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51式106公釐无后座力炮的前身是105公釐无后座力炮。
口径 | 105公釐 |
炮管长 | 2.762公尺 |
炮身重 | 114kg |
炮全长 | 3.404公尺 |
炮架重 | 89kg |
炮全重 | 219.4kg |
高低射角 | -17度至65度 |
水平射界 | 360度 |
最大射程 | 7315公尺 |

历史
- 1950年,美军在韩战使用M27 105公釐无座力炮,国军有意使用,但美军在韩战发现此项兵器缺乏准确性而且常故障,迅速将此炮除役。后来另行研制M40 106公釐无座力炮。国军61兵工厂的吕则仁上校在无法取得样炮的情况下,决定由已经发展成熟的43式75毫米无后座力炮做为基础,进行105公釐口径的研发。
- 1952年,105公釐原型炮研发有成,进行多次试射良好,便公开给来访的美国参议员威廉·诺兰[1]参观。
- 1952年7月1日,美军在台顾问团副团长等5人,专程前来察看。
- 1952年10月25日,美国国防部次长罗勃·福斯特[2]一行也专程前来看此炮。
- 1957年,美国把M40A1 106公釐无座力炮的图纸全部给了台湾。
- 1958年,美方援助两门样炮,之后61兵工厂参考美军设计之后,便定型为51式106公釐无座力炮。M40A1采阴膛口径,但实为105公釐口径。现已从中华民国陆军现役军备中除役。
性能
- 战备重量:203公斤(不含M151A1、M151A2发射车)
- 初速:503公尺/秒
- 射速:8发/分
- 射程:8000公尺
- 重量:11.8公斤
- 长度:1.1公尺
- 装弹数:10发
弹种
- M-344A1高爆战防榴弹(106mm无后座力炮)
使用国家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