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甲龙属coombsi)。 1914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巴纳姆·布朗(Barnum Brown)和彼得·凯森(英语:Peter Kaisen)(Peter Kaisen)在艾伯塔省红鹿河(英语:Red Deer River)附近的沙溪(史蒂夫维尔东南八英里处)挖出一具甲龙科骨骼(标本AMNH
需盔龍屬662)是最初的骨骼,發現於莫里遜組下部層位年代為啟莫里階。這也是海氏需盔龍(原海氏梁龍)的正模標本。其他多具標本被歸入需盔龍屬但非海氏需盔龍,包含AMNH 969標本,是由Peter Kaisen於1903年在懷俄明州骨棺採石場(英语:Bone Cabin Quarry)發現的近乎完整的頭骨,以及USNM 2673標本,是由Marshall
五角龍屬科骨骼,並以兩千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自然史博物館(AMNH)。博物館派出了一個團隊,由查爾斯·穆克(Charles Mook)和彼得·凱森(Peter Kaisen)所率領,前往協助斯騰伯格清復這件標本。在化石轉移到紐約後,凱森又花了五個月來進行清復工作。後續隔年斯騰伯格挖掘到更多標本,使AMNH的館
冠龍屬剩指骨、肱骨、尺骨、橈骨的碎片。表皮印痕沿骨骼輪廓保存下來,呈現出身體的形狀。另一具標本AMNH 5338於1914年由布朗、彼得·凱森(Peter Kaisen)發現。兩具標本都以原始死亡姿勢存放在美國自然史博物館。 模式種鶴鴕盔龍(Corythosaurus
嗜鳥龍屬Hermann)。 嗜鳥龍是1900年代第一種發現的獸腳類。正模標本骨骼AMNH 619是於1900年7月美國自然史博物館考察活動期間由彼得·凱森(Peter C. Kaisen)、保羅·米勒(Paul Miller)和費德里克·布魯斯特·盧米斯(英语:Frederic Brewster Loomis)在懷俄明州的骨棺採石場(英语:B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