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一种草本植物或亚灌木,又称人参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瓜茄(学名:Solanum muricatum)是茄科、茄属的一种栽培植物,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原产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的安第斯山区,植株可供观赏,果实可作为蔬菜或水果食用[1][3][4]。1980年代引进中国大陆后,在中国多个省区作为水果栽培,因各地取名不一而产生了诸多中文俗称,包括香艳茄、长寿果、甜茄、香瓜梨和香艳梨等[4]。此外,苗木贩卖者出于营销推广的需要,将其称为“人参果”加以炒作[5](人参果本为明代小说《西游记》中描述的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果),使得“人参果”这一商品名成为了香瓜茄最通行的中文名称,在相关文献和媒体报道中被广泛使用[6]。
香瓜茄 | |
---|---|
一株开花结果的香瓜茄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菊类植物 Asterids |
目: | 茄目 Solanales |
科: | 茄科 Solanaceae |
属: | 茄属 Solanum |
种: | 香瓜茄 S. muricatum
|
二名法 | |
Solanum muricatum | |
异名[注 1] | |
|
香瓜茄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的温带地区,早在公元600至800年间秘鲁北部的莫切文化中便已出现它们的形象,例如从古墓中出土的香瓜茄状陶器[7]。
香瓜茄是已被驯化的栽培植物,其野生类型未知,学界假定其祖先为三种野生茄属植物之一:[8][9]
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S. basendopogon 并未参与香瓜茄的遗传起源,同时叶绿体 DNA 证据强烈支持 S. tabanoense 为香瓜茄的起源核心。在一项支序系统学研究中,来自南美洲的香瓜茄样本有85%以上均与 S. tabanoense 相关,剩馀样本则与 S. caripense 相关,这表明不同的香瓜茄可能有着不同的起源,而非全部源自同一个物种,但亦不排除香瓜茄由单一物种演化而来的可能性,最有可能源自 S. tabanoense,后来与 S. caripense 发生了杂交[8][9]。
在南美洲以外,香瓜茄可能最早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种植,随后从这两地出口到美国、以色列、欧洲和日本[8][10]。1785年香瓜茄传入英国和法国,1882年作为一种农作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被推广种植[11][4]。1975年,台湾镇西堡部落牧师阿栋到加拿大参加世界原住民会议时,为改善族人生活,特地将香瓜茄带回部落试种,自此台湾始有香瓜茄生产,澎湖农民习惯称之为“杨梅”。中国大陆于1980年代开始引进香瓜茄,1988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从新西兰引进,经有关科研机构试种研究,先后在中国各地推广种植,其间最主要的问题是香瓜茄含糖量低,口感不佳,为此中国一些科研单位对其进行了选育,成功培育出含糖量达6%–9%的新品种,受到人们的欢迎。现有的香瓜茄品种包括“长丽”“大紫”“阿斯卡”等,其中“长丽”经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1999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4]。
在中国大陆,香瓜茄由于引进之初各地取名不一,相继出现了许多别名,诸如香艳茄、香艳芒果、金参果、长寿果、紫香茄、甜茄、香瓜梨、香艳梨与人参果等。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上讲,本应称作香瓜茄或香艳茄较为确切[4]。然而,因《西游记》在中国广有影响力之故,“人参果”这一名称一经使用便产生了很大影响,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4],从而成为香瓜茄最常用的中文俗称,几乎取代了香瓜茄其他所有的中文别名。
有观点认为,“人参果”这一名称始于苗木贩卖者的商业炒作,目的是将香瓜茄与中国传统医学里的名贵药材人参联系起来,以夸大其营养保健功效和种植收益,诱导果农采购种植[5]。2020年以来,一些研究者指出“人参果”可用以指代完全不同的植物产品,在使用中易引起混乱,常会误导读者,不利于学术交流和商品的推广,因此基于分类学和产品特性考量,建议在中文学术文献里统一使用“香瓜茄”作为标准名称[6]。
香瓜茄成株高50–100厘米,根系发达耐干旱;茎木化,多分枝,近圆形,外被白色柔毛[3][12]。单叶互生,无托叶;叶片椭圆形,基部楔形,先端尖锐[注 2],全缘,网状叶脉,叶面有绿色或紫色茸毛[3][12]。花两性,自花授粉;聚伞花序,具花5–12朵,但一般坐果1–3个;花梗细小,长0.5–0.8厘米;花萼呈绿色,直径约1厘米,先端开裂为5片三角形萼片[3][12];花冠5裂,其颜色不仅取决于品种,还取决于生长温度,在超过27℃时为白色,在10–20℃的较低温度下变为暗沉的紫色[14]。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基部,形成筒状,包围雌蕊,花药2室,顶孔开裂;雌蕊1枚,子房由2个心皮构成,上位,胚珠多数,中轴胎座[3][12]。果实同茄子一样为浆果,一般在开花60天后成熟,呈心形、卵圆形或圆锥形等,重40–400克;果皮呈淡绿色,成熟后为淡黄色,有些品种具紫色条纹;果肉呈淡黄色;种子呈黄色至黄褐色,扁圆形,千粒重1克左右[12]。
香瓜茄性喜温暖和干燥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5℃,若气温低于0℃,幼苗便会受到冻害。其对土壤的要求不甚严格,但在腐殖质较多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更佳。一年四季均能开花结果,通常从开花到结出幼果大约需要7天,从结出幼果到果实成熟需50–70天[3]。
香瓜茄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年生小灌木,而在中国和日本则作为一年生植物栽培。栽植方法有两种,即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但从品质及糖度考虑,多用扦插繁殖而不用种子繁殖[12]。
采用种子繁殖时,应选择色泽好、大小均匀、籽粒饱满、干燥无霉变的种子,可进行温水浸种、药物拌种等,以达到早出苗、出苗齐、幼苗壮的目的。播种前首先搓去种子表面的粘附物,再用干净的湿纱布将其包住,保持温度为25–30℃,每天用温水冲洗1–2次进行催芽;约3天以后,部分种子露尖,这时将种子拌入少量细沙内,均匀播撒在湿润的畦面上,并覆盖约0.5厘米厚的细土。温度控制在15–30℃,播种后7–10天即可出苗,气温高于38℃或低于8℃时则不能正常生长[3][12]。
若采用扦插繁殖,则选取10–15厘米长的枝条,先用萘乙酸溶液(10毫克/升)浸泡其基部,以促使生根,然后插入湿润的土壤中,深度为5–6厘米,30天左右即可移栽。在夏季扦插时,需用高粱或玉米的秸秆等遮阴,以提高其成活率。移植之后,还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3][12]
香瓜茄的果实爽甜多汁,清香味美,富含钙和蛋白质,且糖类和脂肪含量较低,又含硒、钴等18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据科学测定,每克鲜果含有9.10毫克的钙与3毫克的硒,其中硒元素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