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人歌是古老的于越人民歌,载于西汉刘向所著杂事小说集《说苑》。因为越人的古越语楚语不同,所以歌词是以汉字标记发音,意译为和楚辞相近的句式。

原文

Thumb
黄鹤楼公园表演的《越人歌》乐舞

说苑·善说篇》以汉字记音为(汉字、上古汉语拟音):

*ɡrams ɡˁe brons sʰuʔ ɡram laʔ tʰjang tju tju kʰlum tju ɢan ɢa zin sŋa sŋa mrons laʔ tjau djans zin lʰus srums de loj gal ga

译文:

白话翻译:

背景

《越人歌》是战国时期楚国鄂君子晳乘青翰舟泛游之时,趁钟鼓声歇停,打桨的越人船夫(没有明确性别)拥楫而歌。鄂君子皙因听不懂而请人译为楚语。听毕翻译好的歌辞后,鄂君欢然,上前拥抱,举被而覆之。其中的越人是居住在江汉流域鄂地(今湖北省境内)的百越部落,属扬越的一支。子皙则可能是楚怀王左右时的令尹,得楚王封君于鄂地,故称之为“鄂君”[1]

研究

现代的语言学研究尝试从汉字记音解读此歌。首倡者是日本语言学家泉井久之助日语泉井久之助(1905-1983)用南岛语系占语马来语等作试解[2]

在1980-1982年,中国壮族学者韦庆稳据汉语上古音,比较其汉字记音与某些傣语支(主要是壮语方言),产出新的对译。1991年,中国社科院语言所郑张尚芳按其构拟的上古音体系,用泰语对勘,将成果发表在法国语言学期刊上。尔后,又有其他各家利用壮侗语族等材料进行的新试读[2]

这当中一些人的研究,对某些词的解释较为一致,如“滥”(*gram)对应“夜晚,夕”;“昭”(*tjau)对应“王子,君”[2][3]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