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曹魏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1],字彦士,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代皇帝(254年-260年在位),曹霖之子,魏文帝曹丕孙。在《三国志》中与其前任者曹芳、继任者曹奂合称三少帝。
254年,司马师废掉时年23岁曹芳的皇位,打算立曹操之子彭城王曹据为皇帝。郭太后指出曹据于礼是她(丈夫)的叔叔,曹据若继皇位,则太后之位将免除,因此易魏文帝曹丕之孙高贵乡公曹髦为帝,作为其无嗣的伯父曹叡魏明帝的后嗣[2][3][4],改元“正元”;曹髦当年12岁,实权先后由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握。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司马师曾问锺会曹髦的能力,锺会回答:“文同陈思,武类太祖”(文采如同陈思王曹植,武可比太祖曹操)。司马师说若果然如此是社稷之幸。
司马师在出征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时在许昌病重,兼中领军司马昭前去看望。司马师死后,曹髦下诏命司马昭就地镇守许昌、尚书仆射傅嘏率主力大军回京。傅嘏和中书侍郎钟会商议,建议由傅嘏上表,改由司马昭亲自率主力大军回京。曹髦只得进位司马昭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司马昭推辞剑履上殿。此后司马昭愈发控制皇室,亲自率军平定诸葛诞之乱时挟持曹髦和郭太后一同出征。
随著小皇帝长大,曹髦对专权的司马昭日益不满。不久他写了一首《潜龙诗》,司马昭发现而起了戒心。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曹髦召见王沈、王经、王业等三人愤慨地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朕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不顾郭太后及众臣的反对,率领宫人三百馀人讨伐司马昭。王沈与王业先行,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司马昭旋即派兵入宫镇压,双方在宫内东止车门相遇。中护军贾充在南阙下,率军迎战曹髦。贾充命令成济杀曹髦,成济一剑刺穿曹髦胸膛,曹髦断气,当场死在车上,血流满地,仅虚岁20岁。
随后,司马昭假借郭太后的名义下诏“高贵乡公悖逆不道,自陷大祸,依汉昌邑王罪废故事,以民礼葬”,但在司马昭叔父司马孚等重臣的请求下,以王礼下葬曹髦于洛阳西北三十里瀍涧之滨,仅下车数乘、不设旌旐,百姓相聚而观,说:“这就是前日被杀的天子。”有人甚至掩面而泣,悲伤不能自已。由于舆论愤愤不平,司马昭遂在事发后的20天将弑君罪状全推给成济,称成济违背自己命令杀死曹髦[6],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三族。司马昭后立曹奂为曹魏皇帝。
因弑君造成不利影响,司马昭意图以伐蜀挽回政治资本,发起了魏灭蜀汉之战。
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曹髦率领他们下陵云台,铠仗授兵,出讨司马昭。
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曹髦的扮演者为姬晨牧。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