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典籍
先秦《尚书·虞书·舜典》:“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先秦《春秋左传·昭公·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
先秦《楚辞·天问》“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先秦《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先秦《国语·周语下》:“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
先秦《国语·晋语八》:“侨闻之,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举之。”
先秦《列子·杨朱》:“鲧治水土,绩用不就,殛诸羽山。”
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
先秦《孟子·万章上》:“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
先秦《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之以吴刀。”
西汉《史记·本纪·五帝本纪》:“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
西汉《史记·本纪·夏本纪》:“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西汉《说苑·善说》:“闻善为国者,赏不过;刑不滥。赏过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君子。与其不幸而过,宁过而赏淫人,无过而刑君子,故尧之刑也,殛鲧于羽山而用禹;周之刑也,僇管、蔡而相周公,不滥刑也。”
西汉《说苑·辩物》:“昔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是为夏郊,三代举之。”
生平
《史记集解》和《史记正义》认为鲧亦号梼杌;《左传》纪载了鲧的为人“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尧在位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尧便派他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结果反使洪水更加泛滥。后来尧把帝位传给舜后,鲧便被帝舜为流放,使其死于异乡,由禹继续治水的工作。 也有认为鲧为尧所杀。根据《韩非子》之《外储说右上·说三》,鲧反对尧将天下传给舜,因此被杀。[4][5]
传说
相传鲧为尧时代的人,其子为禹。鲧为尧所杀。夏、商、周三代都将他列为郊祀对象[6]。据传鲧造出农具,并驯服了牛,亦传是城郭的创作者。[7]鲧跟禹都有治水的事迹,鲧被杀的原因有许多传说:《山海经》记载,鲧为治水窃取息壤,因此被杀[8]。
屈原的《天问》写,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而屈原在《天问》和《离骚》中都对鲧抱著强烈同情之情︰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何画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坠何故以东南倾。[9]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10]
梼杌
世系
《山海经》记载,鲧为黄帝之孙,其父为骆明[12]。《左传》、《世本》、《史记》记载鲧为颛顼之子,《汉书》、《大戴礼记》称鲧为颛顼五世孙[13]。
影视作品
参见
- 《史记·夏本纪》
注记
资料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