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词义(英语:word sense; meaning of word),即词的意义,是人们对一个词所称呼的事物、现象或关系等事物的概括认识。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词典编撰、语义学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4年11月9日) |
此条目的语调或风格或许不适合百科全书。 (2024年11月9日) |
词义的语言学功能,就是确定词语和被称呼物之间的联系。例如英语的水是 water ,因此要表达“水”就要说water。本条目不考虑环境音、逻辑通顺程度和双方知识储备有巨大偏差的情况而造成的语义不通。
某个词的含义都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群体共同确定,共同理解的。语言使用者需要遵照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尔雅》《康熙字典》《牛津英语词典》)、重要书籍(例如宗教经典)或社会主流(如语言组织、网络社区)公认的词义使用词语才能和他人进行交流。然而,由于每个人的性别、年龄、经验、学识、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政治立场等不同,对于同一个词的理解可能不一致。
词义还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词义也是人们思维活动的成果,而不是词语所指事物的本身。
词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既要继承以前的词义来传承文化,又要在现有词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新的含义来解释新鲜事物。
但人们之所以还能够交流,是因为没有突破公认词义的概括对象和范围。
一个词最初所表达的意义就是它的本义。由于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人们在用同一个词称呼某个事物相联系的另外一个事物时,就发生了一词多义的现象。一个词的有多个涵义的名为多义词。而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就是转义。转义一般包括比喻义和引申义。
通过打比方产生的意义。例如“纲领”的“纲”,本义是“提网的总绳”,在“纲领”中则使用了它的比喻义,比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是不同的。词的比喻义是在长期使用中固定下来的意义。例如“这件事情搁浅了”,“搁浅”的本义是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而无法行驶,这里则使用比喻义,比喻事情遇到了阻碍,不能进行。而修辞上的比喻则是临时的,例如“他笑得像朵花一样”,“像朵花”只是一个比喻,花的含义并没有改变。
从词的本义推衍出来的。例如“士兵”的“兵”,本义是兵器,在这里则是从本义联系到拿着兵器的人。
词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事务的变化和人类认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主要有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形式。
词义的扩大。例如“雌”的最初含义是指雌性的鸟类,现在则用来表示所有雌性的动物。
词义的缩小。例如英语“meat”,原来指一般的食物,现在则只表示肉食。
词义的转移。例如“book”,原来指山毛榉,这种树木在古代曾经用来作纸,现在则表示书。
数以万计的词汇之间有着各种错综复杂的联系,为了分析各个词之间意义上的差别就需要行之有效的手段。词义的差别主要有:
例如“请求”比“恳求”、“哀求”轻。
例如“恐
内涵定义就是解释这个概念的内涵。它有一个公式可以表示:
例如“作家是指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突出成就的人”。在这里,“作家”是概念,是被定义者;“人”是“作家”这个概念最相近的类;“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突出成就”是种差。
这种定义方式必须遵守4条规则:
这种定义方式多用于解释科学术语。
外延就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例如“文学指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但缺点是很难穷举所有能够包括的事物。
就是把内涵定义和外延定义结合起来解释词义。
这是在语文词典中经常使用于解释一般性词语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根据词语的词性来解释,同一个词可以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上也有不同。这时一般都是分别解释。
通过给出某个词语总容易被人感知事物的解释,来达到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例如“哗哗”可以解释为“象声词,水流动的声音”。
描述是在辞典或者百科全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例如维基百科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他对某个事物进行比较具体的描述,以达到对这个事物以及相关知识的认识。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