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乙组足球联赛(英文:Hong Kong Second Division League)是香港一个已停办的半职业足球联赛,由香港足球总会主办,是仅次于香港甲组足球联赛的第二级足球联赛。乙组足球联赛成立于1909年,曾经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停顿,于1946年恢复举办。
乙组联赛冠军及亚军将在下一届将升班至香港甲组足球联赛,最后两名的球队则需于下一届降班至香港丙组足球联赛作赛。
2014年,酝酿多时的“凤凰计划”正式推行,香港足球总会为香港足球联赛系统重新定位,全新的“香港甲组联赛”取代旧有的“香港乙组足球联赛”成为香港第二级足球联赛。最后一届乙组足球联赛于2013–14年球季举行,由和富大埔夺得冠军。改革后的首届香港乙组联赛(第三级联赛)于2014–15年球季举行。
历史
香港足球联赛于1908年正式成立,首届联赛只有一个组别,共有8支球队参加,分别是巴付陆军、海军船坞、炮兵、工程与军医 5 支英军球队,以及青年会、萄葡牙会及Boy's Own Club三个外国人组织。
翌年(即1909年),增设乙组联赛,首届乙组联赛共有8队参加[1]。
1914年,首次有华人球队琳琅幻境社和孔圣会加入,令乙组联赛开始受到华人关注,1915年1月23日一场琳琅幻境社对孔圣会赛事球场场面热闹,盛况空前[2]。1916年,琳琅幻境社和孔圣会合并为南华游乐会,并获得两届联赛冠军。
后来,不少甲组球会均派二队参加乙组联赛,令乙组联赛拥有大量甲组球会的二队角逐[3]。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停顿后,香港甲组足球联赛于1945年恢复,乙组联赛则迟一年于1946年复办,该届赛事有19队参加,由星岛夺得冠军。1947-48年度乙组联赛,更多达 24 队参加,分为乙组甲和乙组乙,而南华及星岛更有两队分处于两组当中,该届冠军为东方。
1956年,香港足球总会开始实施联赛升降制度,甲组球会不再派二队参与低组别联赛,改为参与新成立的预备组联赛[4],结果渣甸和东华获得首届升级资格,圣约瑟和海军成为首两支从甲组降班的球队[5]。
1980年代初期,乙组联赛踏入兴盛年代,部分重要赛事更需收取门票。1981年,乙组联赛升班争夺战流浪对菱电更创下政府大球场万人空巷的纪录[6]。惟面对其他娱乐于香港兴起,香港球市于1980年代中期开始由盛转衰,甲组联赛三年“全华班”更是将球市推向衰落。球迷人数大幅减少,同时亦令乙组联赛等低组别联赛步向衰落,收费乙组赛事更成绝响。
2002年,香港丙组(地区)足球联赛成立,为香港足球注入新动力。随著地区足球的发展,愈来愈多地区球会透过香港丙组(地区)足球联赛升上乙组联赛,地区球会的加入令乙组联赛受到地区球迷的关注。2009–10年乙组联赛升级关键战由屯门对安华更吸引大量屯门球迷支持[7]。2011–12年更有一半球队是地区球会[8]。
2014–15年球季,因为香港超级联赛成立,原有香港丙组足球联赛升格为香港乙组联赛,而升格后的第一届香港乙组联赛一共有12队球会参加。
赛制
- 联赛采取双循环赛制比赛,并且继续推行主客制。
- 每场比赛胜方可得3分,和局双方各得1分,负方则得0分。
- 联赛榜之排名方法则根据下列次序:
- 各支球队于联赛所取得的积分;
- 若果有部分球队于联赛榜中取得相同分数,则根据以下方法排名:
- 有关球队的对赛成绩;
- 有关球队对赛的得失球差;
- 有关球队对赛的入球数字;
- 有关球队于联赛的得失球差;及
- 有关球队于联赛的入球数字。
参赛球队
战后历届冠军
以下资料根据《香港足球总会九十周年纪念特刊》及历年《香港足球总会年报》(香港足球总会有关战前乙组足球联赛资料散失)。
|
|
|
|
相关条目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