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鹰(学名:Lophospiza trivirgata,台湾作凤头苍鹰),又名凤头雀鹰、粉鸟鹰(台湾话:hún-tsiáu-ing)、打鸟鹰或斑鸠鹰仔(台湾话:pan-kah-ing-á),是鹰形目鹰科Lophospiza属下的一种中型鸟类。[3][4][5]这个物种于1824年被发表成一新物种。其分布相当广泛,遍及东亚、东南亚至南亚等地,在各地有不同外观及体型大小的变化,目前共有11种亚种。[6][7][8]
凤头苍鹰 | |
---|---|
凤头苍鹰台湾特有亚种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
科: | 鹰科 Accipitridae |
属: | Lophospiza |
种: | 凤头苍鹰 L. trivirgata
|
二名法 | |
Lophospiza trivirgata | |
亚种 | |
| |
分布范围 | |
异名 | |
|
凤头苍鹰的特征为其头部具短冠羽,脖子上有位于中央的宽黑条纹,胸腹布满纵纹,尾部具深浅交错的条纹。[9][10]两性异形,但需要以比较的方式才较易分辨雄雌,雄性头部偏灰,并有更为明显的白色尾下覆羽,会在宣示领域时有下压双翅并抖动的特殊行为;而雌性体型较大,整体偏棕褐色。[3][11][12][13]飞行时,这个物种不喜鸣叫,其整体外观上双翼边缘圆滑,鼓翼频率较低,与易混淆的松雀鹰不同。[14]:105
凤头苍鹰主要分布于低海拔的树林里,但也对人类活动的环境适应力甚强,是少数能在都市区域生活的猛禽之一,在台湾是唯一能在都市绿地上繁衍生息的日行性猛禽。[3][10][14]:105其食性相当广泛,包含小型哺乳类、鸟类、蛙类及爬虫类等。[15][16]繁殖期依各地气候不同有些差距,通常在12月至5月间进行繁殖。[3]喜欢筑巢于树冠层,通常一次会生两颗卵,孵化后由雌性负责育幼,雄性负责捕食及守卫。[3][12]
凤头苍鹰为猛禽之一,天敌虽少,但因可生活于都市区域,这些个体更易于遭遇路杀、窗杀、毒杀等问题。[17]因其分布相当广泛,即使数量曾报告可能下降也难以进入易危的标准,目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仍评为无危生物。[1][18]《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其列入限制交易的附录二动物之一。[10]
物种命名与分类
该物种的命名最早于1824年由康拉德·雅各·特明克所发表,此时的名字为Falco trivirgatus,并被列入隼属成员之一。[19]中间曾使用如Lophospiza trivirgata、Lophospizias trivirgatus、Lophospiza indica、Astur trivirgatus、Astur Indicus等名称。[20]
| |||||||||||||||||||||||||||||||||
2024年以超保守元件关系所重建的部分支序图[21] |
凤头苍鹰最晚于1899年时就被已归入鹰属下,但在2005年及2018年的研究中却发现鹰属实际上是一个需要重新分类的多系群。[22][23]而2021年的研究就已证实凤头苍鹰的位置在当时所定义的鹰属最为基干的位置上。[24]因此在2024年时,世界鸟类学家联合会根据2021年及2024年的研究决定将凤头苍鹰及与其形成超种的灰头凤头鹰分类至1844年就已建立,却长期被视为是鹰属异名之一的Lophospiza内。[22]该名录将Lophospiza重新“复活”,而凤头苍鹰则作为该属的模式种,且拥有了一个独立的亚科——Lophospizinae。[22][25][3][26]:145
其属名Lophospiza由古希腊语的λόφος(罗马化:lophos,意为“冠、峰”)及σπιζιας(罗马化:spizias,意为“鹰”)所组成。[27]:230而种小名trivirgata则是由拉丁文的tri-(意为“三”)以及virgatus(意为“有条纹的”,由有条纹之意的virga转化)所形成的合成词。[27]:391学名全意为“有三道条纹的鹰”。[10]但特明克当时的描述并未有指明种小名的三道条纹究竟是指何处,仅指出凤头苍鹰喉咙纵带及尾部横纹均为三条,但现今的观察大多为4—5条深色尾部横带。[11][19]
形态描述
凤头苍鹰的体长介于37—48公分之间,体重介于224—450公克之间,翼展65—85公分之间,是一种中型体形猛禽。[10][26]翅膀较短,使其停栖时翼尖仅可能会稍微突出尾巴基部,通常仅达尾羽约1/3的地方。[14][28]野外寿命平均约11年,圈养环境下可至30年。[29]
外观上,凤头苍鹰头上为偏黑色的短冠羽,但垂下时不太明显,仅紧张时才竖起而变得明显,是唯一具有冠羽的鹰属成员。[9][30][31]它们具有宽大的方形头部,脸部灰色并带黑色的纹路,喉咙为白色且中央有一条很宽的深褐至黑色的条纹,喙灰至黑色。[9][13][32]眼睛虹膜颜色在黄色至红橙色之间,眼眶黄色,鼻孔周围为绿黄色到黄色。[3][11][13][33]有些个体会有不明显的白色眉线。[10]胸部红棕色,有黑色条纹,腹部主体白色并带有橙至棕色的条纹。[3]翅膀外侧的覆羽以褐色为主,而内侧的羽毛为白色带深色条纹。[9][34]飞羽末端白色,并带有黑色宽条纹,展翅时明显可见其最外侧的六根初级飞羽构成的圆滑翼缘;[11][14]:62[31][35]次级飞羽凸出且末端圆钝;尾下覆羽为白色呈蓬松状,尾羽有3—5条黑色和等宽的浅色条纹,尾巴稍微呈圆形。而脚在黄色到橙黄色之间,且整个腿部较粗壮。[3][9][13][32]
凤头苍鹰两性异形,但除非两性并排,通常较难直接区分。[11]雌性通常比雄性大约8—22%,雌性平均体长48公分,体重约353公克,头至背部体色偏棕褐色,胸腹部的纹路较粗,最外侧的尾羽有五条深色横带,脚较粗壮;雄性平均体长42公分,体重约199公克,脸部的灰色较深且头顶也比较黑,胸腹部的纹路则较细且尾下覆羽更明显,最外侧的尾羽横带不明显。[3][10][12][13][31][36]
亚成鸟类似成鸟,但纹路较不明显,头褐色并有浅色纵纹且存在黑色冠羽。眼睛虹膜会由刚出生时的深灰色转为灰白色、淡褐色过渡至浅黄色,脚呈偏暗的浅黄色。胸腹面浅米黄色有褐色不规则水滴状斑点或纵纹,自上而下渐粗。背部呈淡灰棕色,尾巴和翅膀的斑纹与成鸟相似,但颜色较淡,且尾部有可能会比成鸟稍长。[3][9][10][11][13][34][37]
本种与其他同科成员如褐冠鹃隼、苍鹰或北雀鹰等易混淆,但因其喉部条纹及杂乱的胸腹斑纹使其相对容易分辨。褐冠鹃隼栖息地类似于凤头苍鹰且体型相似,但其冠羽较后者更长,翅膀更大,两者飞行时翼型显著不同,尾部覆羽、翅膀内层和飞羽的颜色和图案也不同。[35]苍鹰及北雀鹰则没有中间喉部条纹且上半身较灰,下半则是更均匀的条纹;幼鸟则是条纹或者斑纹更为整齐一些,且翼长比例较长、翼宽较窄,外侧初级飞羽的指叉则较凤头苍鹰尖而突兀。[35][38]且苍鹰体型较大也无冠羽,腹部颜色也不如风头苍鹰深。[39]虽然喉部条纹的特征在松雀鹰跟褐耳鹰也有,但松雀鹰体型较小,头圆而无头冠,腿脚较细长,飞行时外侧尾羽的横带是不相连的且深浅带宽度大致相等;而凤头苍鹰的尾羽横带纹路则是相连的,并且不如松雀鹰一样喜欢鸣叫。[14]:105[36][40]而褐耳鹰平均体重不超过180公克,体长约30公分,小于凤头苍鹰。[41][42]
亚种
凤头苍鹰目前共有11个亚种,细分为2个大陆型亚种及9个岛屿型亚种,主要差别在其体型大小及部分的颜色差异。[6][38][39]一般而言,岛屿上的亚种在胸腹的条纹上会更宽及偏红褐色,但有例外。[38]
- 两个大陆型亚种:
- 大陆亚种[43][44](L. t. indica):分布于印度东南侧、喜马拉雅山脉、中南半岛、中国大陆至马来半岛一带。在中国大陆原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地,[6][28][38]随时间向北、向东扩散,在华北地区有时会作为迷鸟出现,如2013年在北京有被观察到的纪录。[33][44][45]在拉丁文indica指“印度的”,其旧有亚种名为rufitinctus。[27]:204[46]雄性上半身颜色非常深,具有黑褐色的短冠羽,下半身有大量斑点,大腿斑纹明显;雌性则胸部条纹较窄,下半身相对较浅,但仍比指名亚种深。[7]:8—11
- 印度亚种(L. t. peninsulae):分布于印度西南侧,拉丁文peninsulae为半岛的意思。[27]:296其颜色较指名亚种深,斑点跟条纹较小,胸部较小且偏白。[7]:8与大陆亚种比较时,雌性会有较亮的上半部及较深的下半部。[34]
- 九个岛屿型亚种:
- 指名亚种(L. t. trivirgata):分布于印尼苏门答腊。与印度亚种极为相似,但其成鸟腹部斑点较苍白,亚成鸟的斑点明显较多。[34]
- 尼亚斯亚种(L. t. niasensis):分布在苏门答腊西边的尼亚斯岛上,niasensis指尼亚斯岛。[27]:270下腹条纹较指名亚种宽,总体颜色更黑,且比指名亚种小。[7]:4[34]
- 爪哇亚种(L. t. javanica):分布于爪哇岛跟峇厘岛上,javanica指爪哇岛。[27]:211颜色总体较指名亚种浅,除了雌性个体侧脸较深。[7]:4—5雄性头部较灰,头冠颜色较浅。[34]
- 婆罗洲亚种(L. t. microsticta):分布于婆罗洲,microsticta为组合词,为希腊文mikros(意指“小”)及stiktos(意指“有斑点的”)组成。[27]:254下半身比指名亚种还浅且深色条纹较窄,雄性冠羽较长。[7]:5
- 巴拉望亚种(L. t. palawana):分布于菲律宾巴拉望岛和卡拉棉群岛,palawana指巴拉望岛。[39][27]:289与婆罗洲亚种较为类似但下半身的条纹较深且接近黑色,雌性个体胸部有椭圆形的深色斑点。[7]:5—6
- 内格罗斯亚种(L. t. extima):分布于菲律宾东南侧,包含内格罗斯岛、萨马岛、雷伊泰岛、雷伊泰岛和民答那峨岛一带。[39]拉丁文extima为最远、最偏僻的意思。[27]:155颜色较指名亚种偏亮,冠羽较短,两性头部皆更灰而接近灰头凤头鹰。[7][38][47]:6—7
- 斯里兰卡亚种(L. t. layardi):分布于斯里兰卡,layardi为爱德嘉·利奥波德·莱亚德之姓氏。[27]:220此亚种有时候会被归入大陆型亚种。[34]比指名亚种体型较小,雄性胸侧颜色偏土黄色,下半身颜色偏深。[7]:7—8
- 台湾特有亚种[44][48](L. t. formosae):分布于台湾,亚种名formosae即源自福尔摩沙。[27]:163但在2000年在福建省福州南屿镇发现一只雌性个体及2只幼鸟的纪录。[49]在所有亚种内是体型最大的,雄性颜色偏暗,有黑色至黑褐色的条纹。[7][15]:11
- 波利略亚种(L. t. castroi):分布于菲律宾波利略岛,castroi用以纪念一位菲律宾自然历史收藏家阿图罗·P·卡斯特罗(Arturo P. Castro)。与内格罗斯亚种相近,但尾巴较长且有偏深蓝至灰蓝色的头部及背部。[8]
亚种 | 雄鸟翼长 | 雌鸟翼长 | 雄鸟尾长 | 雌鸟尾长 | 雄鸟跗骨 | 雌鸟跗骨 |
---|---|---|---|---|---|---|
L. t. indica | 216—237 | 232—264 | 168—195 | 182—213 | 56—59 | |
L. t. peninsulae | 196—211 | 214—237 | 159—168 | 169—180 | 51—57 | |
L. t. trivirgata | 197—205 | 217—225 | 156—160 | 160—174 | ||
L. t. niasensis | 180—188 | 207—217 | 135—145 | 153—163 | ||
L. t. javanica | 189—203 | 208—230 | 150—155 | 154—188 | 51—57 | |
L. t. microsticta | 191—200 | 216—227 | 146—155 | 159—178 | ||
L. t. palawana | 189—195 | 219—221 | 151—155 | 169—177 | ||
L. t. extima | 182—193 | 205—217 | 140—150 | 157—167 | 52—53 | |
L. t. layardi | 183—190 | 198—206 | 150—160 | 157—180 | 49—54 | |
L. t. formosae | 206—234 | 255—262 | 169—197 | 213—219 | 63—70 | 64—69 |
L. t. castroi | 184—190 | 148—160 | 54—55 |
地区分布与栖息地
凤头苍鹰一般偏好在低海拔丘陵地的树林里生活。[9][13]但亚成鸟有机会行一定程度的扩散,并跨海移动到其他离岸岛屿上生活。它们偏好居于潮湿的热带低地和亚热带的山地,特别是在林地和开放地区交界地带。它们多分布于海拔1800公尺以下的地方,但最高可至海拔2400公尺的地方发现它们的踪迹。[38]台湾亚种通常分布在1500公尺以下的阔叶林、针阔叶混合林、次生林,经常出没于森林与开阔农地交界地带。[15][50]而在尼泊尔,常见于靠近河流的地区;有时在次生林、森林的村落附近、耕地或有树木的植物园周围。[38]
它们分布东北亚的华南地区、台湾,南亚的印度和斯里兰卡及东南亚的菲律宾和印尼等地。[6]在台湾,受到森林逐渐碎片化的影响,出现于市区的最早纪录是在1980年的台北植物园,之后也被发现出没于树林茂密的大型公园及校园等地,[3][10][51][52]是台湾目前唯一能在都会区内终年生息并繁殖后代的猛禽。[14]:105[30]
习性
凤头苍鹰为日行性猛禽,也不会进行迁徙,是一种留鸟。[3][17][31]在繁殖季节外,凤头苍鹰以单独活动为主。[31]它们具有领域性,生性凶猛,但并不会攻击人类。[12][30]其在天热时会有洗澡或展翅做日光浴驱虫的行为。[12]
凤头苍鹰飞行时,从下方角度看可见其短翼且翼端及后缘皆呈圆弧状,亚成鸟常在飞行时尾羽全开成扇状;而成鸟则较少如此。[14]:107飞行时路线安定、稳重,鼓翼频率较松雀鹰低。[14]:65, 105喜欢在上午且天气温和时升空,[14]:104但飞行时间一般不长于10分钟。[10]2—5月的求偶及繁殖期间可常见其2只以上共飞的行为,但6月之后频率减少。[14]:104盘旋时双翼成水平状,雄性在行飞行展示宣告其领域时,会显露其蓬松的白色尾下覆羽、双翼下压并快速地抖动,并可能伴随响亮叫声。[10][14]:50[36][53]
凤头苍鹰为肉食性,可捕食的生物相当多样化且能调整,这可能是这种猛禽能够生存于都市中的原因之一。[13][54]在其自然环境下,猎物多为斯文豪氏攀蜥、赤腹松鼠、大鼠属的鼠类;[15][54]而都市环境中的凤头苍鹰多猎捕小型哺乳类、鸟类、蛙类及爬虫类,如麻雀、绿绣眼、五色鸟、白头翁、小啄木、红鸠、珠颈斑鸠、金背鸠、钱鼠、松鼠、沟鼠、鼩鼱、蜥蜴、蛇类,虎皮蛙、蟾蜍等,也会猎食鸠鸽科鸟类或夜鹭,[12][16][31][51]甚至传出曾在婆罗洲的洞穴口捕食蝙蝠。[34]在哺育幼鸟时,成鸟通常只在白天时段猎食并喂养它们。[16]猎食时,它们多以隐匿在树中再突然冲出的偷袭方式捕捉猎物。[13]
繁殖期间会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时间:在印度是3月至7月;在斯里兰卡是2月至7月、在苏门答腊是1月、在爪哇是12月至3月、在婆罗洲是2月。[3]在台湾的个体,十月起就开始会有筑巢的行为,在三月结束之前筑完。[12]目前求偶行为仍未被确切记录过。[34]
凤头苍鹰通常在阔叶林内营树巢,巢位偏好山谷侧坡人为干扰少,离地有12—45公尺的大树树冠上,并离河岸或水塘等水域不远之处。[10][12][39][55]巢体通常直径约50公分,厚度有30公分或以上,呈内凹碗形,并以较粗的树枝及树叶为材料,内衬绿叶,并可能会有隔年重复使用的行为。[3][12][13][37][38]双亲在二月中后会开始交配,雄性爬上雌性背上,母鸟尾巴上翘,公鸟尾部下压交配,配对时会伴随鸣叫,每次交配6—9秒。[12]
视其繁殖环境会有生蛋时间及成功率的差异,通常都市地区的凤头苍鹰会比原生环境中的早一些生蛋,[3][56]都市的繁殖成功率也较高。[57]雌性一次生1—3颗卵,大多数情况下为2颗,[13][26]卵为圆形污白色,长介于44—52.6毫米、宽平均35.3—42毫米,重30—33.2公克。[3][10]约34—39天后孵化,[3]并由雌性负责育幼,雄性负责捕食及守卫。[12]再约45天后,幼鸟会开始离巢并于附近活动。[12][58]1999年的在台湾的一次调查显示其成功繁殖(即至少有一只成功离巢)的机率为58%,两只皆成功离巢的比例为25%。[10]
凤头苍鹰较少发出声音。但在繁殖期间有时会发出类似“he、he、hehehehe”的尖叫声,尾音上扬,重复数次。[3][10]在保卫鸟巢时会大声尖叫、发出低沉的嘎嘎声、深沉的蛙鸣声。[3][38]也有如“zei——zei——”般单调尖厉的声音。[33]在斯里兰卡有记录到“ku-eee”的呼叫声,而在台湾有记录到“fyeew——”的尖锐刺耳的短哨音。[32]
天敌与威胁
凤头苍鹰会有被复数种寄生虫寄生于肠道的情形,这些寄生虫普遍存在于其他猛禽及鸟类中,且大多需要其他哺乳类、两栖动物或爬行动物作为寄主或中间宿主。[59]但目前也有发现仅见于凤头苍鹰体内的寄生虫。[60]
凤头苍鹰身为猛禽之一,在都市区天敌较少。[61]在市郊地区,其幼鸟的主要威胁是树栖性的大型蛇类捕食及台风破坏鸟巢。[56]蛋被松鼠食用,或幼鸟食用到含有鸽子毛滴虫感染的食物而死亡都可能是造成育幼失败的原因之一。[61][62][63]
受到森林砍伐的影响,凤头苍鹰分布范围和数量已经在爪哇岛、峇里岛、菲律宾和东南亚大陆的部分地区有减少的趋势。[3][38]窗杀、车辆撞击及误食有毒物质也是其常见非自然死亡原因。[17][54][64]因其低飞伏击袭击地面的小生物的习性,它们容易遭车子及公车撞击。[17]在台湾的凤头苍鹰拥有相当高的撞窗率,2011—2022年间的纪录显示平均一年会有40只遭到路杀。[65][66]也有曾食用因灭鼠药中毒的老鼠而二次中毒死亡的记录。[17]
保护状况
这个物种实际数量和族群趋势因其习性和偏好住在森林的情况,而所知甚少。[3]但据2021年的一次研究的估计,全球约有101万只凤头苍鹰。[67]其分布范围超过1720万平方公里,族群规模大,因此即使数量有下降的趋势,也难以进入易危的标准,故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2016年评估时仍为无危。[1][18]
《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整个隼形目[注 2]包含凤头苍鹰在内列入附录二物种,管制其交易情况。[10][2]
与人类的关系
猛禽贸易的主要目的在于娱乐狩猎、猎鹰或作为宠物饲养。[72]凤头苍鹰早年在台湾因其广泛分布取得不难,在养鹰市场上是颇受欢迎而且被交易最多个体的猛禽之一。[10]至今受野生动物保育法影响,虽交易减少但仍有零星交易行为存在,例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地。[10][72][73][74][75]2013年起,台湾猛禽研究会开始追踪凤头苍鹰于台北都市区的生存情形并以直播等方式推广其相关知识。[58]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