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5岁到12岁的儿童接受小学或初等教育的学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岁到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为初等教育机构,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通常是6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1月31日) |
小学最早是指文字,音韵,训诂等基础学问[1],后来成为古代私塾的意思,小学还存在社学、义学或贵族学校等学校中[2]。在一些书院如明道书院,也分小学部分。
明天启三年(1623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职方外纪》中将欧洲的各类学校译为“小学”、“中学”、“大学”。《职方外纪》卷二云:“欧逻巴诸国皆尚文学,国王广设学校。一国一郡有大学、中学,一邑一乡有小学。”
清代末年拟定的壬寅学制中,小学堂为第二初级的教育机构。
中华民国初期,小学堂一般被称作小学校,简称“小学”。1912年9月,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小学校令》,分初等小学校(简称“初小”)、高等小学校(简称“高小”)两级。初等小学为四年(义务教育)、高等小学为三年,总共七年,从儿童满6岁起至14岁为止。小学校同时设立初小、高小的,称为完全小学校(简称“完小”)。学生在高等小学校毕业后可进入中学校或师范学校、甲种实业学校。
1944年实施《国民学校法》,各小学改名为国民学校,简称国校,1968年国民义务教育往上延伸到初级中学(此后改称国民中学),总共9年;国民学校则改称国民小学,年限6年,简称国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辖下的国民学校均复名为“小学”。
小学教育的目标通常是培养学生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简单的计算能力,读写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然常识。
世界各地小学课程视当地教育主管机关而有所不同。
香港小学课程为六年(小一至小六),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完成六年小学后会通过香港教育局升中派位机制升读中学。
小学课程主要包括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及常识,亦包括音乐、视觉艺术、体育、电脑及普通话。过去常识科前身为社会科、科学科、健康教育科三科,合称社科健,于1990年代中期合并为常识。过去小学是半日制,分上午校和下午校,现今则以全日制为主。2000年后,由于香港的适龄学童人数减少,香港出现缩班杀校的情况,教席减少导致出现超额教师,教育界因此争取推行小班教学,唯香港政府对此态度并不积极,香港的师资水平也备受关注,其中香港教育学院(今香港教育大学)虽然是香港师资培训的主要院校,但该校语文水平被指长期不达标[9],在英语水平测试的表现是香港八间教资会资助大学中最差,令外界关注将会为人师表的该校毕业生在学校任教的能力[10]。
据香港教育条例规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最低入学年龄是5岁零8个月(即在开学该年(西历1月1日至12月31日)内满6岁)。开学日为每年的9月1日,如果该日为周末,则顺延至下星期一。
台湾国民小学课程的学习领域主要有语文学习领域(包含中文、英语、本土语言(台语、客语与原住民语),中文在小学称作“国语”,国中或以上称作“国文”)、生活领域(小学1、2年级的科目,为自然科学、艺术、社会领域的合并科目)、数学领域、社会领域、自然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健康与体育领域、弹性课程、综合活动领域,以及六大重大议题(资讯教育、环境教育、性别平等教育、人权教育、生涯发展、家政教育);其使用课本因学校而有所不同。
小学分为两种,国民小学与国民型小学。国民型小学(Sekolah Jenis Kebangsaan,SJK)采用中文、马来文或淡米尔语为教学媒介语,国民小学(Sekolah Kebangsaan,SK)除了英语、科学和数学采用英文教学之外,所有科目使用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在晋升进入中学教育之前,小学生在六年级需参加小六鉴定测验(Ujian Pencapaian Sekolah Rendah,UPSR),马来语(国语)不及格的考生须读为期一年的中学预备班(Peraliha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