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氏龙亚科(Lambeosaurinae)是鸭嘴龙科的一个亚科,头顶有大型冠饰或管状物,体型较为轻型。

Quick Facts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赖氏龙亚科
化石时期:85.8–66 Ma
白垩纪晚期
Thumb
沃克氏副栉龙的骨架模型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亚目: 鸟脚亚目 Ornithopoda
科: 鸭嘴龙科 Hadrosauridae
亚科: 赖氏龙亚科 Lambeosaurinae
Parks, 1923
模式种
赖氏赖氏龙
Lambeosaurus lambei
Parks, 1923
演化支
异名
  • 鹅龙亚科 Cheneosaurinae Lull & Wright, 1942
  • Stephanosaurinae Lambe, 1920
  • ?糙齿龙亚科 Trachodontinae Lydekker, 1888
Close

分类

在传统的非正式分类法里,赖氏龙亚科可分为副栉龙族(Parasaurolophini,包含副栉龙)以及冠龙族(Corythosaurini,包含冠龙亚冠龙赖氏龙[1]

在2007年的赖氏龙研究,副栉龙族、冠龙族首次被正式研究引用。副栉龙族的定义是:亲缘关系接近沃克氏副栉龙,而离冠龙较远的所有物种。冠龙族的定义是:亲缘关系接近冠龙,而离沃克氏副栉龙较远的所有物种。在这份2007年研究,副栉龙族包含副栉龙、卡戎龙。冠龙族包含冠龙、亚冠龙、赖氏龙、日本龙扇冠大天鹅龙[2]。之后有研究人员提出,赖氏龙族(Lambeosaurini)的使用时间早于冠龙族,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规定,赖氏龙族应拥有命名优先权,因此冠龙族是赖氏龙族的次异名[3]

此外,青岛龙似凹齿龙匙龙(可能是青岛龙的异名)可能构成另一个演化支[4]

种系发生学

在1997的研究里,鸭嘴龙科首次有演化支定义:鸭嘴龙亚科、赖氏龙亚科的最近共同祖先,与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在1998年,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的鸭嘴龙科定义为:包含栉龙、副栉龙在内的最小演化支,之后版本则增加鸭嘴龙属;虽然鸭嘴龙本身是个疑名,但也是鸭嘴龙科的模式属,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规定,还是要将鸭嘴龙列入定义范围内。在2004年,杰克·霍纳(Jack Horner)提出塞里诺的定义会将某些物种排除在鸭嘴龙科之外,例如:沼泽龙巴克龙,因此提出更大范围的鸭嘴龙科定义。

  • 赖氏龙亚科 Lambeosaurinae

以下演化树来自于2010年的鸭嘴龙科种系发生学研究[5]

赖氏龙族 Lambeosaurini
艾瑞龙族 Arenysaurini
副栉龙族 Parasaurolophini
青岛龙族 Tsintaosaurini

沼泽龙

冠长鼻龙

 鸭嘴龙科 

鸭嘴龙

 栉龙科 

栉龙亚科

 赖氏龙亚科 

咸海龙

牙克煞龙

青岛龙

似凹齿龙

扇冠大天鹅龙

副栉龙族

卡戎龙

短冠副栉龙

小号手副栉龙

沃克氏副栉龙

赖氏龙族

黑龙江龙

阿穆尔龙

威拉弗龙

亚冠龙

宽尾赖氏龙

斯氏亚冠龙

冠龙C. casuarius

间型冠龙

赖氏赖氏龙

大冠赖氏龙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