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ode-In是一个由Google举办的年度程式设计比赛,目的是要鼓励年轻学生参与开放原始码。比赛由13-17岁的中学生竞争完成由许多伙伴开放原始码组织所指定的工作。比赛的工作(题目)包括该组织所需要协助的事项,从错误的修正、程式码的编写、使用者经验的研究,一直到文件的写作等。这个比赛完全在线上进行。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赢得证书和T恤,而每一个合作的开放原始码组织可以决定两名大奖赢家,赢家可以得到一趟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Googleplex(公司总部)的旅游行程。[1][2]

宗旨

Google Code-In的目的是要帮助想参与开放原始码却不知从何开始的学生。经由实作开放原始码组织所设计的工作,参赛者借此参与开放原始码社群,并获得实作软体专案的经验,而与会的开放原始码组织也在他们的专案上得到额外的收获,这些收获通常是在重要领域却因某种因素而被忽略了。而其实Google背后的目的是希望今日的参赛者会长期成为这些或其他开放原始码组织的贡献者。[1]

历史

这项计划是从Google Highly Open Participation Contest开始,在2010年修订成为Google Code-in。[3]2011年有18个组织参与其中并有10名大奖赢家参访了Googleplex。2012年有10个组织参与,产生20名大奖赢家。[4]2013年同样有10个组织并产生20名大奖赢家,总计有来自全世界46个国家的337名青少年参与完成了2,113个任务。2013年比较特别的是,每一个组织的一名导师与大奖赢家们会面。[5]2014年有12个个组织参与并将产生24名大奖赢家。 [6]

参赛资格

参赛学生年龄必须介于13-17岁,且目前就读于中学,并得到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始得报名参加。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具备参备资格:一、古巴、北韩、苏丹、叙利亚、巴西、义大利、或魁北克的公民;二、Google或其分支机构、参与竞赛的开放原始码组织或其分支机构、管理竞赛软体之团队等组织的员工(含实习员工)、外包商、职员或主管。以及以上人员的近亲。 [6]

比赛方式

许多曾经与Google开放原始码计划(像是Google Summer of Code)中有合作经验的Google伙伴和某些开放原始码组织,由他们提出小而完整的、专为中学生设计的各种工作。比赛开始后,学生可以从中挑选自己有兴趣的工作,经由登记并宣告成为自己专属的工作。工作一旦被宣告,参赛者就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过程中可以从导师或出题组织的社群得到协助。参赛者若中途发现无法完成工作,可以中途放弃,而该工作也会重新开放给其他参赛者。如果有需要,参赛者也可以要求延长任务完成期限。参赛者一个时间只限从事一项工作,工作成果经提交并由导师确认符合要求后即完成该项工作。每一个完成的工作参赛者可获得一个积点。 [6]参赛者完成一项工作后可重复以上步骤,继续从事下一个工作。参赛者可完成的工作数没有限制。[1]

决赛者及大奖赢家的决定

比赛结束后,每一个开放原始码组织会评估在该组织积点前10名参赛者7周中所完成的工作,从中选出5名决赛者,再从这5名决赛者选出2名成为该组织的大奖赢家。每一项工作都会以下列同等权重的因素来评审:创意、完整性,以及作品的品质。 [6] 由于某些工作的性质需要较多的投入(例如吃重的程式编写 vs 错误的修正),所以,如果积分都在前十名内,只完成15个工作的参赛者绝对有可能胜过完成35个工作的参赛者而被选为大奖嬴家。作品的完面性和品质比完成的工作数量更加重要。[1]

奖项

比赛结束后,参赛者只要能完成1个以上的工作就可获得一张证书(每人最多一张)。完成3个以上的工作可获得一件T恤(每人最多一件)。每一个开放原始码组织所选出的最后5名决赛者除了得到上述奖品外,还会额外获得一件有风帽的运动衫。各组织从5名决赛者中选出的2名大奖嬴家除获得上述奖品外,还会得到一次由父母或监护人一人陪同到美国加州山景城Google总部的来回旅程。[1]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