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哺乳动物物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氏贝喙鲸(学名:Berardius arnuxii),旧称阿诺氏喙鲸,又称南方四齿鲸、南方喙鲸、新西兰喙鲸、南方巨瓶鼻鲸和南方鼠鲸,是大型的喙鲸类,在南半球呈环南极分布,与生存于北半球的亲戚贝氏喙鲸(Berardius bairdii)相当近似,早年甚至有不少学者怀疑两者是否为分隔的两个物种。上述2种喙鲸一般认为无法在海中区分,似乎仅能以分布位置的不同来辨别。由少数搁浅或被困在冰层内的个体测量结果,阿氏贝喙鲸似乎不会成长至贝氏喙鲸的大小(12米以上)。
阿氏贝喙鲸的外观与贝氏喙鲸非常相似,但体型略小。其身躯长而几乎呈管状,背鳍小,位于背部中央后方的位置。背鳍的顶点通常圆钝,后缘呈镰刀形。胸鳍末端呈圆形。额隆明显呈球状,至嘴喙基部倾斜度较平缓。嘴部曲线长,末端弯曲上翘。下颚比上颚要来得长,所以位于嘴喙尖端的两颗三角形牙齿即使在嘴巴闭上时也会露出来。在大牙的后方有两颗小牙,但隐藏在嘴中。无论雌雄鲸都有突出的牙齿。
全身几乎全为石板色至浅褐色,头部颜色较浅。随著年龄增长,在其额隆、背部与身体侧面会增加许多白色长条伤痕,年老个体在腹部也会有伤痕。其伤痕使整体外观呈大理石般的花纹。
阿氏贝喙鲸在南半球大致呈环极区分布,由南极洲浮冰边缘(约南纬78度)往北达约南纬34度,在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印度洋南部皆可能出现,不过大多数观察记录都在南纬40度以南的地方,最常在塔斯曼海一带发现,纽西兰曾有集体搁浅记录。有时会因为被冰层困住而被迫在南极过冬。
阿氏贝喙鲸通常易受惊吓而难以观察,在海面辨认的难度相当高。似乎具群集性,一般多观察到它们以彼此间靠得很近的群体出现,数量多在10头以下,但有时可达50头之多。在南极洲附近,研究者曾追踪一个由约80头喙鲸组成的群体达数小时之久,最终它们分散为8至15头不等的小群消失于流冰群间。有记录的潜水时间多在15至25分钟之间,通常会潜至1,000公尺深处。曾观察到一个鲸群潜航超过1小时,这段时间里它们游了6公里以上的距离。在海面时会以慢速游动,换气15次左右后再次下潜;喷气低矮(高度近2公尺),略朝前方倾斜,呈树枝状,
曾在12月时发现一头搁浅的怀孕雌鲸,除此之外对于其生殖情形几乎完全不明,可能与贝氏喙鲸近似,推测怀孕期亦为17个月左右。
阿氏贝喙鲸的出现频率略低于同样分布于南半球的南瓶鼻鲸(Southern Bottlenose Whale),但没有明确的统计数字。它们从未被人类捕捉,似乎没有急迫的生存危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