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号两栖指挥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雄号两栖指挥舰(LCC-1)是中华民国海军唯一一艘现役的两栖指挥舰,也是第一艘以台湾地名命名的军舰。[4]本舰最初于美国海军服役时仅有舷号LST-735,后获名杜克斯郡(Dukes County);参与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朝鲜战争,并获美国、大韩民国与菲律宾三国政府颁授奖章。[3][5]
![]() 泊于中正军港内的高雄军舰
| |
历史 | |
---|---|
![]() | |
舰名 | LST-735 |
建造者 | 德拉佛集团 |
铺设龙骨 | 1944年1月30日 |
下水日期 | 1944年3月11日 |
掷瓶人 | G. W. Fearnside夫人 |
入役日期 | 1944年4月26日 |
退役日期 | 1946年3月 |
再服役日 | 1950年11月3日 |
更名 | Dukes County(1955年7月1日) |
舰名出处 | 杜克斯郡 |
退役日期 | 1957年5月21日 |
除籍日 | 1974年11月1日 |
标识 | |
结局 | 除役后售予中华民国 |
历史 | |
![]() | |
舰名 | 中熙→高雄 |
舰名出处 | 高雄市 |
获取日 | 1957年5月 |
标识 | 舷号:LST-219→AGC-143→AGC-1→LCC-663→LCC-1 |
目前状态 | 服役中 |
技术数据 | |
船级 | |
排水量 |
|
船长 | 100公尺[2] |
型宽 | 15公尺[2] |
吃水 |
|
动力来源 | 2×通用汽车12-567型柴油引擎 |
船速 | 10节[2] |
续航力 | 38,624海里(9节)[3] |
舰载船 | 4×LCVP车辆人员登陆艇(吊挂) |
兵力 | 海军陆战队170人[3] |
乘员 | 军官14人,士官兵100-115人[2] |
传感与 处理系统 |
|
武器装备 |
|
高雄号两栖指挥舰目前为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的装备测试平台,用以验证该院开发的各项新式舰用装备。
舰历
本舰于1944年1月30日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德拉佛集团造船厂开工,同年3月11日下水,并被赋予735的舷号。1944年4月26日服役后,LST-735即赴太平洋战场支援1944年8月的塞班岛战役,后于1945年1至6月间陆续参加了林加延湾战役、苏比克湾出击与冲绳岛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该舰被短暂除役,并在朝鲜战争开打后重新加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作为扫雷指挥舰。1955年7月1日,LST-735获名“杜克斯郡”(Dukes County)。[5][6]
美国于1957年5月以租借的名义将杜克斯郡号战车登陆舰转交中华民国海军,1974年11月1日自美国海军正式除籍。[1][7]
1957年5月21日,美国以美援名义于加州长堤海军基地将杜克斯郡号战车登陆舰移交中华民国海军,本舰得名“中熙”(LST-219),隶属于中华民国海军登陆舰队司令部第五十四战队。同年8月,中熙军舰首度参与南沙群岛巡航任务,但因台风来袭而在美国海军苏比克湾基地中锚泊三天,而后又需将海军官校实习生载回左营港上课,故未能抵达南沙群岛。[8]本舰在后续数年内参与多场登陆演习[9]:148,并于1961年5月1日海军两栖部队司令部成立后改隶海军登陆第二舰队第六十二战队。[10]:113-115
八二三炮战结束后,美国向中华民国提供一套通信模组以提高两栖单位间的指挥效率。海军于1960年11月1日开始在中熙军舰上安装此套通信模组,此时舷号也改为代表两栖通信旗舰的AGC-143。翌年11月1日,改装完毕的中熙军舰更名为高雄军舰(AGC-1),舰长提为上校编制,另增设中校级主官的联合作战中心,下辖作战、通信及电子三组。此时的高雄军舰共有军士官兵共90人,直属两栖部队司令部。[9]:1501976年1月1日,高雄军舰因美国海军调整舰艇分类方式而将舰种改为两栖通信指挥舰,舷号改为对应的LCC-663,最后于1979年11月1日改为现行使用的LCC-1。[2]
由于此批战车登陆舰为美国在二战中应急建造的舰艇,其舰体结构强度堪虑,中华民国海军遂于1966至1971年间执行“新中计画”,将高雄军舰等中海级战车登陆舰内部的设备移至台湾造船公司(现台湾国际造船公司)建造的新船壳内,1996年实施的“中新计画”则更新此批军舰的主机设备与电机系统。[11]
1991年12月16日,高雄军舰减编为二级舰,其舰长也降为中校编制。该舰在服役后期负责外离岛运补任务与两栖登陆演习中的指挥任务[12],其舰务状况也相当良好,甚至在“中新计画”结束后立即担负两艘中和级战车登陆舰的接舰任务。2013年3月,美国太平洋舰队约翰·明亚德(John Minyard)一等舰队士官长访问高雄军舰时更表示“她现在仍然表现杰出,并且随时准备作战”(She is in outstanding condition and is battle ready.)。[2]
高雄军舰于2017年被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选作新型装备的测试平台。[4]中科院随后于舰上安装一座长宽各11公尺、高6公尺,重20吨的八角形雷达塔与一座尺寸较小的敌我识别天线塔以模拟军舰上层结构。[13]此外,舰上也搭载中科院研发的“迅联”舰用战斗系统与一组Mk 41垂直发射系统以测试海弓三型防空飞弹。2021年6月,该舰的舰艉处加装了斜向发射型海剑二型防空飞弹发射架、战系型海剑羚飞弹系统与一组CS/SPS-2B雷达,雷达塔上安装的雷达天线样式则与先前版本有明显差异,显示其安装了新型电子扫描阵列雷达以供测试。[14][15]:74此后,高雄军舰陆续测试了中科院研制的整合式舰用航仪导航系统[16],“华扬”[注 1]垂直发射系统与垂直发射型海剑二、海弓三两种防空飞弹的整合也在舰上通过海军的作战测评[18];自带小型主动相位阵列雷达与光电感测系统的独立型海剑羚飞弹系统与电子反反制系统则于2024年上舰测试。[19]
由于中华民国海军亟需人力接收各项新式武器装备,高雄军舰预计于2025年中旬退役以释放人力,其上的装备也已移至中科院九鹏院区进行后续测试。[20]未具名的军方人士向媒体表示各项新式装备的测试已有安排,相关的海上测试及舰上测试不会中断。[21]
历任舰长
美国海军[3] | ||||
---|---|---|---|---|
顺序 | 姓名 | 军衔 | 上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1 | Aldous, Theodore F. | 上尉 | 1944年4月26日 | 1946年3月 |
2 | Larsen, Herman Colle | 中尉 | 1946年3月 | 1946年7月 |
封存 | ||||
3 | Smith, G. F. | 上尉 | 1950年11月3日 | ? |
4 | Keen, Timothy Joseph | 上尉 | ? | 1954年 |
5 | Gaffney, William Stowell | 少校 | ? | 1959年 |
中华民国海军[9]:149 | ||||
1 | 吕狄亚 | 上校 | 1961年11月1日 | 1962年11月1日 |
2 | 贾铁生 | 上校 | 1962年11月1日 | 1964年7月1日 |
3 | 关仪 | 上校 | 1964年7月1日 | 1966年1月1日 |
4 | 秦庆华 | 上校 | 1966年1月1日 | 1967年5月16日 |
5 | 王梅岑 | 上校 | 1967年5月16日 | 1968年12月21日 |
6 | 王谒如 | 上校 | 1968年12月21日 | 1970年12月21日 |
7 | 涂明昭 | 上校 | 1970年12月21日 | 1972年5月24日 |
8 | 刘审智 | 上校 | 1972年5月24日 | 1973年7月6日 |
9 | 李兆民 | 上校 | 1973年7月6日 | 1975年2月21日 |
10 | 李怀尧 | 上校 | 1975年2月21日 | 1977年3月21日 |
11 | 张祉扬 | 上校 | 1977年3月21日 | 1978年10月1日 |
12 | 蓝成龙 | 上校 | 1978年10月1日 | 1980年5月11日 |
13 | 贾葆才 | 上校 | 1980年5月11日 | 1982年3月22日 |
14 | 方建中 | 上校 | 1982年3月22日 | 1983年7月2日 |
15 | 谢新平 | 上校 | 1983年7月2日 | 1984年9月1日 |
16 | 朱时渝 | 上校 | 1984年9月1日 | 1985年11月1日 |
17 | 吴汉荣 | 上校 | 1985年11月1日 | 1986年9月1日 |
18 | 苏鸿润 | 上校 | 1986年9月1日 | 1987年12月16日 |
19 | 柯建材 | 上校 | 1987年12月16日 | 1989年3月1日 |
20 | 吴福生 | 上校 | 1989年3月1日 | 1990年6月1日 |
21 | 陆士英 | 上校 | 1990年6月1日 | 1991年9月1日 |
22 | 随冀平 | 上校 | 1991年9月1日 | 1993年3月16日 |
23 | 陈虞奕 | 中校 | 1993年3月16日 | 1994年10月16日 |
24 | 陈可干 | 中校 | 1994年10月16日 | 1996年7月1日 |
25 | 周美伍 | 中校 | 1996年7月1日 | 1998年1月1日 |
26 | 张德方 | 中校 | 1998年1月1日 | 1999年7月16日 |
27 | 李宗孝 | 中校 | 1999年7月16日 | 2001年1月16日 |
28 | 陈宏勋 | 中校 | 2001年1月16日 | 2003年1月16日 |
29 | 何忠技 | 中校 | 2003年1月16日 | 2005年1月16日 |
30 | 刘义忠 | 中校 | 2005年1月16日 | 2007年1月16日 |
31 | 林明华 | 中校 | 2007年1月16日 | ? |
以下资料暂缺 |
获得荣誉[3]
![]() |
![]() | |
![]() |
![]() | |
![]() |
![]() |
美国战役奖章 | 亚太战役奖章 四枚服役星章 |
二战胜利奖章 |
国防部服役奖章 | 韩国服役奖章 三枚服役星章 |
菲律宾总统嘉奖 由菲律宾授予 |
菲律宾解放奖章 两枚服役星章 由菲律宾授予 |
联合国服役奖章 | 韩战服役奖章 由大韩民国授予 |
图集
美国海军杜克斯郡号战车登陆舰时期
-
作为扫雷指挥舰的杜克斯郡号
-
停泊于元山港外的杜克斯郡号
-
杜克斯郡号与其搭载的直升机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