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于1966年发起的一项高山滑雪巡回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际滑雪联合会高山滑雪世界杯(英语:FIS Alpine Ski World Cup)是由滑雪比赛爱好者和专家于1966年发起的一项高山滑雪巡回赛,发起者中包括法国记者塞尔日·郎、法国人奥诺·雷邦尼特(Honore Bonnet)和美国人鲍勃·比蒂(Bob Beattie)两位高山滑雪队董事。在1966年由国际滑雪总会于智利波蒂略举行的世界高山滑雪锦标赛期间,这项赛事很快得到了国际雪联主席马克·荷德勒(Marc Hodler)的支持,并在1967年于黎巴嫩贝鲁特召开的国际滑联春季大会成为国际滑联正式赛事。世界杯每年举行一次,被认为是仅次于四年一届的冬奥会的高山滑雪赛事。
首届高山滑雪世界杯赛于1967年1月5日于西德贝希特斯加登举行。法国的让-克洛德·基利(Jean-Claude Killy)和加拿大的南希·格林(Nancy Greene)是前两个赛季的总冠军。
比赛主要在滑雪胜地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举行,并经常在斯堪的纳维亚,北美和东亚进行分站赛事。选手们竭尽所能在四个项目争取最好发挥: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和滑降。世界杯原来只包括回转,大回转和滑降三项比赛,1974–75赛季起,联合项目(计算选定的滑降和回转比赛成绩)开始成为比赛项目;1982–83赛季,超级大回转增加为比赛项目。第五届赛事起,联合项目采用了滑降和回转两个项目。
目前的积分系统从1991–92赛季开始实施,对于每站比赛分获前30名的成绩,计分方法为:冠军积100分,亚军积80分,季军积60分,至第30名减少到1分。赛事在三月中旬结束,获得最多积分的选手成为冠军,获得世界杯以及一个重9公斤的水晶地球。各分站赛事冠军在该站结束后也将获得一个较小的3.5公斤水晶地球。
许多人认为世界杯是比冬奥会及两年一届的世锦赛更有价值的赛事,因为它要求选手在整个赛季始终保持极高水平,而不是仅仅在一站比赛。
年 | 男子总冠军 | 女子总冠军 | ||
---|---|---|---|---|
选手 | 国籍 | 选手 | 国籍 | |
1967 | 让-克洛德·基利 | 法国 | 南希·格林 | 加拿大 |
1968 | 让-克洛德·基利 (2) | 法国 | 南希·格林 (2) | 加拿大 |
1969 | 卡尔·施兰兹 | 奥地利 | 格特鲁德·加布尔 | 奥地利 |
1970 | 卡尔·施兰兹 (2) | 奥地利 | 米歇尔·雅科 | 法国 |
1971 | 古斯塔夫·托尼 | 义大利 | 安妮玛丽·普罗尔 | 奥地利 |
1972 | 古斯塔夫·托尼 (2) | 义大利 | 安妮玛丽·普罗尔 (2) | 奥地利 |
1973 | 古斯塔夫·托尼 (3) | 义大利 | 安妮玛丽·普罗尔 (3) | 奥地利 |
1974 | 皮埃罗·格罗斯 | 义大利 | 安妮玛丽·普罗尔 (4) | 奥地利 |
1975 | 古斯塔夫·托尼 (4) | 义大利 | 安妮玛丽·莫泽-普罗尔 (5) | 奥地利 |
1976 | 英格马·斯滕马克 | 瑞典 | 罗茜·米特迈尔 | 西德 |
1977 | 英格马·斯滕马克 (2) | 瑞典 | 丽斯-玛丽·莫蕾萝 | 瑞士 |
1978 | 英格马·斯滕马克 (3) | 瑞典 | 汉妮·文策尔 | 列支敦斯登 |
1979 | 彼得·吕舍尔 | 瑞士 | 安妮玛丽·莫泽-普罗尔 (6) | 奥地利 |
1980 | 安德列亚斯·文采尔 | 列支敦斯登 | 汉妮·文策尔 (2) | 列支敦斯登 |
1981 | 菲尔·梅尔 | 美国 | 玛丽-特蕾丝·纳迪格 | 瑞士 |
1982 | 菲尔·梅尔 (2) | 美国 | 埃里卡·赫斯 | 瑞士 |
1983 | 菲尔·梅尔 (3) | 美国 | 塔玛拉·麦金尼 | 美国 |
1984 | 皮尔明·楚尔布列根 | 瑞士 | 埃里卡·赫斯 (2) | 瑞士 |
1985 | 马克·吉拉尔代利 | 卢森堡 | 米切拉·菲吉尼 | 瑞士 |
1986 | 马克·吉拉尔代利 (2) | 卢森堡 | 玛丽亚·瓦利泽尔 | 瑞士 |
1987 | 皮尔明·楚尔布列根 (2) | 瑞士 | 玛丽亚·瓦利泽尔 (2) | 瑞士 |
1988 | 皮尔明·楚尔布列根 (3) | 瑞士 | 米切拉·菲吉尼 (2) | 瑞士 |
1989 | 马克·吉拉尔代利 (3) | 卢森堡 | 弗蕾妮·施奈德 | 瑞士 |
1990 | 皮尔明·楚尔布列根 (4) | 瑞士 | 佩特拉·克伦伯格 | 奥地利 |
1991 | 马克·吉拉尔代利 (4) | 卢森堡 | 佩特拉·克伦伯格 (2) | 奥地利 |
1992 | 保罗·阿科拉 | 瑞士 | 佩特拉·克伦伯格 (3) | 奥地利 |
1993 | 马克·吉拉尔代利 (5) | 卢森堡 | 安妮塔·瓦赫特 | 奥地利 |
1994 | 克雷蒂尔·安德雷·奥莫特 | 挪威 | 弗蕾妮·施奈德 (2) | 瑞士 |
1995 | 阿尔贝托·通巴 | 义大利 | 弗蕾妮·施奈德 (3) | 瑞士 |
1996 | 拉瑟·许斯 | 挪威 | 凯雅·塞钦格 | 德国 |
1997 | 吕克·阿尔方 | 法国 | 佩尼拉·维贝格 | 瑞典 |
1998 | 赫尔曼·迈耶 | 奥地利 | 凯雅·塞钦格 (2) | 德国 |
1999 | 拉瑟·许斯 (2) | 挪威 | 亚历山德拉·梅斯尼策尔 | 奥地利 |
2000 | 赫尔曼·迈耶 (2) | 奥地利 | 雷纳特·戈施尔 | 奥地利 |
2001 | 赫尔曼·迈耶 (3) | 奥地利 | 加尼卡·科斯特里奇 | 克罗地亚 |
2002 | 斯蒂凡·埃伯哈特 | 奥地利 | 米凯拉·多夫迈斯特 | 奥地利 |
2003 | 斯蒂凡·埃伯哈特 (2) | 奥地利 | 加尼卡·科斯特里奇 (2) | 克罗地亚 |
2004 | 赫尔曼·迈耶 (4) | 奥地利 | 安尼娅·帕尔松 | 瑞典 |
2005 | 伯德·米勒 | 美国 | 安尼娅·帕尔松 (2) | 瑞典 |
2006 | 本杰明·莱希 | 奥地利 | 加尼卡·科斯特里奇 (3) | 克罗地亚 |
2007 | 阿克塞尔·伦·斯温达尔 | 挪威 | 妮科尔·霍斯普 | 奥地利 |
2008 | 伯德·米勒 (2) | 美国 | 林赛·沃恩 | 美国 |
2009 | 阿克塞尔·伦·斯温达尔 (2) | 挪威 | 林赛·沃恩 (2) | 美国 |
2010 | 卡洛·扬卡 | 瑞士 | 林赛·沃恩 (3) | 美国 |
2011 | 伊维察·科斯特里奇 | 克罗地亚 | 玛丽亚·里施 | 德国 |
2012 | 马塞尔·赫希尔 | 奥地利 | 林赛·沃恩 (4) | 美国 |
2013 | 马塞尔·赫希尔 (2) | 奥地利 | 蒂娜·马泽 | 斯洛维尼亚 |
2014 | 马塞尔·赫希尔 (3) | 奥地利 | 安娜·芬宁格 | 奥地利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