核幔边界(古氏不连续面)是地核与地函的交界。 191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宾诺·古登堡(Beno Gutenberg)发现地下2885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明显变化,其中纵波的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后来证实这里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1]。 相关 莫氏不连续面 -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 雷氏不连续面 - 地核内P波和S波速度突然增加的区域,部分文献用来称呼地核的内核与外核交界。 康拉德不连续面 - 大陆地壳内上层矽铝层和下层矽镁层分界。这是一篇地质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查论编 [1]Lekic, V.; Cottaar, S.; Dziewonski, A. & Romanowicz, B. Cluster analysis of global lower mantle.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2,. 357-358 (1–3): 68–77. Bibcode:2012E&PSL.357...68L. doi:10.1016/j.epsl.2012.09.014.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