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ku,原名Perl 6,系perl程式语言家族的成员之一,通用程序设计语言,支持多重编程范式,渐进式类型。Raku主要设计者为拉里·沃尔。作为Perl的后继者,在2000年开始发展,由于接续在Perl 5之后,称为Perl 6,在2019年10月更名为Raku[6]。Raku语言在语法与Perl 5不同,被视为一种新的程式语言,但提供Perl 5的兼容模式。
Raku拥有丰富的现代程序语言特征,重新定义了正规表达式和增加函数式程式语言的特征,成为可演化的语言。为保证Raku和Perl社区的持续稳定发展,Raku编译器使用Raku来重写。为保证Perl语言原有函式库的重用,编译器提供同Perl 5语言的兼容模式。
2010年7月,Rakudo的Rakudo Star,作为主要版本的试验品发布。这一发布让人们有一个可实用的编译器,方便编写程序和反映需求(Perl6的规范尚未冻结,以期根据人们的使用体验以及编译器的实现等来增补某些特性)。
历史
在2000年时,拉里·沃尔宣告开始开发Perl 6。最初的目标,是移除Perl因为历史因素而保留下来的一些功能,旨在“容易的事应当容易处理,难事应当变得容易,不可能的事应当办成”,开始面向所有人编制RFC。总共产生了361份RFC。RFC完成后,交由拉里·沃尔审阅和分类。
Raku开发使用三种开发方式。第一,通过IRC的#raku频道。第二,Perl基金会的电子邮件列表。第三,寄存在Git上的源代码。
2019年10月更名为Raku。
代码范例
raku -e "say 'Hello, world'"
raku -e 'put (^1_000_000).grep: *.is-prime'
# 递归实现
sub factorial1(Int $n --> Int) {
return $n ?? $n * factorial1($n-1) !! 1;
}
# 直接使用运算符
sub factorial2(Int $n --> Int) {
return [*] 1..$n;
}
# 惰性计算
sub factorial3(Int $n --> Int) {
my $fac := 1, { $^a * (1 + ++$) } ... *;
$fac[$n-1];
}
macro hello($what) {
quasi { say "Hello { {{{$what}}} }" };
}
和Ruby比较
一般都是认为Ruby vs. Python(可能是因为同样采取缩排的设计),但是就一些相关的讨论和访谈,Ruby vs. Perl 6(Raku)的可能性反而是最大的。[7] Ruby的创始者松本行弘(Matz)在接受O'Reilly的访问时[8],也提到“Ruby借用了很多Perl的东西……,Python远比Perl要少……”。从Ruby的命名也可以看出Matz远大的企图心:“Pearl(珍珠)是六月的诞生石[9],而Ruby是七月的诞生石,我认为Ruby这个名字作为Perl之后的一门语言的名字真是再恰当不过了。”[10]
Perl之父拉里·沃尔在《Larry Wall On Perl, Religion, and……》[11] 一文中表示:“很多方面上我还是很喜欢Ruby的,这是因为那些部分是从Perl借过去的。:-)”、“我还喜欢Ruby的C<*>一元星号操作符,所以我把它加到Perl 6里面。”
但是拉里·沃尔在文中也说:“Ruby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的最少惊讶原则可能让人误入歧途,就好像隐藏式词法范围。问题在于减少谁的惊讶?专家和初学者对不同的事情惊讶。从一个小程序写成大程序的人和从开始就写大程序的人可能对不同的事情感到惊讶。”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