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迁(1594年11月23日—1658年1月14日),史学家,原名以训观若;明亡后改名,字孺木明朝诸生浙江杭州府海宁枣林(浙江海宁西南)人。《国榷》作者。

Quick Facts 谈迁, 字 ...
谈迁
观若、孺木
性别
出生谈以训
1594年11月23日
浙江海宁枣林
逝世1658年1月14日
山西平阳
国籍明朝
教育程度私塾
职业史学家
活跃时期17世纪
经历
  • 弟子员、中书舍人、佣书、幕僚、书记
代表作
  • 国榷》、《史论》、《海昌外志》
Close

生平

万历二十一年(1594年)甲午十月十二日生,[1]祖籍汴梁(今开封),靖康时随宋室南渡,定居盐官西南枣林村,迁至马桥麻泾港西。

自幼好学,入学为弟子员,[2]不喜八股文,“家徒壁立,最嗜书,好撰述。”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开始撰写《国榷》,至天启六年1627年完成初稿,以后仍陆续修订。清顺治二年(1645年),又续订明崇祯弘光两朝史事。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遭大盗夺取,时已53岁,又发愤重写,新写《国榷》共一百零四卷,五百万字,内容比原书更精彩。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为阁臣高弘图的记室,荐为中书舍人,以“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力辞未就。

入清不仕,自称江左遗民,以佣书、幕僚为生,顺治十年(1653年),江南义乌朱之锡进北京做弘文院编修,聘谈迁做书记,遂从嘉兴运河坐船北上入京。两年期间几乎遍访明朝的降臣、皇亲、宦官和公侯门客,借此修订《国榷》。[3]顺治十三年(1656年)应沈贞亨之聘,与钱朝玮前往山西平阳(今山西临汾)担任幕僚,顺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欲前往祭拜张慎言墓未果,是年十二月十一日(1658年1月14日)以疾卒于幕所。[4]朱之锡北游录序》赞扬谈迁:“或途听壁窥,轶事绪闻,残楮圮碣,就耳目所及无遗者,其勤至矣。”其著作尚有《枣林杂俎》、《北游录》、《西游录》、《枣林集》、《史论》、《海昌外志》等。

注释

延伸阅读

参考书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