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香港杂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壹周刊》(英语:Next Magazine)是香港上市公司壹传媒旗下的综合性正体中文杂志,由大股东黎智英所创办。于1990年3月15日创刊,2018年3月15日发行最后一期纸本杂志,其后转型为网路媒体,于2021年6月23日终止营运。
创刊前《壹周刊》于1990年3月1日曾试刊一次,同月15日出版创刊号;创刊号封面人物是香港喜剧演员许冠文,标题是〈许冠文:“我想做总统”〉。《壹周刊》创办初期口号“不扮高深,只求传真”,出诸已故香港著名填词人林振强之手。[3]
《壹周刊》在1990年3月15日于香港创刊时本来并不太受注意,但时任交谘会主席谭惠珠隐瞒利益冲突炒卖的士牌的事件,却成为《壹周刊》及谭惠珠本人政治生涯的转捩点。《壹周刊》创刊总编辑梁天伟在1990年的一个晚上乘坐的士到养和医院探望婆婆[4],当的士驶经一家的士车行时,的士司机突然指著这家的士车行的招牌称这家公司谭惠珠也有份[4],梁天伟偶然间察觉到时任交通谘询委员会主席谭惠珠或其近亲如有参与投资买卖的士牌,便会与其公职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梁天伟经过一轮查册后后[5],确认谭惠珠有参与的士牌的投资活动,而谭惠珠的父亲更拥有“先达的士公司”多达五分之一的股份,但谭惠珠却没有申报利益及出任公职时没有避嫌,1990年7月《壹周刊》第十七期在时人时事篇的“壹周头条”报导谭惠珠严重利益冲突[6],谭身为交谘会主席却炒卖的士牌[5]。本来这则调查报导并未有立即引起香港社会大众太大关注,然而其后无线电视新闻部也以此事作为制作《新闻透视》其中一集的主题,并进行跟进报导,谭惠珠得知后却向无线电视主席邵逸夫投诉,企图透过电视台管理层阻止以她涉及利益冲突为主题的一集《新闻透视》播出,谭惠珠欲盖弥彰干预新闻自由的手法被香港传媒广泛报导,反而引起大众舆论关注其不当行为,而创刊只有三个月的《壹周刊》亦因这则调查报导一炮而红[4],至于自1970年代中期投入政坛起的政治立场就反中亲英的谭惠珠,自隐瞒利益冲突炒卖的士牌的事件被揭发后,便不再获得港英政府起用,惟一年多后却被中国政府重用为港事顾问,并成为打压香港民主诉求的代言人[7]。
1991年凭着75,000份的发行量成为全港读者人数最高的杂志,读者群达到315,000人。导致1992年东方报业集团跟风办同类型杂志《东周刊》及之后的《快周刊》试图分一杯羹。至1995年《壹周刊》发行量更增加超过一倍达162,521份,读者高达106万人。根据2006年AC尼尔森的调查,《壹周刊》读者人数是继同系刊物《忽然1周》后全香港第二高销量的周刊,读者有544,000人。[8]
2008年上半年销量为每周平均128,445份。[9]2018年宣布印刷版停刊时每期销量约2万份。[10]
《壹周刊》一书三册,分别刊载时事、政治、经济、社会内容和娱乐圈新闻、生活悠闲等资讯;另外2001年5月31日于台湾当地也有发行《壹周刊》。
《壹周刊》经常报道香港传媒不敢报道的内容,例如报道香港权贵李嘉诚之妻早年怀疑自杀的消息。而涉及楼盘内容《壹周刊》不避讳会提及楼盘缺点,其他杂志媒体罕有对新楼盘作出批评。《壹周刊》经常报道港府或个别官员施政或行为失当,亦有其他话题偶尔引起轰动。《壹周刊》政治立场推崇民主自由,亦长期支持香港泛民主派、民主运动、双普选等。在经济政策路线,《壹周刊》则主张自由主义,反对港府干预市场经济。虽然被定位为八卦杂志,《壹周刊》亦不乏专业人士写稿;而《壹周刊》亦在2005上半年起取消色情版,称为了保障儿童健康。[11]
不过,《壹周刊》报道手法多次引起争议:屡次被批评夸张失实、虚构新闻,曾多次被政府否认及指有关说法是捏造。[12]私人指控《壹周刊》诽谤的官司时有出现。[13] 而《壹周刊》狗仔队偷拍艺人私生活的手法被指侵犯艺人私隐,备受批评。
2015年6月12日,全港报贩大联盟本日起号召会员报贩罢卖《壹周刊》,该联盟主席廖社青说,他收到多名报贩指出,759阿信屋将《壹周刊》的售价调低发售(零售价港币20元,但出示会员卡时降为港币14元),变相令报贩流失客人、减少收入,故该联盟号召各报贩本日起罢卖《壹周刊》[14]。
2015年7月16日,壹传媒工会引述消息指《壹周刊》A书(时事版)宣布自愿离职计划,在短期内削减一半人手,年资在5年以内者将额外获赔1个月工资,年资在5年至10年以内者将获赔额外2个月工资,年资10年以上者将获赔额外3个月工资;整本杂志将在9月中决定去向,9月中以前则一切运作如常。工会引述壹传媒平面媒体暨行政总裁叶一坚指,壹传媒印刷媒体前景非常不理想,所有刊物均面对经营困难,而管理层对是否结束有关杂志平面业务有不同想法及意见,暂时未有定论;若最终需要裁员,将会按员工年资补偿,补偿方案亦会优于早前《苹果日报》削减成本时的裁员补偿计划。有壹传媒高层向员工发信,指长痛不如短痛,应立即停止出版工作,转为经营网上业务。[15][16][17]
2015年7月20日,壹传媒管理层开会后决定,8月16日起《壹周刊》、《饮食男女》及《ME!》合并出版。[18]
2017年7月17日,壹传媒公告,接受由商人黄浩牵头的财团“W Bros. Investments Limited”以5亿港元作价收购;但5亿港元当中,3.2亿元是付予壹传媒的,另1.8亿元是注入杂志业务的。交易将出售壹传媒多本杂志,包括香港《壹周刊》、台湾《壹周刊》、《Next+One》、《ME!》,以及已停刊的《壹本便利》、《FACE》及《忽然1周》;壹传媒在杂志市场上只保留《饮食男女》、《交易通/揾车快线》三个品牌,而馀下3份杂志会继续转型数码杂志。同日,壹传媒工会发表声明,对有关并购交易“表示痛心”,形容“与《壹周刊》分离,如同痛失手足”,同时谴责集团管理层漠视员工及忧虑同事饭碗不保。工会向管理层及新买家提出诉求,包括确保《壹周刊》全体员工在自愿的情况下顺利过渡;承诺维护编采自主;及在台港两地分别召开员工大会,交代外判计划洽商进度和集团未来发展等。[19]
2017年10月,壹周刊在黄浩接手经营后单方面取消尊子专栏。[20]
壹传媒与黄浩的交易数度延期,至2018年2月2日卖方宣布由于仍未收到买方若干付款,该交易将被视作取消。[21]壹传媒即日起重新接管《壹周刊》,黄丽裳及麦景庆回归并分别获任命为正、副社长。
及后,黄浩透过Gossip Daily Limited,入禀控告Next Media Magazines Limited、Ideal Vegas Limited及Next Digital Limited,在出售香港及台湾《壹周刊》业务上,单方面作出毁约行为,要求赔偿损失。另外,黄浩亦以个人名义,入禀控告Next Digital Limited、Apple Daily Limited及人物Cheung Kim Hung,指《苹果日报》一则2017年12月28日的网上报道失实,要求赔偿及停止再发布相关新闻报道[22]。
2018年3月8日,《壹周刊》社长黄丽裳向《苹果日报》证实,《壹周刊》于3月15日发行最后一期纸本杂志,其后转型为网上媒体壹周Plus,吸引了10万人订阅。[23]纸本版杂志停刊后,《苹果日报》逢周一会连载部分《壹周刊》报道。
2021年6月末,由于保安局引用《港区国安法》冻结《苹果日报》等3间相关公司资产,引致公司欠缺资金营运。《壹周刊》社长黄丽裳透过《壹周刊》facebook专页发表《致壹周刊读者一封信》,指《壹周刊》自2018年卖盘不成后重新起步,并由纸媒转型到网媒,感激10万个读者一直以来的支持,称“老板也啧啧称奇”,但仍然无法扭亏为盈,并指出到6月时,编辑部不得不忍痛宣布《壹周刊》停运。[2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