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刻经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陵刻经处是中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近代中国佛教复兴运动的策源地。清同治五年(1866年)由杨仁山居士创办。杨居士在此讲学的40多年里,刻印流通佛教经典百万余册,印刷佛像十万余张,并且开创性地设立了“祇洹精舍”、“佛学研究会”等教育机构,来参学过的人士包括太虚法师、欧阳竟无、章太炎、谢无量、梅光羲等人。
金陵刻经处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7-1701-5-094 |
认定时间 | 2013年3月5日 |
1922年,欧阳竟无、吕澂在刻经处建立支那内学院,研究法相。来这里学习过的人包括梁启超、梁漱溟、王恩洋、熊十力、汤用彤、景昌极、缪凤林、黄忏华、田光烈等。
1980年代,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的推广,刻经处逐渐复兴。刻经处较完整保存了中国雕版印刷、木刻水印、线装函套等传统工艺,是世界范围内汉文木刻佛经的出版中心,珍藏有各类经版130,000多片,以及各种大藏经。
金陵刻经印刷技术是南京的传统手工艺,以写样、刻版、印刷及装帧四道手工程序制作,又细分上样、刻字、刷墨、擦印、分页、折页、齐撮、打眼、切边、线装等二十多样小工序,过程繁杂。其中以老式宋字为形体书写,复印于处理好的棠梨木雕版涂抹一层植物油进行雕刻,将墨水均匀涂刷在雕版上开始刷印,并进行装订。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