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雍闿(?—225年),一作雍凯,三国时益州南部耆帅,为汉高祖时代武将雍齿的后裔[1],益州郡(治今云南昆明市晋宁区东北晋城街道)人。
先世为汉族移民,因世居南中地区,深受其影响,“恩信著于南土”。223年(章武三年、建兴元年),刘璋[2]与刘备逝世时,雍闿与高定、朱褒两人在南中发动反对蜀汉的叛乱[3][4],杀死当时益州郡太守正昂,又将继任太守张裔擒获[5],李严连写了六封信向闿晓以大义,但闿回信“土无二王”,决心反叛。[6]
之后在士燮和步骘的引诱下[7],使雍闿归附东吴并将张裔送给东吴[5],东吴遂以雍闿为永昌太守。[8]
在吕凯和王伉的抵抗下,雍闿不能前进[9],便派孟获煽动“夷越”诸夷叛乱以响应其行动,参与叛乱的还有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二人。225年(建兴三年)春,诸葛亮率兵分三路南征,他率众赴越巂郡(以今西昌市为中心的四川西南地区)援助当地叟帅高定,雍闿在诸葛亮的讨伐下被斩杀,另有一说指由于大姓与少数民族的矛盾,雍闿是被高定部下所杀。[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