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鹦雀总目(学名:Psittacopasserae)是鸟类分类群的一支,由鹦形目(学名:Psittaciformes)和雀形目(学名:Passeriformes)组成。佩尔·埃里克森和他的团队在分析基因组DNA时,发现一个由雀形目、鹦形目和隼形目组成的谱系[1],香侬·哈克特等人在2008年做了核内含子序列比对后[2],提出这一分类群,而分类群的名称则在2011年的自然通讯期刊英语Nature Communications,才由亚历山大‧苏和于尔根·施密茨团队的共同作者正式命名[3],依据的是反座子插入关键鸟类谱系的遗传分析,这个关键鸟类谱系的演化历程发生在中生代

事实速览 鹦雀总目, 科学分类 ...
鹦雀总目
Thumb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演化支 今颚类 Neognathae
演化支 新鸟类 Neoaves
演化支 雀类 Passerea
演化支 陆鸟类 Telluraves
演化支 南鸟类 Australaves
演化支 真隼形类 Eufalconimorphae
总目: 鹦雀总目 Psittacopasserae
Shannon et al., 2008
下级分类
  • 瓦斯坦鸟科 Vastanavidae
  • 鹦总目 Psittacimorphae Huxley, 1867
  • 雀总目 Passerimorphae Sibley et al., 1988
    • 鹦足鸟科 Psittacopedidae
    • 副雀类 Parapasseres Mayr, 2015
      • 对趾鸟科 Zygodactylidae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关闭

本分类群的其他可能名称有:Psittacimorphae (Huxley, 1867)和Passerimorphae (Sibley et al., 1988),也许前者比较正确,因为后者包含了一些已经弃用的鸟目,这些鸟目跟鸣禽的关系密切。

技术考量

反座子插入分析法提供较高的可信度,比较容易分辨同源性,因为反座子能够插入整个基因组的任一随机位置,而DNA的点突变仅在GCTA四个可能的选择中发生。在无亲缘关系的群体之间,运用反座子插入分析,可以降低假相似性误判的机会,使得随机巧合或趋同演化无所遁形。 但是,这项技术需要非常广泛的基因组数据:在2011年的论文中,检查了大约200,000个含反座子的基因座,以鉴定存在一些鸟类中、而非其他鸟类中的51个个别逆转录事件。[征求参考文献]

鸟鸣唱的演化意义

雀形目以鸣禽著称,而鹦鹉具有发声学习英语vocal learning的能力。 因此,声音学习和相对应的歌唱变体有可能出现在鹦雀鸟类祖先身上。

参考文献

Remove ads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