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QF 17磅炮(英语:Ordnance QF 17-pounder)是英国于二战期间装备的一款76.2毫米口径反坦克炮,可有效对抗轴心国的各型坦克,被誉为盟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反坦克炮,并发展为坦克用火炮,作为雪曼萤火虫、挑战者式巡航坦克及阿基里斯驱逐战车等的主炮[2]。其后继反坦克炮分别是120毫米BAT无后坐力炮及QF 20磅炮。该款炮名称中的“17磅”指的是炮弹的质量,而非炮本身的质量。
随著德军将坦克的装甲增厚,英军在同时期的反坦克炮不敷所需,因而在1940年,军方决定研发一款威力更强的反坦克炮[2],1941年该种火炮投入量产,于1942年晚期在北非战场首次亮相。在二战最后的一年甚至成为英军的标准反坦克武器,为盟军少数能有效击破德军虎式重坦克、豹式中坦克的反坦克炮[1]。在作战中该款火炮常常扮演多重角色,成为一种全能火炮[1],并且一直活跃到1945年二战结束。
此炮又称77HV,是一种缩减体积和重量的17磅炮,是以17磅炮的弹头与3吋20英担高射炮的药荚组合而成,因此药荚的长度缩短至420毫米,炮管的长度由55倍径缩短到49倍径[3],由于发射装药量的减少,后坐力也较小。该炮发射穿甲弹时的贯穿力比起原本的17磅炮有所下降,不过由于炮身跟药荚的缩短,整体体积较小及重量较轻,安装于车辆的门槛降低,比起原本的17磅炮更容易配置于坦克,此炮后来成为彗星坦克的主武器。
顺带一提,虽然发射出来的弹头相同,但药荚的长度有别,所以标准版17磅炮与77HV炮的弹药并不能互换,77mm的名称是为了不造成补给上的混乱而取的,实际上77HV炮的口径仍为与17磅炮相同的76.2mm。
17磅炮能在1000码外击穿5.12英寸(130毫米)的装甲[1],使用风帽披帽穿甲弹(APCBC)在1000米处可击穿150毫米装甲、500米处击穿163毫米装甲[4],改良版的披帽穿甲弹(APCBC FH)的装甲贯穿力分别增至161及175毫米。
1944年9月开发的新型脱壳穿甲弹(APDS),具有在910米的距离击穿192毫米装甲的高威力,在测试中于1000米处可击穿233毫米装甲,在500米距离可击穿256毫米的装甲[5],而德军装甲最强的虎王式重坦克及猎豹式突击炮,装甲最厚分别为185及250毫米,所以当配备脱壳穿甲弹后仍能对付德军在二战末期的重型坦克。但是因为壳体的分离时间不一致的关系,导致远距离的命中率下降,所以仍有继续发配过去使用的披帽穿甲弾。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