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刻经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陵刻经处

金陵刻经处中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近代中国佛教复兴运动的策源地。同治五年(1866年)由杨仁山居士创办。杨居士在此讲学的40多年里,刻印流通佛教经典百万余册,印刷佛像十万余张,并且开创性地设立了“祇洹精舍”、“佛学研究会”等教育机构,来参学过的人士包括太虚法师歐陽竟無章太炎谢无量梅光羲等人。

事实速览 金陵刻经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金陵刻经处
Thumb
金陵刻经处正门,2012年2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
编号7-1701-5-094
认定时间2013年3月5日
关闭

1922年,欧阳竟无、吕澂在刻经处建立支那内学院,研究法相。来這裡学习过的人包括梁启超梁漱溟王恩洋熊十力汤用彤景昌极缪凤林黄忏华田光烈等。

1980年代,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的推廣,刻经处逐渐复兴。刻经处较完整保存了中国雕版印刷、木刻水印、线装函套等传统工艺,是世界范围內汉文木刻佛经的出版中心,珍藏有各类经版130,000多片,以及各种大藏经。

金陵刻經印刷技術是南京的傳統手工藝,以寫樣、刻版、印刷及裝幀四道手工程序製作,又細分上樣、刻字、刷墨、擦印、分頁、折頁、齊撮、打眼、切邊、線裝等二十多樣小工序,過程繁雜。其中以老式宋字為形體書寫,複印於處理好的棠梨木雕版塗抹一層植物油進行雕刻,將墨水均勻塗刷在雕版上開始刷印,並進行裝訂。於2006年5月20日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3]

金陵刻经处属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在江苏省南京市淮海路35号,还有杨仁山居士舍利塔等。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