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翼杀手》(英语:Blade Runner,香港译《2020》)是一部1982年上映的美国新黑色反乌托邦科幻电影,为雷利·史考特执导,哈里逊·福特、鲁格·豪尔、西恩·杨和爱德华·詹姆斯·奥莫斯等人主演。电影的剧本由汉普敦·芬奇与大卫·毕波斯撰写,改编自菲利普·K·迪克所著的1968年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电影描写了反乌托邦的洛杉矶,大企业公司透过基因设计生产被称为人造人的一种有机机器人,只用于地外殖民地中危险、卑下或娱乐业的工作。被称作“银翼杀手”的特别警察负责追捕及“退役”(即结束生命)反抗禁令并回到地球的人造人。主要剧情聚焦于已退休的银翼杀手瑞克·戴克勉为其难地接下任务,去追捕一群在近日发动叛乱并偷渡回地球的人造人。在戴克调查的过程中,他与一名先进型号的人造人瑞秋开始了一段关系,使他对于人与人造人之间的人性差别产生质疑。
《银翼杀手》最初的电影评论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一部分观众批评影片缓慢的节奏,而另一部分激赏其具有复杂层次感的未来主题。电影发行1年后,荣获了著名的雨果奖最佳戏剧表现奖。该片在北美上映的票房表现不理想,但很快成为一部邪典电影[9]。该片的美术设计受到赞扬,描绘了一个“改进”的未来世界[10],至今仍是“新黑色电影”这一类型的代表作[11]。《银翼杀手》使原著作者菲利普·K·迪克受到好莱坞注目,他的其他作品之后也多被改编为电影[12]。雷利·史考特认为本片“可能”是他最完整、最个人化的电影[13][14]。1993年,《银翼杀手》因其在“文化上、历史上或美学上具重要意义”,获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国家影片登记表。该片现今获得许多影评人将其列为有史以来最佳的科幻电影之一。
因制作主管有争议的各种修改,该片一共出现过在不同市场上映的7个版本。在粗剪版受到好评后,因该片在影带出租界的热门,导演剪辑版于1992年仓促发行,成为最早发行DVD的电影之一,却也导致了画质与音质的水准平庸[15]。2007年,华纳兄弟公司发布了最终剪辑版,该版本为《银翼杀手》发行25周年纪念的数位重制版本,也是史考特拥有完全艺术创作自由的一个版本[16]。该版本在部分选定的剧院中放映,随后发行电影的DVD、HD DVD和蓝光、UHD版本[17]。
续集《银翼杀手2049》在2017年10月上映。
剧情
2019年11月的美国洛杉矶,退休警察瑞克·戴克被官员盖夫截住,盖夫带他去见老长官布莱恩。身为一名前“银翼杀手”,戴克过往的工作是追捕被称为“人造人”的生化机器人,并令他们“退役”(“杀死”的委婉说法)。布莱恩告诉戴克近来几位“连锁六型”(Nexus-6)人造人非法来到地球,他们仅有四年寿命,可能来地球寻求延长生命的方法。
戴克与布莱恩查看另一名在职的“银翼杀手”霍登进行人性测验(Voight-Kampff test)的录影,这是一种透过对问题的同理心反应来从人类中区分出人造人。试验对象李昂在霍登问及他母亲的事之后,开枪将他打成重伤。布莱恩委托戴克将李昂和其他三位人造人:罗伊·贝提、左拉和普莉丝给“退役”,戴克在布莱恩的间接威胁下不情愿地接受了。
戴克首先前往泰瑞公司(Tyrell Corporation)确认人性测验是否对连锁六型有效。艾尔顿·泰瑞博士却突兀的让他的助理瑞秋接受测验,测试结果让戴克得知瑞秋是名自认为人类的先进型号人造人试验品。她被植入假记忆,这些“记忆”则为她提供了能让情感沉积的温床。因此,区分她是否为人造人的测试需要扩展加长。
与此同时,人造人正试图接触泰瑞博士,从而得到延长生命的方法。罗伊和李昂去了老周的眼睛制造实验室,向他逼供如何才能见到泰瑞博士。老周为了保命透露了J·F·赛巴斯汀的身分,后者是一名和泰瑞博士私交甚笃的基因设计师。瑞秋拜访了戴克的住处,向他展示了一张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照片来证明她是人类。但戴克解释她的记忆是被植入的,她扔下照片流着泪离开。
戴克在搜查李昂的酒店房间时,发现了一张左拉的照片和人造蛇鳞片。他追查这个线索,找到了左拉和蛇一起表演的脱衣舞俱乐部。随后戴克在人群蜂拥的街道上枪击将她“退役”。紧接着布莱恩出现,他告诉戴克需将瑞秋加入退役名单,因为她从泰瑞公司失踪了。戴克在人群中看到瑞秋,但被突然出现的李昂攻击,两人扭打在一起。瑞秋用戴克被李昂打掉的手枪击毙李昂救了他,他们一起回到戴克的公寓,接着他们共度了亲密的一刻。
普莉丝跟罗伊找上了赛巴斯汀,赛巴斯汀同情他们的困境,带罗伊通过泰瑞博士阁楼的安保措施。在泰瑞博士的卧房里,罗伊提出延长生命的要求,并请求眼前这个如上帝一般的人造人创造者的宽恕。在两个请求都落空之后,罗伊杀了泰瑞博士与赛巴斯汀。
获知上开凶案的戴克进入赛巴斯汀的住所调查,受到普莉丝伏击,但仍设法将她击毙。此时罗伊回来了,戏谑似地在房子内追杀戴克并折断了他的两根手指,最后两人来到屋顶。戴克试图跳到另一个屋顶上以求逃脱,但结果只能勉强吊挂在一条屋梁上。罗伊轻松地跳到同个屋顶上,在戴克的手松脱的瞬间救了他。在生命时限接近尽头时,罗伊开始了关于他即将消逝的记忆的独白,戴克静静地看着他在自己面前死去。不久盖夫到达,向戴克喊道:“她(意指瑞秋)活不久真是太可惜了!可是谁又能长命百岁?”。
警觉到的戴克赶回到住处,发现瑞秋在他的床上安稳地睡觉。他们离开时,戴克发现了盖夫留下的锡箔独角兽折纸,他回想起之前盖夫所说的那句话,带著瑞秋走进电梯(首映版本中,最后的场景则是戴克和瑞秋离开公寓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在一片宁静的田园风光中驾车驶过)。
角色
六名逃脱的人造人在片中出现四名[注 1],分别是:
- 鲁格·豪尔饰演罗伊·贝提(Roy Batty):用于防御岗位的战斗型人造人(2016年启用)[19],行为暴力但有思想[20][21],心智能力高[19]。
- 黛瑞·汉娜饰演普莉丝·史崔登(Pris):军事型/取悦型人造人(2016年启用)[19]。
- 乔安娜·卡西迪饰演左拉·莎乐美(Zhora Salome):女性人造人(2016年启用),受过政治暗杀的训练[19]。
- 布瑞恩·詹姆斯饰演李昂·柯瓦斯基(Leon Kowalski):战斗型人造人(2017年启用)[19],心理能力较弱[22],在电影开场处枪击了一位银翼杀手后逃逸。
其他角色包含:
- 爱德华·詹姆斯·奥莫斯饰演盖夫(Gaff):戴克的同事[23]。
- 麦克·艾密特·沃许饰演哈利·布莱恩(Bryant):警察队长。
- 威廉·桑德森饰演J·F·赛巴斯汀(J.F. Sebastian):同情人造人的天才,把他们视为同伴[24]。因为患有类似早衰症的基因疾病“玛土撒拉症候群”(Methuselah Syndrome),因此和人造人一样寿命很短[25]。
- 乔·特科尔饰演艾尔顿·泰瑞博士(Dr. Eldon Tyrell):企业大亨,建立了基于人造人奴隶的商业帝国[注 2]。
- 吴汉章饰演汉尼拔·周(Hannibal Chew):亚裔老人,人造人眼睛的制作者。
- 摩根·保尔饰演戴夫·贺登(Dave Holden):在戴克接手前负责追捕六位人造人的银翼杀手,在开场中遭李昂枪击成重伤。
- 凯文·汤普森(Kevin Thompson)饰演贝尔(Bear):赛巴斯汀制作的机器人[27]。
- 约翰·爱德华·艾伦(John Edward Allen)饰演凯萨(Kaiser):赛巴斯汀制作的机器人[27]。
- 海伊·派克饰演泰菲·路易斯(Taffey Lewis):低级酒吧的老板,买下人造蛇的有钱人。
- 班·艾斯塔饰演阿布都·班·哈山(Abdul Ben Hassan):人造蛇制作师。
- 冈崎岩(Iwao Okazaki / Robert Okazaki)饰演寿司摊老板
来源:[28]
发展
美国作家菲利普·狄克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在1968年出版,没多久就引起了改编的兴趣。1969年,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与编剧杰伊·考克斯曾有意想把该小说搬上大银幕,但从未买下过电影改编权[29]。制片人赫伯·杰夫的公司[注 3]于1974年早期获得改编权,但狄克不满意杰夫之子罗伯特·杰夫写的剧本,狄克在日后受访时表示:“杰夫的剧本真是太糟糕了……罗伯特飞到圣安娜来和我讨论这个项目。他下飞机后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应该在机场就揍你一顿,还是回到我的公寓后再揍你?’[注 4][31]由于改编计画缺乏进展,杰夫的公司于1977年将改编权脱手[31]。
1975年,编剧汉普敦·芬奇打算制作一部电影,在好友詹姆斯·麦克斯威尔的推荐下读了《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影 2][32]。芬奇并不喜欢该小说,但认为将之搬上大银幕将有利可图[33][影 3]。芬奇在该年与迪克会面,但没有进展[34]。1977年,芬奇的友人布莱恩·凯利以2000美元向迪克买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的改编权[35],并打算与制片人麦可·迪利[36]合作制片。芬奇帮凯利编写剧本大纲给迪利过目[影 4],引起迪利的兴趣[37][影 5]之后,芬奇用1978年一整年写出了剧本初稿[38]。之后芬奇持续修改剧本,迪利则四处推介剧本以求资金挹注[39]。
与此同时,迪利等人开始物色导演。英国导演雷利·史考特是迪利的第一人选,史考特当时正在筹备制作期漫长的《沙丘魔堡》[40][影 6],在1979年4月[41]收下了剧本但婉拒邀请[影 7]。1980年,史考特的兄长法兰克(Frank)逝世[42][43][影 8],史考特希望尽快投入电影制作来分散悲伤,于是在1980年2月21日签约执导《银翼杀手》[44]。在史考特正式加入前,导演人选还包含阿德里安·莱恩、迈克尔·艾普特与布鲁斯·贝勒斯福[45],而凯瑟琳·哈伯(Katherine Haber)[45]与罗伯特·马利根[46]一度成为改编企画的导演。马利根于1979年8月17日加入[47],但他的理念与芬奇等人不合,后于1979年12月3日退出[48]。
为了准备拍片资金,迪利先后与环球影业和CBS影业接洽,并与后者建立合作[49]。然而史考特对本片的构想让预算大涨至1100万美元,CBS影业因而在1980年2月退出[49]。1980年4月9日[44],迪利从电影之路公司取得1300万美元的投资,该公司当时的老板拉斐尔·艾特克斯(Raphael Etkes)是迪利的好友[影 9]。电影之路公司的加入使《银翼杀手》亮起绿灯,拍摄定于1981年1月12日开始,1981年圣诞节档期上映[50]。在前期制作阶段,剧组投入了约250万美元[44]进行设计、搭景和勘景,期间迪利等人察觉到整部片可能会超支,届时的总支出将高达1500万,甚至2000万美元[50]。与此同时,电影之路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剧组尝试争取米高梅和联美等片商的赞助,并因没有薪水可领而濒临解散[影 10]。1980年12月,电影之路公司在本片开拍前几周时宣布撤资[51],迪利在十天内从一椿三方交易中获得了至少2150万美元的资金,使本片最终得以制作完成。该三方分别是赖德电影公司的艾伦·赖德二世、香港电影制片邵逸夫爵士与串联制片公司[52]。华纳兄弟透过赖德电影公司投资700万至750万美元,借此取得本片在美国的院线发行权[53][影 11],邵逸夫付了750万美元取得海外发行权[53],串联制片公司则用700万美元拿下电视播出和家用媒体的版权[影 12]。
芬奇的剧本初稿将原著的故事背景旧金山改成洛杉矶,并加入他当时逐渐重视的环保议题与生态学[54]。当时的情节仍聚焦于戴克为了赏金四处猎杀人造人,目的是买一头非人造的真羊[55]。初稿的结局是瑞秋于戴克的公寓跳楼自杀,戴克因此陷入疯狂,只身步行深入沙漠企图送掉性命。戴克倒下后看到一只乌龟,乌龟经历一番挣扎后成功翻身,深有感触的戴克于是起身掉头。[54]该剧本属于低预算的作品,场景集中在室内[56][影 13],对外头的世界少有描写[57]。
1980年4月,芬奇开始与导演史考特合作改写剧本,为时八个月[58]。在许多新点子之中,史考特敦促芬奇多加描写“窗外的世界”,并推荐漫画杂志《重金属》,让芬奇以里头的作品为灵感来源[57]。修改后的剧本标记为1980年7月24日,该剧本与最终成片已有许多相似处,但在配角描写和结局上仍有不同[59]。在该剧本的结局中,戴克开车载著瑞秋到郊外让她看生平第一场雪,然后将她射杀[18]。戴克的画外音说道,身为人类意味著做选择,而瑞秋做出了死亡的选择[18]。该剧本还包含第六位人造人玛莉(Mary)[18],但因预算删减而删除[18][影 14]。
芬奇的初稿沿用了原著小说的书名[60],第二稿则题为“人形机器人”(Android)[39]。后来芬奇从图画书《Mechanismo》得到灵感,因此希望将该书名当作片名[影 15],但未能取得该名称的使用权[39]。迪利选择以“危险的日子”(Dangerous Days)当作片名,认为较符合剧本的浪漫气息[影 16]。芬奇在1980年7月为主人翁瑞克·戴克想出了新的职称:“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取自威廉·柏洛兹的中篇小说《刀尖跑者:一部电影》[注 5][57]。史考特也喜欢这个名称,他与芬奇认为这甚至可以当作新片名,便让迪利取得了该标题的使用权[62][63]。
芬奇与史考特后来逐渐产生意见分歧[64],根据迪利的说法,芬奇将本片视为浪漫风格的道德剧,史考特则想拍出一部侦探惊悚片[65]。史考特与迪利于1980年11月另找大卫·毕波斯来改写剧本[66],毕波斯的新剧本共159页[67],日期注记为1980年12月15日[68]。毕波斯以“Replicant”(源于Replicate)一词取代原本对人造人的称呼“Android”[69],并追随史考特的想法,在剧本中加入了侦探办案的要素,线索“蛇的鳞片”亦是由毕波斯安插[68]。毕波斯的剧本开场描写了罗伊·贝提等人从外世界逃亡的过程,这个桥段后来因为预算问题而删除[68];结局则是戴克选择不杀身为人造人的瑞秋,为此还杀了盖夫,因而即将面临警方围剿[67]。芬奇于1980年12月21日退出,尽管他后来又回来参与了一些改写[70]。最后剧组以1981年2月23日完成的剧本当作摄影台本[71]。剧本中曾有一个颇吃重的角色——警方的超级电脑“埃斯珀”(the Esper)[18][72],会说话且无所不在[18],但在剧本改写后只剩下工具的作用[72]。
迪克颇为介意无人告知他本片的制作事宜,这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好莱坞的不信任感[73]。1981年2月,他在洛杉矶刊物《电视选择指南》(Select TV Guide)上撰文批评芬奇剧本的早期版本,之后剧组将毕波斯改写的剧本寄给了他[74]。狄克对改写后的剧本感到满意[75],并在访谈中表示说:“我读完剧本后,拿出小说翻了一遍。两者互为对方增色,先看小说的人会享受电影,而先看电影的人也会从小说中获得乐趣。”[注 6][76]迪克于1982年3月2日逝世后,本片的片末字幕中注记将此片献给狄克[77]。
对于主人翁戴克的选角,芬奇最初把劳勃·米契预想成戴克,在创作戴克的台词时也想著米契[78][影 17]。史考特中意德斯汀·荷夫曼[影 18],双方自1980年8月7日正式展开合作[78],但数个月后因想法不合而分道扬镳[79][影 19]。1980年10月,哈里逊·福特签约担任戴克的演员,获选原因包含他在《星球大战》系列中的出色表现[影 20]、他自己对《银翼杀手》故事的兴趣[影 21],以及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对他在新片《法柜奇兵》的表现大加称赞[80][影 22]。在《星球大战》和《法柜奇兵》的成功后,福特也正寻找一个有深度的角色[81]。迪利与史考特认为,戴克这个角色结合了冷硬派公事公办作风(类似山姆‧史培德和菲力普·马罗)以及逐渐萌生的感性(同情追捕对象),如此耐人寻味的角色可以让福特大展身手[82]。福特则称,戴克并不喜欢杀戮,这点与他的职责产生冲突,因此是个有意思的角色[83]。根据1981年的记录,有很多演员一度被列为人选,包含金·哈克曼、肖恩·康纳利、杰克·尼科尔森、保罗·纽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汤米·李·琼斯、彼得·福克、艾尔·帕西诺、尼克·诺尔蒂和毕·雷诺斯等人[影 23][84]。
戴克的演员确定后,剧组开始为其他角色进行选角[85]。人造人领袖罗伊·贝提的演员并不难决定,史考特仅凭借自己看过鲁格·豪尔在《橘兵》[86]中的表现,没有见面就录用了他[影 24][87]。原著作者菲利普·狄克认为豪尔的诠释是“完美的贝提——冷血、雅利安人、毫无瑕疵”[注 7][75]。在豪尔参与的众多电影中,《银翼杀手》是他的最爱。在2001年的一次在线聊天中,他说:“《银翼杀手》不需要任何解释,它就是这样,一切都是最棒的,从来没有一部像这样的作品。能参与一部改变世界思想的真正杰作真是太棒了。”[注 8][88]对于蔚为经典的“雨中泪水独白”,剧本台词原本不尽相同,是由豪格修改而成[89][90]。
在举办瑞秋的试镜时,摩根·保罗负责假装成哈里逊与候选女演员对戏[注 9],最后获选的是西恩·杨[影 26]。杨的特质让史考特联想到费雯·丽[影 27],并且符合名气较小[影 28]且气质脱俗[影 29]的条件,虽然选角导演麦克·芬顿觉得妮娜·艾索罗德更适合,史考特还是选了杨[影 30]。黛瑞·汉娜饰演人造人普莉斯,她从《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里的克劳斯·金斯基身上获得角色造型的灵感[影 31]。史黛西·尼尔金[注 10][影 32]与莫妮克·范德文[影 33]等女演员也有参与普莉斯的试镜。爱德华·詹姆斯·奥莫斯饰演盖夫,他与编剧毕波斯一同构想出盖夫在片中所使用的虚构混合语“城市混合语”(Cityspeak)[91]。在面摊和戴克碰面的场景中,盖夫说的话部分为匈牙利语[91]。威廉·桑德森饰演帮助人造人的J·F·赛巴斯汀,乔·潘托里亚诺曾被考虑过出演该角色[92]。麦克·艾密特·沃许在电影《暗夜心声》的演出让他获选饰演警察队长布莱恩[93]。
制作
在本片的筹备过程中,导演史考特对本片的美术设计与视觉风格有很大的影响,美术团队的设计亦须经过史考特批准[影 34]。对史考特来说,本片的情调和观感源于爱德华·霍普的画作《夜游者》[94]。片中呈现了洛杉矶在2019年(原定是2020年[95])的未来样貌,史考特赋予这座城市拥挤破败、空中交通混乱的印象[96]。在这背后,史考特从法国科幻漫画杂志《重金属》刊登的作品中汲取灵感,主要是漫画家莫比斯的作品[97]。史考特也参考了曾居住过的东北部英格兰的工业化景象[98],以及“香港在天气很糟糕时的城市景观”[99]。在城市的画面安排上,特效总监大卫·卓莱尔(David Dryer)参考了弗里茨·朗的默片《大都会》[100]。
1980年美国演员罢工使本片延期开拍,因此前期制作期长达九个多月,美术团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进行设计与准备[影 35]。1980年4月,史考特首先聘请未来主义艺术家席德·米德担任本片的概念设计师[注 11],原因是对米德的画集《Sentinel》感到惊艳[101]。一开始米德的工作仅是设计车辆,由于他在绘制草图的时候也会一并画出背景环境[影 36],史考特便请他建构片中的洛杉矶[102],其笔下设计类似于未来的东京[影 37]。米德也将史考特对孚卡测验机[注 12]的构想化为草图[104]。之后劳伦斯·G·普尔获选为美术指导[影 38]并组成美术团队[影 39],艺术总监则由大卫·史奈德担任。普尔与三位艺术家合作,汤姆·绍斯韦尔(Tom Southwell)绘制插图、曼托尔·休伯纳负责分镜,谢尔曼·拉比负责场景的设计图[影 40]。片中的霓虹灯材料来自《梦中情人》,并由绍斯韦尔重新设计[影 41]。霓虹灯的字样大多为日文,如此一来观众因为读不懂就不会分心[影 42]。
汽车定制师吉恩·温菲尔德按照米德的概念设计图,打造了25辆[影 43][105]或27辆[106]真实大小的车,包含数辆飞行车辆回旋车、计程车和卡车,花了5.5个月才完成[影 44],这些车大多采用大众汽车的底盘[影 45]。对于回旋车,其设计是可以当成陆地交通工具驾驶,也可以垂直升空、盘旋和巡航[107]。设计者米德将回旋车描述为“重航空器”(aerodyne)——通过向下喷射空气来获得升力[108],尽管电影宣传资料包中称它由三种机器推动:传统内燃机、喷气发动机和反重力系统[109]。大部分的车辆都在拍摄后销毁,剩下的则用于其他电影、公开展示或成为私人收藏[105]。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科幻博物馆和名人堂中,有一辆回旋车是常设展览的一部分[110]。
本片的摄影指导由乔丹·克隆威斯担任,他由于罹患帕金森氏病而健康状况不佳,在拍到最后一个月时已必须坐轮椅[影 46]。本片的主体拍摄规划于1981年3月1日开始[111],剧组在3月2日开工,不过第一个片段在3月9日才开拍[112]。片中的洛杉矶主要在华纳兄弟制片厂的布景拍摄[96],剧组考虑过在纽约、亚特兰大或伦敦等城市的街道上拍片,但实地取景较难控制环境,而且耗资较钜[113]。其他一些场景则在制片厂的其他摄影棚搭景,例如泰瑞尔的办公室是在4号摄影棚[112]、戴克房间的内景在24A摄影棚[114]。
本片所用的主要摄影棚是“纽约街道”(New York Street),该大型城市露天布景始建于1929年,曾用于拍摄《枭巢喋血战》等片[111]。在米德的规划下,剧组将该布景翻新成2019年的纽约市样貌,并称新布景为“雷利城”(Ridleyville)[115]。在雷利城拍摄的第一场戏是戴克在面摊的桥段,日期为1981年4月23日[116]。由于没钱打造完美的布景,剧组将洛杉矶的场景都设定在晚上,并在拍片现场造雨和造雾,如此一来布景拍起来比较好看[影 47]。在拍街景时,剧组聘请了至少300名临时演员[111]。
除了摄影棚工作外,剧组在洛杉矶出外景数次[96]。史考特在洛杉矶有两处中意的地点:布莱伯利大楼和洛杉矶联合车站,在片中分别扮演赛巴斯汀的所住的公寓[注 13]和警察局[影 48]。剧组在车站的一隅搭建警察局的布景,该布景在拍摄完成后仍保留著[影 49]。二街隧道也是本片的取景处之一[118]。对于戴克所住的公寓,史考特原本打算在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打造的恩尼斯住宅拍摄但未能如愿,剧组于是将部分设计复制到制片厂做布景[影 50]。戴克的单人房间由剧组精心制作,花费了比原定多三至四倍的17.5万美元[影 51]。
在拍摄开始后,由于史考特的完美主义,拍片进度屡屡落后[影 52]。出资方不满史考特反复重拍同一个镜头[影 52][影 53][影 54],让史考特非常愤怒[影 55]。本片原定于1981年7月1日完成拍摄[111],表面上本片在1981年6月30日就已杀青,但剧组在1981年7月的第二周才结束拍摄[119]。史考特在1981年7月11日被开除,但十天后就回到岗位[120]。本片在伦敦进行剪辑,由史考特和剪辑师泰瑞·罗林斯操刀[影 56]。本片的粗剪版约有4个小时[影 57],内部试映的评价不佳[影 58],最终删减了很多桥段[影 59]并补拍了一些镜头[影 60]。补拍镜头中由维克·阿姆斯壮充当哈里逊[121]。
本片的特效于1980年8月开始筹备,并在主体拍摄进行时就展开特效制作[122],最后于1981年12月19日完成[123]。本片的特效总监由道格拉斯·特朗布尔、理查·尤里希与大卫·卓莱尔(David Dryer)担任[28],特朗布尔将《第三类接触》用过的设备与技巧运用在本片中[影 61][124]。特效团队力求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完成特效[影 62],原著作者菲利普·狄克在去世前曾观看一段20分钟的特效试验片段,并高兴地向史考特表示影片中构建的世界正符合他的想象[75],他也在访谈中说过:“我在KNBC的新闻节目里看到了道格拉斯·特朗布尔为《银翼杀手》制作的一个特效片段。我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这是我内在所想的世界。他们完美地捕捉到它的样子。”[注 14][76]
特效团队使用了微缩模型和接景等手法,完全没有使用当时的新技术电脑合成影像(CGI)[影 63]。微缩模型的其中一例是开头的“冥府景观”(Hades landscape),特效团队使用纵向深度为15英尺(4.6米)的模型搭配强迫透视的手段来完成[影 64]。泰瑞尔企业的总部也是微缩模型,底座的面积约8平方英尺(0.74平方米),顶部则约为2.5平方英尺(0.23平方米)[影 65]。模型的内部空间放置十瓩的灯泡[影 66],窗户的部分是透明的,因此会透光[影 67]。回旋车飞越城市的画面也运用了建筑的微缩模型,但由于预算不够,特效团队就地取材、混搭了许多杂物[影 68]。若微缩模型拍起来不好看,特效团队会用烟雾、调整打光和加入镜头耀光来改善观感[影 69]。特效团队原本不满意回旋车飞行的桥段,便在回旋车的模型上装了最亮的灯来改良画面[影 70]。
在处理接景时,特效团队将拍好的画面与手绘背景一同曝光,用途包含呈现街景戏的背景建筑,以及营造戴克即将从高楼坠下的效果[影 71]。马修·尤里希是接景部分的重要人物[影 72]。原理类似的“多重曝光”(multipass exposure)也是片中使用的技术之一,以“冥府景观”为例,特效团队先拍下火焰,然后将胶片倒回去拍摄模型,使得两个画面在胶片上重合[影 73]。一个桥段的曝光次数可多达十馀次,过程非常有挑战性,一旦犯错就必须重新来过[影 74]。在打造特效镜头时,剧组借由运动控制科技进行精准的拍摄[125],并使用70毫米胶片而不是常规的35毫米胶片,弥补因影像重叠而损失的影像品质[影 75]。
配乐
由范吉利斯编写的《银翼杀手》配乐具有古典成份,并组合了雷利·史考特想像中反映黑色电影气氛的黑暗旋律。范吉利斯当时刚因为《火战车》而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奖座[126]。他运用自己的音乐合成器来进行编曲[127],以“太空”模式为2019年创造出一种名为“新世纪音乐”的风格,就像他的专辑“天堂与地狱”中听到的一样。他同时使用各种不同的乐钟,以及同事迪米斯·卢索斯的人声来进行创作[128]。史考特另外也采用范吉利斯“回头见”专辑中的一首“绿色的回忆”(此专辑为管弦乐版本,在史考特后来的电影《情人保镖》中再度获得采用)[129]。
“基于情感上和不稳定的特性,《银翼杀手》的配乐以丰富、有特色的声音表现诸多冲突(纷争之于和谐,光明之于黑暗)。”musicoutfitter.com
尽管受到广大乐迷热烈赞扬,并在1983年荣获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和金球奖最佳配乐的提名,加上宝丽德唱片公司在片尾也承诺将会推出配乐专辑,但本片的原声带推出仍延迟了长达十年的时间。本片的电影配乐有两种官方版本,其中一种是1982年由原始配乐改编而成,有细微相似度的由新美洲管弦乐团(The New American Orchestra)推出的管弦乐版本。有些乐曲在1989年问世,但直到1992年推出了导演剪辑版后才开始大量发行[128]。无论如何,虽然专辑中大部份乐曲是来自于影片本身,仍然有少数范吉利斯的编曲最后没收进其中。除此之外在专辑中也有一些新的作品,因此有许多人并不认为这是一张能作为配乐代表作的专辑。
由于专辑制作的延迟及重制粗劣的品质,导致许多私制专辑盛行了好几年。其中以1982年发行的版本在科幻大会上造成轰动,使得官方版本延迟发行。在1993年由Off World Music发行的一张专辑,比1994年范吉利斯的官方版CD涵盖了为数更广的乐曲[128]。刚果唱片稍后也发行一张几乎同性质但音质稍佳的版本。到了2003年另外两种版本也问世了,包含了“Esper Edition”与稍后发行的“Los Angeles-November 2019”。双碟版的“Esper Edition”当中收录了官方释出的乐曲、刚果唱片的版本与电影本身的配乐。最后的“2019”是单碟CD,内含电影里的声音,也把一些由“Westwood”公司推出的《银翼杀手》游戏音乐置于其中。在所有版本里,刚果唱片出版的产品被公认为音质最佳的版本,而“Esper Edition”与“Los Angeles - November 2019”则是最能纪念该片的代表作。
解读
虽然《银翼杀手》最初是以一部动作电影的身份上映的,但是它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深度。[130]和不少赛博朋克电影一样,银翼杀手深受黑色电影影响,加入了钱德勒式(Chandleresque)的旁白和蛇蝎美人类型的角色,并且运用了黑暗阴沉的手法进行拍摄。和大部分黑色电影一样,银翼杀手也探索了英雄值得怀疑的道德观和平庸的人性。
《银翼杀手》,无论是就主题而言,抑或是就语言而言,都是包含最多文化元素的科幻电影之一。在主题方面,电影于希腊古典戏剧的背景下,探讨了人类基因工程技术进步对道德哲学和精神哲学的影响。[131]在语言方面,电影则借鉴了威廉·布莱克的诗作和圣经。J·F·赛巴斯汀(J.F. Sebastian)和艾尔顿·泰瑞(Eldon Tyrell)的不朽对局象征人和神所强加的道德进行斗争。[132]《银翼杀手》常见问题集进一步解释了棋局的意义:“[棋局]代表了人造人(Replicant)和人类之间的斗争:人类认为人造人不过是兵,迟早被一个个吃掉。而人造人(兵)则想得到永生(后)。在另一层面上,泰瑞和赛巴斯汀的棋局代表了贝提(Batty)秘密接近泰瑞。泰瑞在和赛巴斯汀下棋时,犯了第一个致命错误。他后来见到贝提时,又犯了第二个致命错误 - 企图说服他。”[132]
《银翼杀手》描绘了一个与现今不一样的未来。电影探讨未来科技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但又运用文学元素、宗教象征、古典戏剧主题以及黑色电影手法来联系过去。电影中的未来,一些地方先进亮丽,但另一些地方却陈旧落后。过去、现今和未来的张力就出现在这样的未来之中。
电影当中出现了不少夸张的想象:只手遮天的企业、无处不在的警察、锐利的灯光,和置于个人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以人造人的遗传编程最为突出。掌控环境的人类将自己所创造的动物变成商品。在如此压抑的背景下,很多地球居民和当年的欧洲移民美洲一样,移民外星殖民地。电影中的洛杉矶无论是在文化上,抑或是在商业上,都由日本主导,应对了电影拍摄时流行的预言:美国最终会在经济上被日本超越。电影将焦点放在眼和图像修改上面,以探讨现实,和人类感知现实的能力。
电影为检视人性的中心主题营造了不确定的气氛。电影中的银翼杀手运用测试装置Voight-Kampff是寻找人造人。因此,Voight-Kampff是身份的重要指标。但是,电影中的人造人情感丰富,关心他人,和冷酷无情的人类截然不同。这令人质疑主角的本质,并且重新审视作为人的意义。[133]
在影片上映后,关于片中男主角戴克是人类或人造人的争议,就成为影迷不断辩论的话题[134][135]。雷利·史考特在保持20年的模糊说法之后[136],终于在2002年发表了说明——戴克的确是人造人。然而汉普敦·芬奇和哈里逊·福特却曾表明,戴克其实是人类[137][138]。这在影迷间形成了一个粗略的共识:在原版的影片中戴克或许是人类,不过在导演的剪辑版中他却是人造人[139][140]。具体来说,在导演剪辑版中表现的是戴克的梦境,它以独角兽作为象征;在影片的最后盖夫留给戴克一只用纸折成的独角兽。这可能代表盖夫知道那个梦,而且暗示著戴克就像瑞秋一样,是个拥有植入性记忆的人造人[141][142]。
回响
《银翼杀手》于1982年6月25日在1290家影院上映。此日期是由制片小艾伦·拉德选中,由于他之前的高票房作品(《星际大战》与《异形》)在接近的日期上映(1977年与1979年的5月25日),使这天成为他的“幸运日”[143]。然而首周票房令人失望,仅有615万美元[144]。造成票房不如预期的重要因素是本片与其他科幻片《突变第三型》、《星舰迷航记II:星战大怒吼》和《E.T. 外星人》几乎同期上映,尤其是占据当年夏季票房的大片《E.T. 外星人》对其影响很大[145]。
影评人对《银翼杀手》抱有两极化的态度,部份人士认为该片的故事让位于特效,而且并不是宣传中的那种“动作/冒险”类电影。而另一些人士则对其复杂度赞誉有加,预言该片将能经得起时间考验。[146]
美国的影评界普遍认为该片缓慢的节奏拖累了它在其他方面的优点[147]。《洛杉矶时报》的希拉·班森(Sheila Benson)戏称其片名应为“Blade Crawler”,而派特·伯曼(Pat Berman)在《国家报》和《哥伦比亚记录》中将其形容为“科幻色情片”[148]。宝琳·凯尔写道,因该片“非凡的”拥挤巨大都市布景,《银翼杀手》“有它自己的独特视觉风格,而一部有自己视觉风格的科幻片是无法被忽视的——它在影史上会有一席之地”,但“它不是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的”[149]。罗杰·埃伯特赞赏原版和导演剪辑版在视觉上的表现并因此而推荐他们,但认为人类的故事老套薄弱[20] 。2007年,在最终剪辑版发行后,艾伯特稍微改变了自己原来对此片的看法,把它加入了他伟大电影的名单中,并写道:“别人确信我以前对《银翼杀手》的意见体现了我有糟糕的鉴赏力和想象力,但如果这部电影是完美的,为什么雷利爵士还在继续修补改进它?[150]”《银翼杀手》在烂番茄网站上得到91%的新鲜度,基于收集的96篇评论,平均分为8.4(满分10分)[151]。该网站的主流评价为“雷德利·斯科特神秘的、新黑色电影风格的《银翼杀手》在公映时未能得到理解,但其影响力随着时间加深,是一部视觉上非凡的、极其具有人性的科幻杰作。[151]”
《银翼杀手》获得下列提名或奖项[152]:
年份 | 奖项 | 类别 | 被提名者 | 结果 | 来源 |
---|---|---|---|---|---|
1982 | 英国电影摄影师学会奖 | 最佳长片摄影 | 乔丹·克隆威斯 | 提名 | [153] |
1982 |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摄影 | 乔丹·克隆威斯 | 获奖 | [154] |
1983 | 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摄影 | 乔丹·克隆威斯 | 获奖 | [155] |
最佳服装设计 | 查尔斯·科诺德(Charles Knode)、迈克尔·卡普拉 | 获奖 | |||
最佳艺术指导 | 劳伦斯·G·普尔 | 获奖 | |||
最佳剪辑 | 泰瑞·罗林斯 | 提名 | |||
最佳化妆 | 马文·维斯特莫 | 提名 | |||
最佳配乐 | 范吉利斯 | 提名 | |||
最佳声音效果 | 彼得·佩内尔(Peter Pennell)、巴德·阿尔佩(Bud Alper)、格拉姆·V·哈特斯通(Graham V. Hartstone) 盖瑞·汉普雷斯(Gerry Humphreys) |
提名 | |||
最佳特殊效果 | 道格拉斯·特朗布尔、理查·尤里希、大卫·卓莱尔(David Dryer) | 提名 | |||
1983 | 雨果奖 | 最佳戏剧表现 | 《银翼杀手》 | 获奖 | [156] |
1983 | 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 特别成就奖 | 劳伦斯·G·普尔、道格拉斯·特朗布尔、席德·米德 | 获奖 | |
1983 | 金球奖 | 最佳原创配乐 | 范吉利斯 | 提名 | [157] |
1983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艺术指导 | 劳伦斯·G·普尔、大卫·史奈德、琳达·德希娜 | 提名 | [158] |
最佳视觉效果 | 道格拉斯·特朗布尔、理查·尤里希、大卫·卓莱尔 | 提名 | |||
1983 | 土星奖 | 最佳科幻电影 | 《银翼杀手》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雷德利·斯科特 | 提名 | |||
最佳特效 | 道格拉斯·特朗布尔、理查·尤里希 | 提名 | |||
最佳电影男配角 | 鲁格·豪尔 | 提名 | |||
1983 | 波尔图奇幻电影节奖 | 国际奇幻电影奖 | 最佳影片 – 雷德利·斯科特 | 提名 | |
1994 | 土星奖 | 最佳类型影像发行 | 《银翼杀手》(导演剪辑版) | 提名 | |
2008 | 土星奖 | 土星奖最佳DVD特别版发行 | 《银翼杀手》(5碟终极收藏版) | 获奖 |
收录《银翼杀手》的“最佳电影”榜单如下:
年份 | 评选者 | 名单标题 | 排名 | 注 |
---|---|---|---|---|
2001 | 《乡村之声》 | 20世纪百佳电影 | 94 | [159] |
2002 | 在线影评人协会(OFCS) | 百年百佳科幻电影 | 2 | [160] |
《视与听》 | 视与听影史十佳2002年榜单 | 45 | [161] | |
《50部经典电影》(50 Klassiker, Film) | 无 | [162] | ||
2003 | 《死前必看的1001部电影》 | [163] | ||
《娱乐周刊》 | 邪典电影50佳 | 9 | [164] | |
2004 | 《卫报》,科学家 | 影史十佳科幻电影 | 1 | [165][166][167] |
2005 | 《完全电影》编辑 | 影史百佳电影 | 47 | [168] |
《时代杂志》影评人 | 时代影史百佳电影 | 无 | [169][170][171] | |
2008 | 《新科学人》 | 最爱科幻电影(读者和员工评选) | 1 | [172][173] |
《帝国》杂志 | 史上最佳的500部电影 | 20 | [174] | |
2010 | IGN网站 | 史上最佳的25部科幻电影 | 1 | [175] |
《完全电影》 | 影史百佳电影 | 无 | [176] | |
2012 | 《视与听》 | 2012年视与听影评人250佳电影榜 | 69 | [177] |
《视与听》 | 2012年视与听导演250佳电影榜 | 67 | [178] |
- AFI百年百大电影 - 提名[179]
- AFI百年百大惊悚电影 - 第74名
- AFI百年百大英雄与反派[180]
- 罗伊·贝提(反派) - 提名
- 瑞克·戴克(英雄) - 提名
- AFI百年百大电影台词[181]
- “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像的美,我曾见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注视C射线在天国之门的黑暗里闪耀,而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刻,到了。” - 提名
- AFI百年电影史电影配乐 - 提名[182]
- AFI百年百大电影10周年版 - 提名[183]
- AFI十大类型十大佳片 - 科幻电影第6名[184]
版本
本片共有多达七种版本,但众所皆知的只有导演剪辑版及标准版:
- 毛片版(workprint version)
- 片长113分钟。为1982年3月于达拉斯与丹佛为测试观众反应举办试映的版本。
- 圣地牙哥突击试映版(未发行影音软体)
- 1982年5月于圣地牙哥举办的突击试映会版本。内容基本上与毛片版相同,但加入了三处新画面。
- 美国院线上映版(原始版(Original Version))
- 或被称为国内版(domestic cut)。片长116分钟。
- 国际原始剪辑版(标准版)
- 美国CBS电视台播出版本(未发行影音软体)
- 1986年2月6日于CBS频道播出,片长114分钟。除了剪去片中暴力、裸露画面与部分不雅对白之外,片头的叙述字幕并由电视台自行加上了播报员旁白。
- 雷利·史考特承认的1992年导演剪辑版
- 因为未经授权的1991年版本而发行,是首次以DVD发行的官方版本,片长116分钟。
- 最终版
- 2007年由雷利·史考特亲自监修,并在院线重映与发行DVD、BD及UHD影音光碟,片长116分钟。
1982年美国及欧洲上映的院线版,给了一个“完美结局”(画面并利用了史丹利·库柏力克作品《鬼店》(The Shining)里被剪除的片段),并在试映会观众反应影片难以理解后,在制作人要求下在后制时加上一段旁白。虽然旁白有数种不同版本,史考特跟哈里逊福特却都不喜欢,并且拒绝将其加入影片中。有小道消息说,福特为了让他们不要用旁白,而故意将旁白念得很烂,但在最终版DVD花絮对福特的访谈中,他却指出并不是这么回事。IMDB. (2005)银翼杀手豆知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在1990年,华纳兄弟短暂的让戏院放映一份七厘米的毛片拷贝带,并以导演版的名义宣传。然而雷利史考特公开否认毛片版是自己的作品,称其剪辑得粗制滥造,也缺乏范吉利斯替影片所做的得奖配乐。为了回应史考特对这件事的不满(也有部份是因它在90年代早起再度掀起热潮),华纳兄弟决定重新剪接一个确定的导演版,并在史考特的意思下预定在1992年发售。
他们雇用曾修复毛片版《银翼杀手》,并为他们做谘商的影片修复师麦可·艾瑞克(Michael Arick),与史考特一起带领整个计画。他首先跟曾任《银翼杀手》助理剪接师的莱斯海利在伦敦花了几个月,将史考特想要变动的电影部份汇整成一份清单。他也从导演本人那里得到许多建议和指示。艾瑞克对影片作了数段变更,大部分是较为次要的,包括重新插入接近片尾时,戴克在靠近他公寓穿堂上找寻盖夫所折的纸独角兽片段。而大部分人认为对本片的观感造成巨大差异的三个主要改变为:移除戴克带有解释性质的口白,重新安插独角兽奔越森林的梦境画面,以及删除片商强加的“美好结局”,包括一些跑片尾制作名单时的关连影像。
史考特曾抱怨过时间与金钱的限制还有拍《末路狂花》的负担,让他没办法将影片修到满意的程度,虽然他在1992年重新发行之后稍感满意,却并未对导演剪辑版感到完全满足。
或许是他的抱怨起了作用,2000年中旬史考特被要求剪接一个最终的确定版本,在2001年中旬剪接工作完成。更改的部份包括将原本底片作数位化、重新处理特效,以及将音响以杜比数位五点一环绕声道呈现。不同于1992年匆促发行的导演版,史考特本人在过程中全程监督。特别剪辑版DVD在2001年耶诞期间发售,原本有谣言说将会是一套三碟,包含完整国际院线版、1992年导演剪辑版及新添加删除场景的版本,另外有额外的卡司阵容访谈,以及幕后花絮《在银翼杀手的刀尖上》(On the Edge of Blade Runner)。
然而华纳兄弟在与履约保证人(尤其是制片人之一杰瑞·帕伦奇欧(Jerry Perenchio))发生法律纠纷无限期延后发行特别剪辑版后,当影片预算从2150万超支到2800万时,华纳兄弟将影片所有权割让给履约保证人。在2005年这件法律纠纷仍然未解决。
2007年12月16日,于北美地区率先推出了《银翼杀手》的最终剪辑版DVD[185]。
最终剪辑版最大的变化,在于结局对男主角瑞克戴克是否为人造人这一点,出现了更多的想像空间。
该版本利用最新技术提高画面品质和音效,特效经过修饰与重制,2019年的洛杉矶变得更为逼真。另外甚至还找回当时饰演左拉一角的演员琼安娜·卡西迪补拍脸部画面后合成,以弥补当年旧版本中她被福特开枪射杀时撞破玻璃的场景,明显看得出是由替身顶著假发上阵的破绽。旧版本当中哈里逊·福特后制录音对白与嘴型不合的部分,则找来福特的儿子班杰明(Benjamin Ford)跨刀,重制合成台词的嘴型。
此版本对于部分旧版中造成剧情出现矛盾的台词与画面,也出现了明显的修改与追加(诸如戴克与布莱恩在观看追捕对象的人造人资料这一幕中,布莱恩提到李昂的资料,以及关于人造人死亡人数内容的对白)。一些场景与音效也再度追加修改甚至重新拍摄,与1992年版本之间又出现了差异。
衍生作品
- 在2000年7月15日播出,由诺伯斯盖特有限公司为英国第四频道(Channel 4)电视台制作,安德鲁·艾伯特(Andrew Abbott)执导,马克·柯莫德(Mark Kermode)主持、编剧的特辑节目“在银翼杀手的刀尖上”(On the Edge of Blade Runner,片长55分钟),此节目中包括收录了原作者狄克生前受访珍贵的画面,以及制作小组的访谈,内容包括史考特谈论在创作过程中的细节及前制期的混乱。还有保罗·M·桑蒙与芬奇关于菲利普·狄克和他的原著《仿生人是否梦见电子羊?》的侧写分析。原本预定将收录在2007年发行的最终剪辑版套装DVD中,可惜最后因版权问题仍未实现。
- 除了哈里逊·福特跟西恩·杨以外的其他演员专访也穿插其中,从这些访谈中可得知,在一个严格不妥协的导演指挥下,以及炎热、潮湿甚或起雾的状况下拍摄这部电影的辛苦。在这种情况下预算耗尽了,让每个人都更有压力。另外也有对一些拍摄地点的巡礼,最惹人注目的就是片中赛巴斯汀住处的取景地布莱德伯利大楼(Bradbury Building)和华纳兄弟建造的2019年洛杉矶街道外景,跟雷利的灰暗版本看起来相当不同。
- 纪录片中还详述试映的后制作业编辑与变更(口白与美满结局,删掉贺登住院的场景)、特效、范吉利斯的音乐,还有在麦可·戴理及史考特因电影作业遭到抨击,使投资人跟制片者升到最高点的不愉快关系。还有戴克是否为复制人的问题被提出。虽然曾经身为凄惨的票房毒药,《银翼杀手》却在影片出租市场卷土重来,雷利的毛片版在1990年5月于洛杉矶“Fairfax”戏院试映时得到相当热烈的回响,让华纳兄弟要持有影片的麦可·艾瑞克(Michael Arick)重做一个导演版。
- 片长27分钟的“震荡未来”(Future Shocks),是“Film 101”节目系列的其中一集,是由安大略电视台在2003年拍摄的较新纪录片。其中訪問了执行制作人巴德·尤金(Bud Yorkin)与席德·米德(Syd Mead),也訪問了包括西恩·杨在内的演员,然而哈里逊·福特的访谈则依旧从缺。还有科幻小说作家罗伯·J·索耶(Robert J. Sawyer)的评论,以及整部纪录片焦点的影评。奥墨斯代替福特参加这部影片,还有杨、沃许、卡西迪与桑德森叙述个人拍片期间的经验。他们还叙述一个有关剧组人员拍摄雷利照片来制作T恤的故事。影片的各种版本被拿出来讨论,还有《银翼杀手》对未来的预言有多么精确。
- 2007年收录于最终剪辑版DVD中的“危险的日子:银翼杀手幕后”(Dangerous Days:Making Blade Runner,片长213分钟),由查尔斯·迪·罗吉瑞卡(Charles de Lauzirika)执导,是与最终剪辑版一并制作的纪录片。全片由包括哈里逊·福特、西恩·杨、雷利·史考特在内的80多名幕前幕后工作人员访谈所构成。
- 全片分为8章,依序自企画开始到选角、美术设计、摄影、特效等制作过程陆续解说。最后一章并收录关于《银翼杀手》所产生的种种争论经纬。
- 参考:小说与电影的差异性
在一个失败作品之后,最初的电影剧本由汉普顿·芬奇(Hampton Fancher)于1980年选出。这个剧本是以菲利普·K·迪克的作品《仿生人是否梦见电子羊?》为基础加以大幅度改编。然而芬奇的剧本较著重环境议题,而非小说中注重的人性与理念问题。当雷利·史考特接手本片后,他想要更改剧本,最后聘请了大卫·皮柏斯来接手芬奇不愿意重写的剧本。影片片名在写作途中也更改好几次,在定案为《银翼杀手》之前,芬奇近期的草稿是以《危险的日子》(Dangerous Days,此标题后来成为最终版DVD的附录制作花絮纪录片标题)来称呼。而定案片名《银翼杀手》实际上是在取得许可后,借用了威廉·S·布洛斯(William S. Burroughs)对亚伦·E·诺斯(Alan E. Nourse)1974年小说《银翼杀手》的书名。
由于芬奇的剧本与小说的纷歧、电影拍摄前及拍摄中屡次重写,还有史考特从未完整读过原著小说的事实,使影片本身与原著相去甚远。
最明显的区别是原著中逃亡的不是人造人(现代已成功的试管婴儿和发展中的复制人延长),而是外观似人的机器人(仿生人),只是在最低限度地使用生物基因和组织,概念接近《未来战士》的终结者。改写的原因明显是原著中忽略了只需要把受测试对象照X光,而不需要问话就可以分别人真人和仿生人的错误。相对下而电影强调人造人是因为没有在足够在人类社会经验,而会在问话时被识破,代表了人之所以是人不只是生物学的存在也是社会的存在,而本片也引出在真实世界同样未有足够社会经验的儿童的权利问题。
改写招致许多批评,而尽管《仿生人是否梦见电子羊?》曾以《银翼杀手》为小说标题再版,企图要刺激买气,支持者仍将其视为两部不同的独立作品。有些小说的主题被忽略或完全被移除。包括人口的生殖能力、不孕症、宗教与大众媒体的相关议题,还有狄克对于自己是否是人类的怀疑,以及真实与人造的情感与宠物的对比。
在菲利普于1982年过世前,影片制作人曾放映了一些粗略剪接的镜头让他试看。虽然电影与他的原著之间有重大出入,而且他对好莱坞的疑虑众所皆知,但他在看完后却对影片变得非常有热忱。甚至预言道:“这将会改变我们对电影的看法。”
狄克的友人K·W·杰特撰写了瑞克·戴克后续的故事,发行了三本官方承认的“银翼杀手”小说续集,企图融合《银翼杀手》与《仿生人是否梦见电子羊?》的诸多差异[186]。分别为《Blade Runner 2: The Edge of Human》、《Blade Runner 3: Replicant Night》及《Blade Runner 4: Eye and Talon》。然而小说《银翼杀手第2集》与影片极不连贯,差异包括了死去角色的复活与大自然环境的修复。导致这本小说比起续集来更像是在平行宇宙发生的事情。
大卫·皮普尔斯这位《银翼杀手》的共同编剧与创作1998年电影《兵人》的剧作家,曾说过“兵人”是以成为“银翼杀手”周边系列为目的创作。“兵人”的故事发生在同一个世界中,然而本片是属于非官方版本的周边作品,因为它从未被拥有影片《银翼杀手》所有权与其世界版权的合伙人正式承认过。
虽然不是正式的“银翼杀手系列”的一员,许多影迷仍注意到1999年的电视影集Total Recall 2070与《银翼杀手》的相似性。许多人将其列入银翼杀手系列,或者至少是与同一个世界的产物。这并不是毫无根据,因为“Total Recall 2070”的概念是基于菲利普·狄克的两个作品:“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电影《魔鬼总动员》原著)及《仿生人是否梦见电子羊?》,正是《银翼杀手》的原著而来。
- 银翼杀手衍生了两款电脑游戏。第一款为“CRL Group PLC”设计,在旧型电脑平台Commodore 64和ZX Spectrum上执行。另一款是美国Westwood Studios公司在个人电脑平台所设计的动作冒险游戏《银翼杀手》,加入电影里没有的新角色和新剧情,并结合电影的声优及场景。剧情设定是与电影同时进行的,玩家必须扮演另一个与戴克同样职业,但从未见过面的复制人杀手(replicant-hunter)。游戏有多线剧情,此外每个非玩家角色(NPC)都拥有自己独立的AI。令人遗憾的是为了这款游戏所开发的独特3D引擎,在游戏上市后这技术却被超越了,使得游戏的卖点大减。
- 银翼杀手原创棋盘游戏1982年在加州被设计出来,这是个很类似《苏格兰特警》(Scotland Yard)的桌上型游戏。
- 家用游戏机PlayStation的游戏-《劫持者》(Snatcher)更是大受《银翼杀手》的影响,两者存在很多相似点及细节。[187]
- 阿奇·古德温将银翼杀手改编成漫画:《A Marvel Comics Super Special: Blade Runner》,并在1982年9月出版。封面由吉姆·史特兰柯(Jim Steranko)绘制,共45页。彩色漫画内容由艾尔·威廉森(Al Williamson)、卡洛斯·葛森(Carlos Garzon)、丹·格林(Dan Green)和雷夫·瑞斯(Ralph Reese)共同绘制。但由于改编漫画后内容不佳,电影对白引用错误百出,不但普遍接受度低,还受到各方嘲笑。另外也有讽刺“银翼杀手”的模仿漫画出现,是由“疯狂”(Crazy)杂志连载,叫做《倒楣杀手》(Blade Bummer)的作品。[188]
- 另一部《银翼杀手》相关漫画是《人型反照》(Albedo Anthropomorphics),由史提夫·盖勒希(Steve Gallacci)执笔。他创造了原型人造人Bad Rubber(Nubmer 0),用来讽刺电影银翼杀手里的拟人化复制人。电影主角戴克在这部漫画里面叫做Rick Duckard,是一只鸭子。
续集
主要摄影于2016年7月开始。华纳兄弟将负责美国国内的发行;而索尼(透过哥伦比亚影业)则担任海外部份的发行商[189]。2016年3月11日,据《综艺》杂志报导,罗𬞟·莱特将饰演其中一个角色[190],4月,巴帝斯塔、安娜·德哈玛斯与希薇亚·荷克丝加入了剧组[191][192][193][194]。2016年6月,麦坎西·黛维斯以及巴克哈德·阿卜迪参与演出[195][196][197];大卫·达斯马齐连和希安·阿巴斯于同年7月加入[198]。8月,杰瑞德·雷托确认参演[199]。
备注
脚注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