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黑人(英文:Black British),是指来自非洲或其后裔的英国籍黑人,包括非洲裔加勒比人,有时也包括相关混血族裔。[3]这个词语在1950年代开始使用,主要指来自西印度群岛与非洲的前英国殖民地,居住于联合王国且自认为英国臣民的黑人。
在英国,“黑人”一词在历史上有多次被当作种族和政治标签,可能用于更宽广的社会政治背景,以涵盖更广泛的非欧洲裔少数族群。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定义。[4]“英国黑人”是用于官方版英国族群分类的各种自我认定项目之一。
2011年,黑人居民约占英国人口数的3%。该数字系从2001年略少于115万居民(占人口数的2%)增加到2011年的略多于190万。超过95%的黑人居住在英格兰,尤其是在英格兰的大都会区,超过一百万英国黑人住在大伦敦地区。
历史
在罗马帝国治下的不列颠有过来自帝国其他部分(如努米底亚)的黑人,历史证据表明大多数当时居住在不列颠尼亚的黑人都与当地罗马驻军有联系。不过也有人是罗马帝国的上流人士。考古学家在约克郡发现了罗马时期修建的一名混血女人的坟墓,这座坟墓用石头累建,且有用墨玉、象牙等珍宝陪葬,暗示了她显赫的身世。[5][6]在2007年,科学家们在几名英国男人(都是约克郡出身)的DNA里发现了一种几乎绝迹的Y染色体,这种染色体只在西非的极少数男性身上发现。学者们认为这种Y染色体要么是罗马军人留下的,要么是黑奴留下的。有些黑奴在当地达到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可能与当地女人结合。[7]
历史记录也表明在12世纪时英国就有了几个较小的黑人聚落。[8] 在2013年,考古学家在格洛切斯特郡发现了一具黑人骸骨,被推测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即通俗的“黑非洲”),并死亡于896至1025年之间。[9][10]
在此时间,伦敦的黑人定居点有所增加。英国参与了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三大洲奴隶贸易。黑奴是船长和前殖民官员以及商人、农场主人和军人的侍者。这导致伦敦北部、东部和南部地区的黑人有所增加。也有来自西非和南亚的少数自由奴隶与海员。这些人当中有不少因缺乏工作和种族歧视因素而被迫乞讨。[11][12]
来自大不列颠[13]的商人参与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是英国黑人社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这些社区在高度参与奴隶贸易的港口城市蓬勃发展,例如利物浦[13]和布里斯托尔。到1795年,利物浦占有62.5%的欧洲奴隶贸易。[13]因此,利物浦是英国最古老的黑人社区所在地,至少可追溯到1730年代。一些利物浦黑人能够追溯他们在该城市内的十代祖先。[13]
在18世纪末期,英国奴隶贸易因民意改变而减少。英国和美国在1808年均废除了大西洋奴隶贸易,并合作在西部非洲海岸外的非法贸易船解放奴隶。许多被释放的奴隶被带到塞拉利昂定居。1834年,奴隶制度在大英帝国完全废除,虽然它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农场还是有利可图。少数黑人从西印度群岛和西部非洲被带到伦敦。[14]居住在英国以男性为主的黑人人口,不再因来自西印度群岛和美国的奴隶与仆人缓慢溢注而增加。[15]废除意味著实际上不再有黑人到达英国,然而来自欧洲各地的移民仍有增加。[16]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黑人人口很少,因而生活在大贸易港之外的人们与黑人人口完全隔绝。[17][18]
19世纪初期,在教区登记纪录中的黑人及其后裔数量显著下降。可能是研究人员单纯没有收集到数据,或是18世纪末的大多数黑人男性已经与白人妇女结婚。[19][20]在1833年的废除奴隶制度,有效地终结黑人小规模移民到伦敦和不列顚的时代。然而,也有一些例外,黑人和中国船员开始在一些英国港口形成小社区,特别是因为他们被雇主遗弃在那儿。[1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著商船海员和士兵的到来,伦敦黑人社区的规模进一步增长。当时,还有一小批来自非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学生移居伦敦。这些社区现在是位于伦敦最古老的黑人社区内。[21]当时,最大的几个黑人社区都在英国的大型港口城市:伦敦东区、利物浦、布里斯托尔和卡地夫的老虎湾,以及泰恩-威尔郡的南希尔兹与格拉斯哥的其他社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导致了一波来自西印度群岛的移民潮。成千上万名西印度黑人以劳工、商人与役男的身份进入伦敦、利物浦等英国港口城市。
在1950年代初期,英国大概有20,000名黑人,几乎都出生在海外。[22]在十年内,至少有25万名来自西印度群岛的黑人(牙买加为多数)聚居到了英国。这些来自加勒比地区的黑人移民的增加也被称为疾风世代,得名于1948年将第一批大规模黑人移民从加勒比海运到英国的帝国疾风号邮轮。[23] 这时随著黑人人口在英国的增加,使部分英国本地人失去工作岗位,导致了两个族群之间的对立和冲突。BBC在2012年的电视剧《演播时刻(第二季)》(The Hour Season II)中便有相关的情节。
1962年大英国协移民法案在英国通过,并伴随著1968年、1971年和1981年几个后续法律,严格限制黑人移民进入英国。在这段时期,人们普遍议论英国的新生代黑人与亚洲人努力对抗种族主义与偏见。在1970年代,部分回应种族不容忍的兴起和国外黑权运动的兴起,“黑色”脱离了它的消极含义,被回收作为自豪的标志:黑色是美丽的。[24]1975年,大卫·彼特被任命为上议院议员。他发言反对种族主义,并要求对所有英国居民平等看待。在随后的几年里,好几个黑人成员被选入英国议会。
2011年,在托登罕发生了警察枪击黑人男子马克·杜根事件,随后在当地警察局举行抗议活动。抗议以当地青年和警察之间互相攻击而结束,导致几个英格兰城市发生骚乱。
人口
2011年英国的人口普查表示全英有1,904,684名“非洲/加勒比黑人英国人”,占英国总人口的约3%。[25][26]这些人大多数居住在英格兰和威尔斯。
文化和社会
英国黑人讲的英语与美国黑人讲的英语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体现在口音、词汇、语调等许多地方。两国黑人在语言习惯上的不同经常是英国黑人喜剧演员选择调侃的地方。
英国黑人群体有两大主要出版物:主版生活方式的月刊《骄傲杂志》和主要注目加勒比人的《声音》报。另外还有好几个广播站和电视频道。
注释
相关条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