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音速青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音速青春
Remove ads

音速青春(英语:Sonic Youth)是一支发迹于美国纽约市摇滚乐团,成立于1981年,于2011年解散。创始团员瑟斯顿·摩尔主唱吉他)、金·戈登(主唱、贝斯、吉他)和李·拉纳尔多(主唱、吉他)的名字贯穿于乐队始终;在与数名鼓手的短期合作后,1985年,乐队邀请史蒂夫·雪莱)加入。这四人成为了乐队的核心。此外,吉姆·奥洛克(贝斯、键盘、吉他)于1999年至2005年间、马克·艾伯德(贝斯)于2006年至2011年间亦为乐队的成员。

事实速览 音速青春, 组合 ...
Remove ads

成军初期,音速青春代表了纽约市的“无浪潮英语No Wave”艺术与音乐风向。音速青春也身兼美国首波噪音摇滚浪潮的推手,在美国日益蓬勃的地下音乐界间,特立独行地演绎了他们的硬蕊庞克思潮,引领群众聚焦于音乐型态的DIY伦理、取代钻研独特音色。音速青春因此常被视为另类摇滚风潮兴起的核心人物。

音速青春的乐风受到了广泛多样的影响,从原始庞克音乐家帕蒂·史密斯作曲家约翰·凯吉,以及安雅·菲利普斯,无所不包。他们以“重新定义了摇滚吉他的能力范围”[1]而广受赞扬。他们大量使用各式非传统吉他定弦,并以鼓棒、螺丝起子等物品加工吉他,改变乐器的音色

Remove ads

历史

1980年代

摩尔和瑞纳多(一起或各自)更早的开始和各种短期的朋克摇滚团体一起进行表演。瑞纳多是“葛林‧布兰卡(Glenn Branca)”合奏团的成员。摩尔和戈顿后来也和布兰卡合奏团一起表演。戈顿具有艺术背景,在二十世纪80年代早期,纽约市的艺术界和音乐界之间有相当大的交集。在“葛林‧布兰卡”和“Rhys Chatham”合奏团短暂的合作之后,戈顿开始和各种各样的音乐团体进行表演。她和摩尔在音速青年正式成立之前就开始了约会;后来他们结婚并有了一个女儿“可可海列寇顿摩尔”(Coco Hayley Cordon Moore)。

音速青年最早的演出之一是1981年6月在纽约市苏活区的“White Columns”展厅举行的一个为期10天的会演;这个名为“噪音盛宴”(Noise Fest)的会演由摩尔组织,布兰卡和查森的合奏团也参加了这个会演。在这个演出中音速青年的阵容为:摩尔、寇顿、鼓手理查‧艾德森和键盘手安‧德马汀斯。德马汀斯没有坚持到下一次的演出,然而随后瑞纳多几乎立刻加入进来。摩尔在这个音乐会之前就确定了“音速青年”这个名字:把“MC5”乐队的“音速弗瑞德‧史密斯”(Fred "Sonic" Smith)和雷鬼艺术家“Big Youth”的名字组合在一起。

Remove ads

音乐作品

录音室专辑

更多信息 发行日期, 专辑名称 ...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