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至2021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0年/2021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2020年2月26日在立法会综合大楼发表的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1]由于受到中美贸易战、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以及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特区政府动用超过1200亿元的逆周期措施,“撑企业、保就业、稳经济、利民生”作为预算案的主题。[2]
![]() |

内容摘要
- 每年增拨3,000万元优化劳工处的就业计划,调升在职培训津贴金额上限
- 向雇员再培训局增拨25亿元,优化“特别‧爱增值”计划,调升学员每月最高津贴额至5,800元(2019年12月第四轮纾困措施已提出)
- 建造业议会拨出2亿元,津贴工人接受培训,并补助中小企承建商及注册分包商,上限20,000元
- 企业特惠低息贷款
- 提供100%政府担保的企业特惠低息贷款,贷款上限200万元,最长3年还款期,申请期 6个月,首6个月还息不还本
- 宽减2019/20课税年度100%利得税,上限20,000元
- 宽减2020/21年度非住宅物业差饷,首两季每季上限5,000元,后两季每季上限1,500元
- 宽免2020/21年度商业登记费
- 宽免公司周年申报表登记费,为期2年
- 投放资源 加强服务
- 过去两份预算案投放了大量资源:制定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增加医疗人手培训、加快更新/添置医疗设备、引进尖端医疗仪器、 扩阔药物名册、设立100亿元公营 医疗拨款稳定基金、发展中医药服务、推动基层医疗
- 已为两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预留约5,000亿元,提供超过15,000张病床和超过90个手术室,应付至2036年的服务需求
- 为医院管理局和卫生署的防疫工作提供足够财政支援
- 2020/21年度向医院管理局提供共750亿元经常拨款,较2017/18年度增加35%
- 已拨款约1亿8,000万元提升大学的设施和加强医疗专业培训
- 分阶段翻新卫生署诊所
- 由2021/22年度起5年额外拨款共36亿元予医院管理局以挽留医护人手
- 拨款约6亿元,资助非政府组织在未设立地区康健中心的11个区设立过渡性质的“地区康健站”
- 为香港首间中医医院的建造工程进行招标
- 提供足够资源予相关政策局以支援精神受困扰的人士
- 将香港年金计划最低投保年龄由65岁调低至60岁
- 推出总额10亿元的定息按揭贷款试验计划,帮助减低供楼人士的利率波动风险
- 发行通胀挂钩债券和银色债券,总额不少于 130亿元
- 未来5年发行合共约660亿元的绿色债券
- 宽免在港上市交易所买卖基金(即ETF)的市场庄家在发行及赎回ETF单位过程中的股票买卖印花税
- 设立有限合伙制度,及为私募基金所分发的附带权益提供税务宽免,以吸引更多私募基金在香港注册和营运
- 预留30亿元推展科学园第二阶段扩建计划
- 探讨建设第三个“InnoHK创新香港 研发平台”
- 把“科技券”资助上限提高至60万元,政府出资比例调高至75%
- 注资3亿4,500万元推行先导计划,鼓励物流业通过应用科技以提高生产力
- 向香港旅游发展局增拨超过7亿元,在疫情过后加强对外推广
- 向香港贸易发展局增拨1亿5,000万元,为港商开拓商机
- 预留约4亿5,000万元推行“愿景2030 — 聚焦法治”计划,加深香港社会对法治概念的认识及实践
- 向“艺术发展配对资助计划”注资9亿元,带动各界赞助文化艺术的风气
- 扩大“研究员计划”和“博士专才库”的适用范围至全港从事研发的科技公司
- 预留4,000万元为本地大学STEM课程的本科及研究生安排短期实习
- 政府及公营机构增加2020/21年度的短期实习名额至近5,000个
- 2020/21年度政府卖地计划、铁路物业发展和私人发展/重建项目的潜在住宅用地供应合共提供15,700个单位,另6幅商业用地预计可提供约83万平方米楼面面积
- “土地共享先导计划”今年上半年开始接受申请,增加短中期的公私营房屋供应
- 今年第二季公布香港未来土地需求的最新估算,作为政府日后觅地造地的蓝本
- 继续透过推展新发展区项目、改划具房屋发展潜力的用地、发展棕地群和寮屋区等,全力提供土地以增加房屋供应
- 预计2019/20至2023/24年度建屋量约为100,400个单位包括出租公屋/绿置居共74,400个单位,及资助出售房屋共26,000个单位
- 预计2020年至2024年每年平均落成量约为19,600个单位
- 电动交通工具
- 制定本港首份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
- 推行20亿元先导计划,资助私人住宅停车场安装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
- 预留8,000万元推行电动公共小巴试验
- 预留3亿5,000万元推行电动渡轮试验计划
- 今年下半年推出计划,分阶段淘汰约40,000辆欧盟四期柴油商业车,预留71亿元提供特惠资助予受影响车主
- 为清洁生产伙伴计划预留3亿元,鼓励港资工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改善区域环境质素
- 成立2亿元的低碳绿色科研基金,支持减碳技术和绿色科技的研发及应用
- 预留每年不少于3亿元在今年下半年推行 废纸回收服务计划,稳定本地废纸的回收量和价格
- 今年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 预留10亿元,成立智慧交通基金,资助与车辆有关的创新科研和应用
- 拨款1亿元开发综合数码平台,便利工务工程监督的数据整合和信息互换,加强项目监管
- 由今年起分阶段推出 全港三维数码地图,并预留6,000万元设立首间地理空间实验室,推动空间数据的应用
- 今年第四季推出“智方便”一站式个人化数码服务平台
- 未来两年增加3,000个体弱长者的照顾服务名额,及未来一年增加1,000张身体机能中度或严重缺损长者的社区照顾服务券,涉及超过3亿元经常开支
- 资助安老服务单位为有吞咽困难的长者提供软餐,涉及约7,500万元经常开支
- 资助受社会福利署津助并营运日间服务单位的非政府机构的冷气费用,涉及4,600万元经常开支
- 赤字约378亿元,占本地生产总值约1.3%
- 预计赤字约1,391亿元,占本地生产总值4.8%
- 其中近1,200亿元赤字与现金 发放计划及其他一次性宽免措施有关,不会构成长远财政承担
- 预计赤字介乎74亿元至170亿元
- 主要成因是政府收入未能追上开支(尤其是经常开支)的急剧增加
- 未来政府开支将进入整固期
- 往后开支增加,须更注意政府长远的承担能力,并与收入的增长相对应
- 须保持经济增长与活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提高收入
- 可能需要考虑开拓新的收入来源或调整税率
- 可能需要逐步缩减一次性宽免措施
各方反应
陈茂波在宣读财政预算案之前预告,新一个财政年度的预计财政赤字可能是历来最高,如果落实全民派钱一万,财政赤字势破千亿元大关。[4]此外由于香港新型肺炎疫情尚未爆发,陈茂波曾多次强调持家要“睇𩠌食饭”,暗示不会向市民派钱,随著疫情来袭,香港市民抢购防疫物资的情况不断上演,民怨急速升温,民主派、民建联、经民联要求政府全民派钱。[4]在陈茂波宣读财政预算案当日,工联会、民主党、工党等多个政党在政总外请愿,均提出要求全民派钱一万[5]。在陈茂波宣读财政预算案时,全民派“糖”纳入财政预算案中。[6]此举受到了代表中小型企业的立法会议员的欢迎,认为当中政府协助公司取得贷款的做法可以帮助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7]
但是在财政预算案中,除了“全民派一万元”,还包含警队大幅增加预算,由于在警民关系受到“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影响跌至冰点的情况下增加警队预算,这种捆绑式的审议引起了民主派的不满,不希望通过有关警察增加预算的部分,但陈茂波表示没有计划把财政预算案部份抽出,如果立法会最后投票否决预算案,警队的预算和派钱计划都会一同告吹。[7]警察增加预算的部分也得不到香港市民的支持,民调显示香港市民对预算案的满意率由宣读预算案当日的46%下跌至28%,评分更是由54.1分下降至40.2分,创2008年有纪录以来新低。[8]派钱方面,建制派和民主派罕有达成共识,希望将派钱部分涉及的金额单独抽起,交由特别财委会审议,以便更快审批这项拨款。[9]
后续
由于冠状病毒病疫情持续,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提出“派钱”措施未能有效缓解各行各业所受到的影响,香港政府以及业界持份者为香港中小企业提供舒缓措施和资助“防疫抗疫基金”。[10]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