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多尼尔 Do 335 Pfeil(箭式)是二战期间由多尼尔开发出来的一款重战机。双人座的教练机被称为Ameisenbär(食蚁兽)。由于两具发动机独特的纵列推拉式布局使得阻力大减,使得Do 335的性能优于其它款的重型战机。 纳粹德国空军全力支持以求能够迅速投产扭转战局,但由于发动机交货不断延迟以至到终战之前只有少数的飞机出厂。
Do 335可以回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克劳迪斯·多尼尔设计过几种使用远端传动螺旋桨的水上飞机,但由于传动轴,后来改采纵向排列多个引擎的设计。之后在几种多尼尔多引擎式水上飞机采用了纵向排列引擎构型,其中包括极为成功的Do J与巨人型Do X。为了消除引擎造成附加阻力而设计的远端螺旋桨传动装置,首先尝试于不甚成功的Do 14上,而后来在 Do 335 中使用的细长管状驱动轴,则先是使用于四引擎双纵向构型的 Do 26 水上飞机的后方发动机。
相较于传统构型,也就是将引擎安装在双侧机翼上,两部引擎纵向排列有很多优点。最重要的是虽然装有两部引擎,但正面阻力仅相当于单引擎飞机,可以提升性能。重心也位在机身飞机中心线上或极为靠近,可提升滚转率。此外,单一引擎故障不会导致推力不对称,正常飞行时也没有净扭矩,因此飞机易于操控。 Do 335 后机身设计中的四面十字形尾翼包括一个腹侧垂直尾舵,该组件从机身最后部向下突出,以在起飞时保护后螺旋桨免受意外地面撞击所影响。因为有后方推进螺旋桨,本机装备了弹射座椅,以便飞行员从受损的飞机中安全逃生,并在后螺旋桨和背鳍安装座使用爆炸螺栓以在紧急弹射时抛弃后段机身,还装有座舱盖抛弃杆,位于前座舱内部的两侧[1],也就是由五片玻璃组成的挡风玻璃窗台下方,以便在弹射之前由上方抛弃座舱盖。[2]
在1939年,多尼尔忙于开发有关于纵列推拉式布局的P.59高速轰炸机开发案。但在1940年早期,P.59开发案随被取消,因为 赫尔曼·戈林[来源请求]下令取消在一年内无法完成的计画。
在1942年5月,多尼尔提出可携带1,000 kg (2,200 lb)炸弹的P.231性能提升计画案,是一款高速单人座轰炸机。 P.231成功的击败阿拉多,容克与布洛姆-福斯等竞标厂商并被命名为Do 335. 在1942年秋天,多尼尔认为该机不久之后就可进入服役阶段,但随即变更需求成为多用途形的战斗机,进而导致原型机的延迟出厂。
该机整合可以输出达1,750马力 (1,287 kW, 1,726 hp)的戴姆勒-朋驰 DB 603A发动机,首架Do 335 V1原型机,工厂编号(无线电代码)为CP+UA,于1943年10月26日由多尼尔首席试飞员Hans Dieterle进行试飞。 Dieterle对于该机在飞行时所表现出优异的加速度,转弯半径与操控性大感惊艳;评道虽然是一款双引擎重战机却有如单引擎战机般的灵巧。 但在Do 335初期试飞期间持续的数种问题,也在该机短暂的历史中造成灾难。主要在于起落架与起落架舱门太过脆弱,这让他们被迫取消剩馀V1原型机的试飞。 V1总共由3名试飞员来进行27次的试飞。 在1943年12月31日,完工后的Do 335 V2原型机,工厂编号(无线电代码)为CP+UB,再一次由试飞员Hans Dieterle进行首次试飞。 V2配备属于升级版的DB603 A-2型发动机。在1944年1月20日,完工后的Do 335 V3原型机,工厂编号(无线电代码)为CP+UC,并由试飞员Werner Altrogge进行首次试飞。 提供V3的动力来源属于DB603 G-0型发动机,在主要座舱罩的两翼侧面版上各具有一个。在V3原型机试飞之后,于1944年1月中期,帝国航空部下令生产5架的原型机(V21–V25)以预备生产夜战机。 在1944年前期,Do 335已经累积超过60小时的飞行时数;结果报告显示它具有极佳飞控能力更是极快的飞机。
基本信息
性能
武器
相关连结
后续机种
相关机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