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25(或称为 R-133、V-300,北约代号:SA-1)是苏联第一代防空导弹,尺寸大、昂贵,且性能有限,仅被用来作莫斯科的防空,后期衍生出 V-301 系统。而SA-2更为机动,担负全面任务。1951年由拉沃奇金设计局设计,采用二战末期德国防空火箭以及 V-2 的部份零件与蓝图。1954年定型。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用于拦截敌战略轰炸机。
E.B.西里尼什科夫C.E.拉什科夫领导下的分部对德国“瀑布防空火箭”和“ⅢMETTEPЛNHR”(莱茵河女儿)防空导弹进行了完善研制,并赋予“P-101”和“P-102”的代号。这些导弹的发动机是在第88科研所H.Л.鲁曼斯基A.M.伊萨耶夫领导下的分部进行的,该分部对“台风”无控火箭进行了完善研制,并赋予P-110“小水鸭”的代号。这些研制工作都没有进行到底,虽然生产出一些试验样机,并在卡波斯金-雅尔靶场通过了飞行试验。1950年前,苏联政府决定第一设计局为莫斯科防空系统的主导研制单位,该防空系统被赋予的代号C-25或“贝尔库特”(BepkyT)系统(即SA-1)。该系统的防空导弹代号为“205”,在拉沃奇金设计局研制。C-25系统和“205”导弹的研制周期非常短暂。获得试验结果之前已经开始了其部件的批量生产。50多个工厂生产发动机、导弹结构部件和组件、控制系统组合等。
1951年夏,进行了第一批防空导弹发射,1953年春对第一批空中真实目标进行了拦截,这些真实目标是MiG-15、Tu-4、IL-28飞机,因为当时无人驾驶靶机还未研制出来。靶机上的飞行员将飞机飞行给定的航路,将控制转给自动驾驶仪,之后他们就跳伞离开飞机。“205”导弹是按鸭式气动布局设计的,它从发射台上垂直起飞,这大大简化了发射装置。动力装置采用了捆绑式四台伊沙也夫结构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总推力约为88.3kN,这保证导弹起飞时的纵向过载为2.5g。从发射台起飞后,导弹按制导控制系统的指令靠燃舵向目标方向转弯,在燃气舵抛开后导弹按照从地面制导站接收到的指令空气舵进行飞行控制。“205”导弹上采用了圆柱形预制钢破片杀伤战斗部,它保证在最大距离上50米半径内杀伤目标。 在C-25防空导弹发展基础上,在50年代中期建立了莫斯科防空系统,它具有两个防御环,包括工作在分米波段的远程和近程搜索雷达系统,以及五十六个带发射“205”导弹的固定发射装置的防空导弹团。每个防空导弹系统能对20个空中目标进行射击,射击目标的最大距离为30公里,高度为30公里,水平内拦截扇区角为50-60度。C-25是装备前苏联和俄罗斯的第一种防空导弹型号,它经历了一系列改型,在部队服役了约30年。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