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沉凿沉可能发生于:对废弃、老旧或俘获的船只施行,以防止船只变为航行障碍;凿沉以自毁船只,防止被敌人俘获;将其作为一个封锁船(英语:Blockship),成为限制水道或港灣通行的障碍;为潜水员和海洋生物提供一个人工鱼礁;改变河流走向。 打撈 海盗 焦土政策 舷窗行動 船长与船共存亡 脚注 书目
君權級戰艦ship)被击沉,而胡德号在1911年安装了首批防雷鼓包,以评估水下保护,之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的1914年8月,她作为封锁用船舶(英语:Blockship)被拆除。唯一幸存下来的是复仇号,1915年,她被改名为“可怕号”,同年晚些时候,她被改造成一艘宿舍船,直至战后被当做废品出售。
腓特烈·卡尔号大巡洋舰上了两枚俄国水雷。舰只在海上维持漂浮了数小时,使船员得以安全撤离。攻击行动则依然按计划进行,并在利鲍港湾的出入口顺利沉入了几艘阻塞船(英语:Blockship)。当船员完成疏散后,腓特烈·卡尔号被遗弃,并于6:30左右倾覆沉没。仅七人在事故中丧生。 腓特烈·卡尔号的沉沒事件在2008年上映的俄罗斯
封鎖by mine):如飢餓行動。 岸砲封鎖(blockade by coastal artillery fire):如金門砲戰。 封鎖用沈船(blockship):故意將船艦擊沉,以堵塞航道的封鎖法,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英荷戰爭(Second Anglo-Dutch
格奈森瑙號戰艦毫米炮。283毫米炮被移除,用作岸基炮台。1943年,希特勒下令停止改造工作,格奈森瑙号便一直搁置在戈滕哈芬,至1945年作为堵塞船(英语:Blockship)遭击沉;其残骸则于1950年代被打捞上岸拆解报废。 格奈森瑙号的水线长度和全长分别为226米和229.8米,有30米的舷宽以及最大9.9米的吃水深度。舰只设计的标准排水量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