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鸣梁海战,又称鸣梁大捷,是公元1597年10月26日朝鲜王朝名将李舜臣与入侵的日本丰臣政权朝鲜半岛鸣梁海峡的一场海战。李舜臣将军利用鸣梁海峡的特殊地理特征在此以十二艘板屋船为主力,击退日舰三百三十余艘,创下世界海战史上的一个奇迹[2]

事实速览 鸣梁海战、鸣梁大捷, 日期 ...
鸣梁海战、鸣梁大捷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的一部分
Thumb
绘本太阁记日语絵本太閤記中的鸣梁海战插图
日期1597年10月26日
地点
结果 朝鲜胜利
参战方
丰臣秀吉的海军 朝鲜海军
指挥官与领导者
藤堂高虎
加藤嘉明
胁坂安治
来岛通总 
李舜臣
兵力
130艘战船和200后勤船 13艘板屋船
伤亡与损失
韩方观点:31艘被击沉[1]
现代估计:约30艘损毁
日方观点:数十人死亡,数艘船搁浅。
无战舰损毁,34人伤亡
关闭
事实速览 谚文, 汉字 ...
鸣梁海战
谚文명량대첩
汉字鳴梁大捷
文观部式Myeongnyang Daecheop
马-赖式Myŏngnyang Taech'ŏp
关闭

经过

万历朝鲜之役时期屡立战功的朝鲜王朝名将李舜臣因谗言一度入狱。接管朝鲜海军的元均漆川梁海战中指挥不利,惨败于日本丰臣政权。朝鲜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元均本人也阵亡。

韩方观点

危机时刻,李舜臣被复职。当时朝鲜海军只剩下漆川梁海战后残余的12艘板屋船。由于与日方的兵力相差过于悬殊,舜臣决定在鸣梁海峡与敌人决一死战,曰:“今臣战船,尚有十二……战船虽寡,微臣不死,则不敢侮我矣。”[3]

鸣梁海峡是珍岛与大陆之间的狭窄海峡,水流湍急。由于潮汐与海浪的缘故,每隔3个小时鸣梁海峡内的海流方向会发生逆转。海峡仅宽约294米,[4]狭窄到可以在两岸拉钢索。

10月26日的清晨,一切准备就绪后,李舜臣派出一艘军舰引诱敌军进入事先设好的圈套。在日本军舰驶入鸣梁海峡时,李舜臣军早已在对面准备好了。等日舰靠近时,隐蔽在山脚的李舜臣海军对日舰发起猛烈的炮轰。由于日本的舰船是尖底的海船,在湍急的海流中摇晃不定,加之李舜臣海军有山体的遮掩,日军的炮火无法打中目标。而李舜臣海军使用的是沿岸用的平底船,船身平稳因此炮火命中率高。另外李舜臣在海峡内事先已经拉起了钢索使入侵的日舰处境更加悲惨。入侵的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将领来岛通总也被击毙。[5]

很快鸣梁海峡的海流开始逆转,日方的战舰开始相互磕磕碰碰,一片混乱。李舜臣趁乱率领海军对日军展开猛烈攻势。大量的日舰拥挤在狭窄的鸣梁海峡内,成了极其被动的攻击目标。虽然李舜臣只有12只军舰,凭借着地利天时击沉了日军31艘军舰另有大约92艘被损毁到丧失战斗力。[6]汹涌的海水也使得跳下船的日军因无法游到岸上而被淹死。此次海战,日军有8000多人阵亡,而朝鲜王朝阵亡人数只有34人。[7]

李舜臣在鸣梁海峡的胜利,有效地切断了丰臣政权黄海稷山之战的供给,使日方最终撤退。[8]


日方观点

Remove ads

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