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交通線輸送密度達4,000人以上。 與滿足上列條件1的鐵道線相連,且旅客營業里程超過30公里的鐵路線,且該路線每日每公里平均輸送密度達4,000人以上。 旅客平均輸送密度達8,000人以上。 在1977年至1979年這3年間,每日每公里平均貨物輸送密度達4,000噸以上。
特定地方交通線營業距離在30公里以下的盲腸線和旅客輸送密度不到2,000人/日(煤炭輸送量達72萬公噸以上的路線除外。據此,幌內線與歌志內線排除在第1次廢除對象外,後來列為第2次廢除對象)。另外,此標準適用於內子線,雖然沒有被選中特定地方交通線本身,但此線是作為予讚本線的短絡線而建設,實質上預定成為該線的一部分。 營業距離在50公里以下和旅客輸送
幹線幹線、地方交通線的區分取決於1977-1979年度的平均輸送實績機械式決定線名。以幹線為基準,規定如下。 在人口超過10萬人以上(1980年3月31日)的主要城市間聯絡,旅客營業距離超過30公里的鐵路線,且該路線在1977年至1979年這3年間,每日每公里平均輸送密度達4000人以上。35線(函館本線、千歲線、
屋代線4公里 軌距:1067毫米 站數:13個(包括起終點站) 複線路段:無(全線單線) 電氣化路段:全線(直流1500V) 閉塞方式:自動閉塞式 輸送密度(日语:輸送密度) 2008年度:450 2009年度:463 2010年度:497 2011年度:475 所有車站都位於長野縣。 軌道(全線單線) … ◇:可列車交會、|:不可列車交會
長野線 (長野電鐵)最高速度:90公里/小時 閉塞方式:自動閉塞式 保安裝置:ATS(點制御車上速度照查式) 運轉指令所(日语:運転指令所):須坂運轉指令所 輸送密度(日语:輸送密度) 2008年度:6,060 2009年度:5,921 2010年度:5,906 2011年度:5,874 所有車站都位於長野縣。 停靠站以2011年2月13日改正的時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