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路易斯·谢彭斯(法语:Charles Louis Schepens,1912年3月13日—2006年3月28日)[1]是一名比利时眼科医生,被许多业内人士誉为“现代视网膜手术之父”[2][3],同时也是法国抵抗运动成员。
早年生活和教育
谢彭斯1912年出生于比利时穆斯克龙[2],父亲是一名医生[4]。他最初学习数学,1935年毕业于根特大学医学院[2][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谢彭斯在英国伦敦莫菲尔德眼科医院接受眼科训练[2][3]。1940年德军入侵比利时后,他成为比利时空军的医官[3]。
比利时沦陷后,谢彭斯逃到法国,并积极参与法国抵抗运动。在1942年和1943年期间,他翻越比利牛斯山,向西班牙偷运文件和人员[3]。谢彭斯曾两度被盖世太保抓获[3]。他化名雅克·佩罗(Jacques Perot),是巴斯克村庄芒迪沃的木材厂经营者[5]。他意识到德国人已经知道这次行动,于是逃到英国[5]。
职业生涯
战后,谢彭斯在莫菲尔德重新开始他的医学生涯[3]。1947年,他移民美国,成为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员[3]。谢彭斯是眼科玻璃体视网膜亚专科的开创者[2]。1949年,他在麻萨诸塞州眼耳医院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视网膜服务机构和第一个视网膜疾病研究室[2][3]。1950年,他创建一个视网膜疾病研究实验室,即视网膜基金会。现在,它被称为谢彭斯眼科研究所,隶属于哈佛大学[3]和麻省总医院。研究所从最初的6名员工发展到2006年的200名员工[6],当时是美国最大的独立眼科研究机构。2011年,该研究所与麻萨诸塞州眼耳医院合并[7]。
1967年,谢彭斯创立视网膜学会,并在1968年至1969年间担任该学会的首任主席[2]。
谢彭斯发明了双眼间接眼底镜(BIO),这种眼底镜通常用于观察视网膜。他最初发明的BIO现在由史密森尼学会收藏[2]。据说,谢彭斯是在德国轰炸伦敦期间用从伦敦街头收集的金属碎片组装出BIO的原型的[8]。他也是巩膜扣带等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技术的先驱。这些技术的使用使视网膜再沾黏手术的成功率从40%提高到90%[3]。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谢彭斯写了四本书和340多篇研究论文[3]。
荣誉
1999年,谢彭斯被美国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学会评选为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十位眼科医师之一[3]。2003年,美国眼科学会将他列为首届获奖者之一,以表彰他对该领域的贡献[3]。2006年,法国总领事向他颁发法国荣誉军团勋章,以表彰他将100多人从法国偷运到西班牙的英雄事迹[5]。
梅格·奥斯特鲁姆(Meg Ostrum)在2004年出版的《外科医生与牧羊人:维琪法国的两名抵抗英雄》(The Surgeon and the Shepherd: Two Resistance Heroes in Vichy France)一书中讲述了谢彭斯一生的故事[9]。2006年,谢彭斯因中风去世,享年94岁[5]。
2013年,医学博士安德鲁·蓝(Andrew Lam)所写的畅销书《拯救视力:一名眼科医生讲述面具背后的生活,以及改变我们视力的英雄们》(Saving Sight: An eye surgeon's look at life behind the mask and the heroes who changed the way we see)中收录了谢彭斯的传记[10]。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