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长门炮台(英语:Changmen battery;在中法战争中被法国舰队称作Fort Blanc,意为白堡),亦有称作电光山炮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琯头镇长门村电光山上,此处为闽江出口北岸,与南岸金牌山夹峙,扼守闽江口最窄处,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最大的炮台[1],始建于明崇祯年间。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长门电光山与金牌山同时建炮台。在长门相继设有提督统领衙门、校场、兵营。嘉庆八年(1803年),增建黄霞寨炮台。光绪六年(1880年)长门为闽口要塞总台部,统辖闽口各炮台兼带陆营。主炮台设长门电光山,营垒为圆形建筑,墙高12米,厚1.5米,周长近300米,占地50亩。炮台共安装德国和英国造的大炮5门,配官兵145名,并有探照灯装备,供夜间监视,配兵10名。光绪七年(1881年)又增建礼台,用以酬答各国军舰礼仪,装有德国克虏伯大炮9门,官兵129名。[2]清政府为了加强东南沿海的海岸防御设施,曾从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购买了四门280毫米后膛海岸炮,设置2门于长门炮台(现已无存)。厦门胡里山炮台亦有2门,现尚存一门,此炮为世界上现存的十九世纪制造的最大海岸炮。[3]
188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中,付出巨大人员伤亡与战力损失后,击中排水量4,585吨的法国舰队拉加利桑尼亚号(La Galissonniere)装甲巡洋舰一发炮弹,法军一人阵亡。[4][5][6][7][8]炮台随后为法军舰队摧毁。嗣后清廷诏建昭忠祠和张刚勇专祠,以祭祀阵亡将士。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廷又在主炮台左侧增建划鳅港炮台,安装大炮7门,配官兵150名。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主炮台右方码头附近,增建水雷营,安装电控水雷和旱雷,配官兵108名。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设讲武堂和目兵讲习所,轮训各炮台官佐和士兵。翌年,长门炮台创办闽口要塞炮科学堂,至宣统元年(1909年)停办,前后毕业生共100名。[2]
1991年4月1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长门炮台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列其中。[10][11]福州市人民政府也将长门炮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基地。尽管位列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但是长门炮台由于缺乏维护修缮,有大量的人为破坏,严重影响其原有风貌。[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