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阿都拉萨·胡先马来语Tun Abdu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或称敦拉萨,是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巫统政治人物。他因在1971年推出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MNEP)而闻名。除此之外,敦阿都拉萨还介绍了绿皮书和红皮书,以规划和监督农村发展以及农业部门的发展。由于他对农村和国家发展的贡献,因此被称为“发展之父”[1]

事实速览 马来西亚发展之父敦阿都拉萨·胡先Abdul Razak bin Hussein DMN SMN DK DUK DUPN SIMP SPDK SPMP SPMS SPMJ SPMK SPMT SPCM DP SPMB KStJ, 第2任马来西亚首相 ...
马来西亚发展之父

阿都拉萨·胡先
Abdul Razak bin Hussein
DMN SMN DK DUK DUPN SIMP SPDK SPMP SPMS SPMJ SPMK SPMT SPCM DP SPMB KStJ
Thumb
马来西亚 第2任马来西亚首相
任期
1970年9月22日—1976年1月14日
国家元首最高元首苏丹端姑阿都哈林
最高元首端姑雅亚·柏特拉
副总理依斯迈·阿都拉曼(1970-1973)
胡先翁(1973-1976)
前任东姑阿都拉曼
继任胡先翁
马来西亚 第1任马来西亚副首相
任期
1963年9月16日—1970年9月22日
国家元首最高元首端姑赛布特拉
最高元首端姑依斯迈·纳西鲁丁沙
最高元首苏丹端姑阿都哈林
总理东姑阿都拉曼
继任依斯迈·阿都拉曼
马来亚联合邦马来亚联合邦副首相
任期
1957年8月31日—1963年9月16日
国家元首最高元首端姑阿都拉曼
最高元首苏丹希沙慕丁沙
最高元首端姑赛布特拉
总理东姑阿都拉曼
前任新创职业
继任马来西亚副首相
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
北根
任期
1955年7月27日—1976年1月14日
多数票6,218(1959)
10,147(1964)
8,925(1969)
不战而胜(1974)
个人资料
出生1922年3月11日
马来联邦 彭亨彭亨北根
逝世1976年1月14日(1976岁—01—14)(53岁)
 英国伦敦
墓地 马来西亚吉隆坡国家回教堂英雄墓园英语Makam Pahlawan
国籍 马来西亚
政党 国阵
巫统
配偶拉哈诺亚
儿女5
包括纳吉·阿都拉萨
母校莱佛士学院
 英国林肯律师学院
专业律师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军事背景
效忠 彭亨
服役国土防卫后备军团马来语Rejimen Askar Wataniah
服役时间1941-1945
军衔上尉
部队136部队
关闭

早年时期

阿都拉萨出生于彭亨州北根浮罗可拉帝(Pulau Keladi),父亲为胡申莫哈末泰益(Dato' Hussein bin Mohd Taib),母亲为法蒂玛道勿(Hajah Teh Fatimah binti Daud),阿都拉萨是家中的独生子。

12岁时(1934年)进入著名的霹雳州江沙马来学院就读。17岁时(1939年)进入马来行政部门服务,后于1940年获奖学金前往新加坡莱佛士书院进修,然而其学业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而中断。直到1947年才藉着马来亚联邦的奖学金远赴英国深造,1950年在林肯律师学院考获法律学位,成为一名外席律师

在英国期间,拉萨曾加入英国工党,并在英国马来人协会中成为突出的学生领袖,还组织了“马来亚论坛”,召集来自马来亚的学生一起探讨国事。

从政经历

Thumb
1960年6月5日阿都拉萨在吉隆坡新西兰总理华尔特·纳许会面
Thumb
1963年4月24日阿都拉萨在白宫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会面

回国后,阿都拉萨进入政府部门工作。1950年参加巫统,并被选为巫统青年团团长。1951年,出任巫统副主席。1952年,成为彭亨州秘书助理,并于1955年2月以33岁的年龄出任彭亨首席部长一职。

1955年7月,阿都拉萨参加马来亚联合邦首次全国立法立法议会之大选并获得胜利,随后成为教育部长。1956年,联盟代表团前往英国进行独立谈判,他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同年,他为马来亚的教育发展概况提出了《1956年拉萨报告书》,其中主张“应以国语(马来语)作为所有学校的教学媒介语”,并以此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拉萨报告书》之后成了马来西亚的教育发展蓝图,对国内其他非马来语的教育体系造成巨大冲击。

马来亚独立之后,除了副首相职位之外,他兼任乡村发展部长、国防部长之要职。

自从1951年东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统主席职位之后,阿都拉萨便出任巫统副主席。长期以来,他是为人所熟知的东姑的有力助手和继承人。独立后,他出任副首相兼国防部长,一直到1970年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后,他坐上巫统主席之职位,并且出任首相之职位。

Thumb
1968年5月15日阿都拉萨与荷兰女王朱丽安娜会面

1969年,五一三事件发生后,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阿都拉萨出任国家行动理事会主任。副首相敦拉萨为其负责人。国家行动理事会之成立,意即马来西亚暂时放弃了民主体制,而以NOC为决策领导单位。阿都拉萨称国家行动理事会约需半个月时间才能使秩序恢复正常。NOC宣布搁置国会及州议会,暂停尚未完成的东马地区之普选,实施宵禁及暂停行使所有法律权利,这意味着NOC可以进入任何住宅搜查,没收私人财产,拘留驱逐任何人,实施秘密审判,对犯罪行为颁布包括死刑的刑罚,撤销任何人的公民资格,修改法律及制定各项法律的临时条款。同年11月,阿都拉萨患上了癌症

Remove ads

首相

1970年9月22日,东姑阿都拉曼退休,他接任首相之职位,并且署理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巫统在阿都拉萨的领导下。采取了一连串的新政策,积极推动国民教育政策,宣布新经济政策,俾在20年内建立起一个马来人的经济社会,这给巫统带来新的面貌。

原本由巫统领导的联盟,在1969年大选中受挫,损失了许多席位。阿都拉萨进行活动之下,最先在砂劳越与人民联合党,较后则槟城民政党霹雳州人民进步党,以及泛马回教党,组成了州和中央联合政府。于是,国民阵线组织便正式成立。1972年,阿都拉萨接纳马哈迪·莫哈末重归巫统,并任命后者为马来西亚教育部长

外交关系方面,阿都拉萨积极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1973年,马来西亚是在东南亚巴黎条约之后首个与北越建交。1974年五月,率领马来西亚代表团,官式访问北京,正式签署马、中两国建立邦交之协定,马来西亚正式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75年2月6日,马来西亚与古巴建交。1974年7月,马来西亚举行第四次之全国普选。这次大选,国民阵线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在154个国会席位中,赢得了135个席位。而在州议会方面,全国360个席位中,国阵赢得了215个席位。于是,便产生了一个强大的中央和各州政府。这可说是阿都拉萨的一项辉煌的成就。

在应付五一三事件以后的国内动荡局面,阿都拉萨所采取的策略,是尽量减少政党的政治活动手段,去促进各政党之间的合作。国民阵线的成立,乃基于这一精神,而国阵取得的成就,也说明此一策略获得了成果。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巩固了巫统的地位。

Remove ads

去世

1976年1月14日,敦阿都拉萨因白血病伦敦去世,享年53岁,为马来西亚唯一死于任内的首相。由于他对民族及乡村发展有显著的贡献,因而被誉为“发展之父”。

家庭

敦阿都拉萨的妻子为拉哈诺亚。他们的长子纳吉·阿都拉萨于2009年至2018年担任马来西亚第六任首相,2022年因贪腐案件入狱。

评价

2023年10月4日,时任交通部长兼民主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赞扬敦阿都拉萨极富远见,早在1974年便与尚在发展之中的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是东盟中首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他说:“由于敦阿都拉萨的远见与开明,大马在1974年成为了首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比新加坡还提前许多,新加坡在1990年才与中国建交。”“那时的中国作为共产主义国家,其经济依然非常落后,并没有多少国家愿意与中国建交,但由于敦阿都拉萨的先见之明,我们与中国在1974年建立了关系,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2]

纪念

Thumb
敦阿都拉萨纪念馆
Thumb
Jalan Tun Abdul Razak(位于柔佛州新山

马来西亚皇家海军第二艘潜水艇敦拉萨号潜艇以他的名字命名。

敦阿都拉萨所居住的官邸于1982年被改建为博物馆(敦阿都拉萨纪念馆),并由时任首相马哈迪·莫哈末主持开幕。

荣誉与奖项

马来西亚勋章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