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制國丹波國(日语:丹波国造)(丹波國、但馬國) 凡河內國(日语:凡河内国造)(河內國、攝津國) 筑紫國(筑前國、筑後國) 火國(肥前國、肥後國) 豐國(豐前國、豐後國) 總國(上總國、下總國、安房國) 分割自丹波國、凡河內國、筑紫國、火國、豐國的令制國,一般被認為是直接從原五國領域範圍中分割而來。但除此之外的國
大和國國」改称「大養德國」。天平宝字元年(公元757年),「大養德國」改称「大和國」。 根据《古事類苑》、《釋日本紀》的说法,传说天地開闢而後泥土未乾故人民居住於山,因人跡多見而称此國為「山跡」(やまと),後改為同音的「大和」。 大和国是大和朝廷的发源地,历史上境内曾有鬥雞國造(日语:闘鶏国造)、大倭国
國造造,如出雲國造、紀伊國造等依舊保留。 在9世紀著成的《先代舊事本紀》中,有一個專門記載國造的國造本紀,聲稱日本全國共有過135個國造。然而,根據江戶時代學者栗田寬的考證,該書是一部偽書,沒有歷史根據。 《大化以前の国造制の構造とその本質 -記紀の「国造」表記と『隋書』「軍尼」の考察を通して-》,大川原龍一著
冰室神社冰室神社(ひむろじんじゃ)是奈良县奈良市的神社。是式内小社的社格(論社)、旧社格的村社。曾经是南都乐所的据点。 闘鶏稲置大山主命 大鷦鷯命 額田大仲彦命 [1] 奈良県史編集委員会 (编). 奈良県史 5 神社. 名著出版. 1989: 18. ISBN 462601335X.
简体字蔣世德. 《中國文字淺談》.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4年: 第92頁. 又如大陸自中共建政後,實施文字簡化,造了不少的新字。原來稱為「正體字」的也改稱為「繁體字」。 简体字并不是当代社会的“特产”. [2013-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