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Sign in
AI tools
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Loading AI tools
全部
文章
字典
引用
地图
Explosively formed penetrator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ound in articles
利刃 (爆炸反应装甲)
直译:小刀)——安装于乌克兰本土生产的装甲车辆的第三代爆炸反应装甲。可保护战车免受穿甲弹、高爆弹和爆炸成型穿甲弹(英语:
Explosively
formed
penetrator
)的伤害。由乌克兰国家科学院、KhKBM、帕通电焊研究所和微技公司合作开发。2003年被乌克兰军队接受。
米斯奈-沙尔丁效应
LŐTAK是一种单向攻击地雷。1944-1945年匈牙利军队列装了这些武器。 AT2地雷和M18A1阔刀地雷正是基于这种效应。 黏著榴弹
Explosively
formed
penetrator
锥形装药 Practical Bomb Scene Investigation, James T. Thurman, CRC
双刃 (爆炸反应装甲)
反应装甲。利刃的现代化型号。可保护战车和固定物体免受口径达125毫米的火炮发射的高爆弹、串联炸药、爆炸成型穿甲弹(英语:
Explosively
formed
penetrator
)、反坦克榴弹和各类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伤害。由微技开发,2009年被乌克兰军队接受。
俯射
雷等埋设弹药发射(通常作为集束弹)。攻顶弹药以高爆反坦克弹(HEAT)弹头进行直接撞击或近距离撞击,或爆破穿甲弹(英语:
Explosively
formed
penetrator
)(EFP)弹头在目标上空爆炸。 攻顶的概念于1988年首次由瑞典国防军投入使用,他们使用的是博福斯公司的RBS 56 BILL(英语:RBS
阿富汗石主動防禦系統
藥,並用砲塔環兩側攔截彈發射器,發射大量自鍛破片(Self-Forging Fragment,SFF)也叫爆炸成型彈丸(
Explosively
Formed
Penetrator
,EFP )擊毀砲塔前方120度範圍內來襲的反裝甲飛彈、反裝甲武器彈藥。攔截彈發射器的位置導致可能僅安裝在特定載具如阿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