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港香是由西港玉敕庆安宫主办的“香醮合一”宗教活动[1]:218[2]:32,又称“西港仔刈香”、“西港仔香”[1]:224。该活动是在每逢丑、辰、未、戌年的农历四月举行,但确切的日期则依神明指示,也就是所谓的“定期不定日”[1]:250。
而起源可追溯到由八份姑妈宫举办的请水绕境活动,早期仅有到西港八份下宅仔“十八欉榕凹湖”处请水绕境[3]:187。后来因曾文溪大水导致该庙香火没落,改由西港庆安宫接手主办,到了道光廿七年(1847年)庆安宫重修落成后始有王醮[3]:188[2]:28。咸丰六年(1856年)起,改到鹿耳门妈祖庙请水[3]:188。鹿耳门妈祖庙毁于洪水后,改到鹿耳门溪请水[3]:188。昭和十五年(1940年),庆安宫将请水地点改为土城保安宫(今正统鹿耳门圣母庙),并请鹿耳门文馆妈祖回西港鉴醮看热闹,直到民国47年(1958年)同时邀请北港朝天宫妈祖,导致发生主坛之争,双方因而断香[3]:189。民国53年(1964年)起,西港香改到妈祖宫鹿耳门天后宫“请妈祖”[2]:46。该活动原本只是西港仔堡一带的宗教活动,后来发展成跨区域的大型活动[1]:224。
依照黄文博的分法,将西港香的演变过程分成七个阶段[1]:224[2]:36。分别是“姑妈宫请水时期”、“庆安宫曾文溪请水时期”、“庆安宫香醮请水时期”、“庆安宫妈祖宫请水时期”、“庆安宫往鹿耳门请水时期”、“庆安宫往土城仔(正统鹿耳门圣母庙)请妈祖时期”、“庆安宫往天后宫(鹿耳门天后宫)请水时期”,而前两个阶段是属于传说阶段[1]:224、225[2]:36。又有说法认为西港香的起源是道光廿七年(1847年),因有王船[注 1]漂到南海埔(今西港区南海里),后来因庆安宫重修而决定在该年建醮[1]:224[4]:294、301。
而西港香的香境规模最初只有十三庄,后来逐渐增加[1]:226。1988年已有“78村乡”[注 2],1991年增加到“90村乡”,后来又变成“96村乡”[2]:46。
西港香的起源,据说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时,有姑妈宫陈姓居民在曾文溪“十八欉榕凹湖仔”处发现一艘王船,之后居民将王船迎回,并进行绕境活动,之后更决定每三年举行一次[1]:226[2]:36[5]:8。这次绕境也就是首次的西港香甲辰科[2]:32,参与聚落含姑妈宫在内共有13个[注 3][1]:226[2]:36[5]:8。而姑妈宫所迎回的王船,据传是安定区苏厝长兴宫所流放[1]:226[2]:36[5]:8。此时期的活动主要是绕境和前往发现王船的“十八欉榕凹湖仔”请水而已[2]:36。
而在首科之后,请水绕境的规模逐渐变大,先是增加成24个聚落[注 4],再增加到36个聚落[注 5][1]:226[2]:38。然而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曾文溪大水,重创八份姑妈宫一带,该庙的“下马樟牌”被冲走,香火也因灾中落,无力负担仪式[1]:226[2]:38。最后各庄代表掷筊请求神示后,同意由西港庆安宫接办请水绕境,于是此后该仪式便由庆安宫主办[1]:226[2]:38。
而虽然八份姑妈宫不再是主办庙宇,但在西港刈香中仍有一定地位[2]:40。从民国83年(1994年)甲戌香科起,八份姑妈宫有不必抽轿号(固定6号轿)和可以直接进入衙门参拜的礼遇[2]:40。民国89年(2000年)庚辰香科,庆安宫首次迎请八份姑妈宫仙姑娘妈返庙鉴醮,之后成为惯例[2]:40。而原“13庄”的文武阵头在前往庆安宫“开馆”前,也会到姑妈宫参礼[2]:40。
西港庆安宫是在八份姑妈宫遭遇大水后才开始接办仪式,但确切的接办时间却有两种看法。一般说法是自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开始,但也有从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才开始的说法[注 6][6]。另外据说是道光廿七年(1847年)庆安宫重修落成举行庆成王醮后,仪式活动才变成“香醮合一”的状态[1]:228[2]:40。
西港庆安宫接办刈香后,仍继续请水绕境活动,并在道光廿七年(1847年)加入“王醮”仪式[1]:228[2]:40。后来大约是在咸丰六年(1856年)的第25科,庆安宫将请水地点从原本的“十八欉榕凹湖仔”改成北汕尾鹿耳门妈祖宫(天后宫)[1]:232[2]:41。显示庆安宫已经掌握了刈香活动主导权,西港香的影响范围也往西扩展[1]:232。而其理由可能是因为庆安宫天上圣母分灵自鹿耳门,或是要回应庆安宫天上圣母实为姑妈宫仙姑娘妈的传言[注 7][2]:41、42。
然而因为同治十年七月廿八日(1871年9月12日)鹿耳门妈祖宫被大水冲毁[注 8],刈香活动改成在旧庙址水路(鹿耳门溪)请水[1]:232[2]:42、43。而在到鹿耳门溪请水的时期,西港香的参与聚落扩张成了所谓的“七十二庄”,实际的大小聚落约有77个[1]:232[2]:43。
昭和十五年(1940年),因为感觉前往鹿耳门溪请水交通不便,且刚好受到土城仔邀请,于是改成到土城仔保安宫(今正统鹿耳门圣母庙)请妈祖到西港建醮看热闹,并奉为主坛[1]:233[2]:44。然而在民国47年(1958年),因为庆安宫同时请来“土城仔妈”与“北港妈”,且将北港妈奉于上位,导致土城仔不满,两地因而断香[1]:233[2]:44。根据林森泽[注 9]〈周牛[注 10]先生访问稿〉(1988年)的说法,当时之所以会请北港妈来,是总裁郭泰山所提议,为的是希望增添一处交谊庙,并藉北港妈的名声来对官厅产生影响[1]:337[2]:45、46。而由于北港妈是远来贵宾,遂奉于顶桌上位[1]:337[2]:46。而土城妈之所以在下桌,则是因庆安宫会计李长荣的建议[1]:337[2]:46。他认为土城妈每天要恭请出香,安奉在下桌进出较为方便[1]:337[2]:46。然而土城仔神轿出香回来见到北港妈在上桌,土城仔的信徒大为不满,扬言不再参与西港香[1]:337[2]:46。之后该科结束后,庆安宫人士前往土城仔致歉,但并不为当地人士所接受[1]:338[2]:46。
而在下一科(1961年),土城正统鹿耳门圣母庙遂自行举办首科土城香[1]:318,庆安宫则改去旧庙地请水[2]:46。再下一科(1964年),西港香遂改至妈祖宫里鹿耳门天后宫请妈祖[2]:46。而后西港香的规模仍逐渐扩大,陆续演变成“78村乡”(1988年)、“90村乡”(1991年)、“96村乡”(2012年)[2]:46。
“西港仔香”主要内容分“刈香绕境”及“王醮”两部份,故称之为“香醮合一”[2]:62[5]:9。刈香绕境又细分成南下台南府城一带的“南巡”、前往鹿耳门天后宫的“请妈祖”,和一连三天的辖域绕境[2]:62[5]:9。黄文博《西港刈香》一书将西港香的内容分成四大面向,分别是“序曲”(“落庙”到造船)、“阵头”(入馆到谢馆)、“刈香”(南巡到3日香)、“王醮”(从请王到送王)[2]:62。
西港香的第一个步骤称为“落庙”,于每科前一年正月初九(天公生)举行,是各村乡代表齐聚庆安宫的联席会议[2]:64[5]:12。主要是检讨前一科的举办情形并征询对下一科的意见,各村乡是否继续参加也是在此时决定[2]:64[5]:12。之后若再举行第二次联席会议,则会在香科举办当年的正月初九举行[2]:64。
“落庙”之后,会在四月十五日千岁爷圣诞[注 11]时“杯(杯)选主会”[2]:64[5]:12。西港香有所谓的“五主会”,指的是“主会首”、“副会首”、“协会首”、“都会首”、“赞会首”[2]:64[5]:12。这些会首是境内信徒参与王醮的代表,和道士团密切配合,参与各项仪式[2]:64[5]:12。而会首限定由庆安宫“五角头”信徒担任,每个角头会派一名代表参加“评杯”,在经过3次循环掷筊(跋杯)后,依照允杯(允筊、圣筊)总和数依序担任主会首到赞会首的职位[2]:64[5]:12。
而在香科前一年会举行“择日”,确定各项仪式进行的日子[2]:65[5]:13。而在选好日子后,会在庆安宫神前“覆杯”确认[2]:65。从清末开始,历科负责择日的是七股竹仔港黄家,从初代黄养到2009年接手的黄文隆已传了五代[注 12][2]:65。择日又分成两次,第一次是从“取‘舟参’[注 13]”到“造王船”的日期,第二次是“王船进水出澳”到“谢灯篙”的日期[2]:65。另外传说因庆安宫在鲤鱼穴,鲤鱼需水,醮期必须择在有雨之日[2]:65。
香科前一年会有“‘舟参’船仪式”,分成“揣宝‘舟参’”(寻“舟参”)、“定宝‘舟参’”、“取宝‘舟参’”、“造宝‘舟参’”、“请宝‘舟参’”、“安宝‘舟参’”六个阶段[2]:68。王船龙骨(“舟参”)尺寸依各科有不同规定,分别是丑年9尺6寸、辰年9尺6寸4、未年9尺6寸8、戌年9尺7寸2[2]:68。“揣宝‘舟参’”是在香境各处寻找合适的枝干并加以编号,历来多使用榕树[2]:69[5]:15。之后“定宝‘舟参’”,依照掷筊(跋杯、卜杯)结果选定要用的枝干,然后庆安宫人员会择日前往当地庙宇上香致意,并携带红彩前去系在枝干上作记号[2]:69[5]:15。“取宝‘舟参’”则是指将枝干取回,此一阶段相当重要,还会有友宫派香阵来襄赞[2]:70[5]:15。当日会先往“宝‘舟参’”所在地庙宇上香,然后在临时祭坛祭告众神与树神[2]:70。良时一到,便开始砍下枝干,由香阵开路送回王船厂供奉[2]:70。
将“宝‘舟参’”运回王船厂后,接下来的步骤便是“造宝‘舟参’”[2]:71[5]:15。早期多是在王船厂内直接刨制,但后来有几科因材料太大,“开斧”[注 14]之后送到工厂处理后再送回王船厂[2]:71[5]:15。刨制后的“宝‘舟参’”会供奉在王船厂内,并漆上红漆,求大吉大利[2]:71。接下来的步骤是“请宝‘舟参’”,为整个“‘舟参’船仪式”中最盛大的活动[2]:72,通常在香科前一年十月于南海埔王船地举行[5]:15。仪式时会将“宝‘舟参’”运到王船地,由道士团举行迎请仪式,替“宝‘舟参’”开光点眼[2]:72[5]:15。随后也会迎请王船相关的神灵,在其纸糊神像上开光[2]:73[5]:15。其开光顺序是总赶公、厂官爷、王船妈祖、天兵天将[2]:73。“请宝‘舟参’”,随即便是“安宝‘舟参’”,是将“宝‘舟参’”与神灵安置于王船厂与神殿的仪式[2]:74[5]:15。
另外有一“合‘舟参’底”(合“舟参”)的仪式[注 15],是将庆安宫执事人员与五主会奉献之龙银(现为硬币)放入“宝‘舟参’”前后两端钻好的孔洞中,目的是为王船添载并祈求福财[2]:75[5]:15。
而因为代天巡狩的“先遣部队”已被迎请,故在“请宝‘舟参’”后每晚各更会“打更鼓”,持续到“送王”为止[2]:77。“打更鼓”有表示王爷官将兵卒会夜巡庄境,同时告知信徒王船祭典到了的意思[2]:77。这段期间每天日落时会升起“妈祖旗”,之后每更打鼓,每点(24分钟)敲锣[2]:77。不过确切的执行时间是“头更三点锣起,尾更三点锣止”,另外“换更”时会放鞭炮昭示,但只在头更[注 16]、二更[注 17]、五更(尾更)[注 18]执行,其馀换更是用“文武鼓”[注 19][2]:77。
王船的制作,可分成木工与彩绘两部分[2]:77[5]:16。木工部分包括骨架、船堵坊、甲板、绞车、王爷厅、妈祖厅的制作搭建,庆安宫自1985年起礼聘高雄茄萣的王船师傅林良泰来负责此项工作[2]:77。另外造船期间,还会举行“安梁头”、“安崁巾”、“安龙目”、“王船出澳”等仪式[2]:80。
安梁头又称安龙头,会在船首(梁头)吊挂12条五色线,每条线还会系有3枚铜钱,有招财进宝、平安发财之意[2]:82。另外还会在船上双龙图案中央放上一面铜制“兽面镜”,除形成“双龙争珠”的构图,还有照妖辟邪的用途[2]:82。而安崁巾则是在兽面镜上再覆盖方形红布,有抑制“凶”气、增加喜气的意思[2]:82。安龙目则是在王船前方两侧钉上龙目,再用净炉薰之,使王船开目显灵[2]:82。传统钉法是从船内往外钉,现在则大多直接从外往内钉[2]:82。另外在安龙目时,会将水从上方淋在龙目上,流下来的水便是“龙目水”,会放在王船厂旁供人乞用[2]:84。
王船出澳即相当于新船的下水典礼,会先“徛桅”(竖起前中后三支船桅)、“盖帆”(升起船帆),再于王船周遭泼水,象征开水路[2]:84。之后会将王船送到停泊地“抛碇”(抛锚),会将前后“碇齿”浸在盛水容器中,表示王船暂泊之意[2]:87。而后王船便开放信徒“添载”(米包、糖包、柴包、纸钱等等),以使王船能满载出航[2]:87。而庆安宫也会在王船厂内设“七星平安桥”让信众改运[2]:87。
香科当年的正月十五(元宵),会掷筊选出“旗牌官”、“王船长”[注 20]、“大副”[注 21]、“二副”[注 22]等神职人员[2]:66[5]:20。掷筊方式采3循环,圣筊总和最多者当选[注 23][2]:66[5]:20。旗牌官隶属于中军爷,在香期内会持捧“中军爷令”骑马巡视各村乡[2]:66[5]:20。旗牌官的“添油标准”为新台币86万,但多半都会捐100万凑整数[2]:66。另外旗牌官的蟒袍、顶戴、师爷礼服等会由庆安宫提供,但朝珠、靴子和马匹要自备,并要雇请兵勇至少16人(兵勇“排班”武器及食宿会由庆安宫安排准备)[2]:66。另外旗牌官在香科中可择时回家“徛旗祭祖”,并在醮后将中军令奉回镇宅[2]:66。
王船长、大副、二副在送王时,会在王船上指挥“陆路行舟”,且沿途抛撒纸钱供人捡拾[2]:67。而各职的“添油标准”则是王船长20万、大副12万、二副8万[2]:67。
香科年的农历二月到四月间,庆安宫会择期起造王府,将原本的大殿改为王爷办公、起居之处,并在拜亭搭建衙门(行台)、东西辕门[2]:88[5]:21。此外还会择期“徛灯篙”(竖立灯篙),邀请上界、四方众神前来,并招引各方孤魂参加普施[2]:88[5]:21。
此一时期也会举行鉴醮,是指邀请各方神明或神物莅临共襄盛举[2]:88。而西港香中参与鉴醮的除了神像之外,还有庆安宫分祀出去的王令与“鲤鱼公”[2]:88。在鉴醮的同时,庆安宫聘请的师傅会维修这些神物[2]:88。
另外从2000年开始,庆安宫会迎请八份姑妈宫的鄞仙姑前来鉴醮,以示饮水思源[2]:88。而原本是以轿车迎请,2012年首次改用大轿,但神轿与轿夫是八份姑妈宫负责[2]:90。
96村乡的绕境,并非都在三天香期内完成,一部分是在“南巡”与“请妈祖”期间完成[5]:22。因此广义的西港香是包括南巡、请妈祖与3日香,狭义者才仅指3日香的部分[2]:125。
南巡大约是在3日香半个月之前举行,是含有请神、谒祖、绕境等目地的活动[5]:22。南巡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庆安宫原本以南海埔城隍境主为主神,故每科刈香之前会先到台南府城隍庙谒祖[2]:125[5]:22。约是在1970年代,在往来府城隍庙中加入了千岁爷绕境的活动,而演变成“南巡”[5]:22。最初仅是庆安宫五角头参与的活动,但后来开始加入其他庄头的阵轿[2]:128[5]:22。
南巡活动为期一天,而第一站是先往北到佳里青龙宫迎请保生大帝[2]:125[5]:22。青龙宫保生大帝是千岁爷的随阵医神,在王府内也有专属座位,习俗由来可追溯到姑妈宫13庄时期[2]:125[5]:22。过去该庙位在西港的土库(头库),由土库及打铁庄共祀,然而日治时期两庄散庄,土库青龙宫更在1926年倾倒[2]:126、127[5]:22。之后青龙宫保生大帝寄祀在庆安宫内,直到原来的土库庄民在佳里三五甲西边定居后,才重建青龙宫并迎回保生大帝[2]:127[5]:22。迎请保生大帝之后,才往台南府城隍庙出发,主要活动范围是台南市区,旁及仁德、新市[2]:125。
自1997年开始,请王均在请妈祖的前一天的傍晚举行[2]:168。在请王之前,道士团会先设置法场、焚油净殿[2]:167。请王的地点在南海埔“王船地”,道长会在那里举行开光仪式,为王爷与纸糊兵马开光[2]:168[5]:24。掷筊确认众神降临后,众人会将之恭迎王府安奉[2]:168[5]:24。另外在请王之后会举行“火醮”[注 24],请求“火王”[注 25]驱逐醮域内的火鬼,主要的程序有火王开光、驱逐火疫、恭送火王[2]:170。
请妈祖是从最早的请水仪式演变而来,有饮水思源之意,原本是只是由庆安宫五角头参与的活动[2]:130。但从1940年开始请妈祖后,参与的香阵逐渐增加,后来规模已跟3日香不相上下[2]:130[5]:26。因请妈祖在3日香前一天,已可算是“4日香”,但可能因忌讳“4”,故仍称3日香[5]:26。请妈祖的香路,是从庆安宫出发,跨越曾文溪之后向西,约在午前抵达妈祖宫里(妈祖宫仔)的鹿耳门天后宫请妈祖[2]:131。回程向北跨越曾文溪到七股区,沿途绕境,返回庆安宫[2]:131。而由于香路颇长,所以出香的时间是从凌晨4点开始[2]:131,且采“入庄步行、出庄车行”的方式[2]:138。通常等到保生大帝轿、代天巡狩轿、天上圣母轿返回庆安宫安座后,已是凌晨2点左右[2]:144。
3天的刈香绕境简称3日香,是西港香活动的主轴[2]:144。基本程序是从“请旨领令”、“拜庙出香”开始,之后会依照路关图“出巡绕境”,最后回到庆安宫“入庙缴令”[2]:144。而在这三天中,乘坐代天巡狩轿的神明均不同,第一天是二千岁与作陪的二城隍境主,第二天是三千岁与作陪的三城隍境主,第三天是大千岁与作陪的大城隍境主[2]:146。另外在王轿出香的迎送礼中,会有“挂枷”的信徒,表示是有罪之身[2]:150。往昔他们会随著王轿出巡,但现代则只行送行之礼,之后回王府取下,等王轿要入庙时才又挂上鱼枷恭迎王轿,并在日庙后取下鱼枷[2]:154。此一仪式重复3天后,才算是赎罪完成[2]:154。而通常是在每天凌晨5点先锋领令,6点时王轿才正式起驾[2]:154。
3日香每天的香路与蜈蚣阵装阁题材都有所不同[2]:155。第一天的香路是庆安宫西北庄头为主,蜈蚣阵戏出是“薛仁贵征东”[2]:155。第二天的香路是西南庄头,蜈蚣阵戏出是“薛丁山征西”[2]:155、158。第三天的香路是东北庄头,蜈蚣阵戏出是“罗通扫北”[2]:155、159。3日香也是采取“入庄步行、出庄车行”的方式,只有百足真人蜈蚣阵是完全步行[2]:159、160。
而每天绕境结束之后,各香阵都得要回到庆安宫入庙,再返回各自庄头[2]:164。另外有请旨领令的挂帅宫庙,还要“缴旨、缴令、缴大旗”,押阵三轿(保生大帝轿、代天巡狩轿、天上圣母轿)还有“落轿”安座之礼[2]:164。而随著刈香进行,第一天约在午夜11点完成,第二天则在凌晨1点左右,第三天则到凌晨4点[2]:164。而之所以时间会越变越晚,除了香路远近外,主要是第三天开放各庄各庙阵头、神轿进入衙门[注 26],且各庄各庙接受结彩披红的关系[2]:165。另外挂帅诸庙在第三天不用缴回王令,而是迎回各庙,到下一科才“缴旧令、领新令”[2]:166。
西港香的三朝王醮在3日香第一天的凌晨开始[2]:172。每天道士要进王府三次,朝觐代天巡狩,报告醮典功果与相关情况[5]:34。而王醮所出的福章,也要送进王府由代天巡狩亲阅、王府正案代为圈点(称作“进榜”)后,才能对外张贴[5]:34。第一天主要的仪式有竖立天旗、悬挂金榜、分灯卷帘、敕水禁坛[2]:172─175。第二天主要的仪式是燃放水灯,第三天则是登台拜表、通诚正醮[2]:172─180。
竖立天旗是升高天旗、天灯、七星灯、会首灯,布置平安军,向神祇与孤魂野鬼表明道场所在,共同享受醮典功果[2]:172。悬挂金榜则是于醮坛楼下前面张贴“灵宝六师府”、“北极四圣府”、“三界万灵府”、“敕封境主尊神”四张榜文,以通告人鬼神三界醮祭的相关讯息[2]:174。分灯卷帘又可细分成“分灯光真”[注 27]、“卷帘觐帝”[注 28]、“鸣金戛玉”步骤,是要为苍生分灯延寿,祈请玉帝赐福,并敲钟击磬求阴阳交合进而消灾解厄[2]:174。敕水禁坛则可再分成“启师启圣”、“敕水禁坛”、“收禁命魔”、“五方结界”,是请灵宝六师、北极四圣降临护卫法场,然后道长“敕水”肃清五方,以七星剑降服“命魔”,最后安镇五方真文,以内安民心,外镇社稷[2]:175。
第二天的燃放水灯地点在西港大桥附近,共会放12座,以邀引水路孤魂野鬼受普拔渡[2]:175。第三天的登台拜表(登棚拜表)则是向玉皇大帝呈送表文的科仪,以祈求保佑醮域平安,并请求玉帝恩准开荤[2]:176、177。得到玉帝恩准后,方能普渡与办桌宴客[2]:177。通诚正醮(敕符正醮)则是要借助三清道祖的灵力与醮典的功果,化在平安符与令旗上,以分送给相关人员与参与者护身安宅[2]:178。
送王的相关仪式,于3日香第三天便开始。午时宴王后,会到王船厂“点舱”,确认王船13舱[注 29]的物品皆备齐[2]:158。此外还有关五雷神灯、拍船醮(祭船)等科仪[2]:180、181。拍船醮包含“净船”、“解缆”、“添载点舱”、“唱班点将”、“开水路”,虽说是在送王前一晚举行,但确切的时间是3日香第三天入庙香阵散去,送王日的凌晨3、4点左右[2]:181。而在拍船醮之后,会迎请王爷与其兵将登船,中军府、总赶公、厂官爷、王船妈祖等神明金身也会逐一请上船[2]:187。
送王日时,王船长会将下锚用的大水缸倾倒泼地,表示潮水已到可以启航[2]:188。之后会以锄头划地开水路,并滴洒清水表示潮水迎舟[2]:188。王船则在众人努力下,前往南海埔王船地[2]:188。而在这路上,王船长等人员会抛洒金纸公民众捡拾[2]:194。此仪式据说本是向沿途的好兄弟借路,后来演变成洒金纸给民众捡拾当作平安符[2]:194。而在到了王船地后,王船会先竖起桅杆、挂起船帆,然后由五主会分头点燃金纸,火化王船“游天河”[2]:196、198。
而在这之后,则是恭送青龙宫保生大帝与鹿耳门天后宫妈祖回庙,以及谢灯篙[2]:200。
西港香的文武阵头[注 30]与艺阁数量庞大,近代每科约维持在60阵左右,其中半数是当地庄头自组自练,平均三个村乡就拥有一阵[5]:47。地方自组阵头含蜈蚣阵在内,共有34阵[2]:90。这些阵头多半是在每科香醮要举行前数个月才开始组团操练,先是在各自庄庙“入馆”演练,之后到庆安宫“开馆”(展示演练成果)[注 31],到交陪庄头、宫庙或捐款者家中“探馆”(联络感情、表示谢意),最后在香醮结束后择日“谢馆”[2]:90[5]:48、49。
另外西港香的文武阵头另一特色是有“脚巾分派”[注 32],是因师承、血缘、交陪等关系而结盟,并进一步发展而成之荣辱与共的历史情感[2]:120。西港香计有红脚巾、黄脚巾、青脚巾、蓝脚巾和(浅)绿脚巾等5种,后面三色又统称为“青脚巾系统”[2]:120[5]:58。脚巾的颜色有区分敌我的用途,尤其是在“宋江系统武阵”中此一现象更为明显[5]:59。同脚巾者碰头经常可见“恰阵”的情形,但不同脚巾者即使私交再好也不可任意“恰阵”(会被视为“背祖﹞),更严禁相互包围、碰撞“家俬”(会视为在挑衅、“咬阵”)[5]:59。但随著时代演变,此种壁垒分明的氛围似乎有逐渐淡化[5]:59。
宫庙 | 阵头 | 脚巾 | 创设年代 | 备注 |
---|---|---|---|---|
文阵 | ||||
西港仔街瓦厝内吉善堂 | 八家将 | 黄脚巾 | 1976年 | 西港仔街出钱,瓦厝内出人而共同组成[2]:96。 |
南海埔境主公殿 | 水族阵(海反仔) | 黄脚巾 | 1967年 | 过去南海埔北管解散后,由叶协进另组,以符合过去当地近海的历史[2]:96。 |
新港天后宫 | 水牛阵 | 黄脚巾 | 1982年 | 最初聘请学甲大湾的师傅传授阵法,后来自行创新[2]:98。是西港香唯一的斗牛阵头[2]:98。 |
东港仔泽安宫 | 牛犁歌阵 | 1946年 | 到2012年只剩下2位艺师[2]:98。 | |
双张廍保天宫 | 大鼓花阵(跳鼓阵) | 黄脚巾 | 1910年左右 | 曾乞从屏东学成后返乡组成,是西港香最早的跳鼓阵[2]:98。曾传授到“下面厝”与“砂凹仔”,但前者于2003年中断,后者于2006年中断直到2012年恢复[2]:98 |
刘厝圣帝宫 | 纺车轮 | 19世纪末 | ||
东竹林保安宫 | 牛犁歌阵 | 红脚巾 | 19世纪中叶 | 编有《东竹林保安宫牛犁歌谱》[2]:100。 |
后营普护宫 | 天子门生 | 蓝脚巾 | 1901年 | 当地也有“宋江阵”,是少数同时组文武阵头的庄头[2]:100。 |
三五甲镇山宫 | 八家将 | 1916年 | 萧垅香壬子香科(1912年)后,黄水波、黄火山、林木(从母姓)三兄弟向麻豆林在学艺,之后组阵,为地藏王菩萨驾前护卫[2]:102。 | |
三五甲镇山宫 | 文武郎君 | 1836年 | 三五甲蔡姓家族组成,又称“荣昌堂文武郎君”[2]:102。 | |
港墘仔港兴宫 | 天子门生 | 1874年 | ||
竹桥、七十二份庆善宫 | 牛犁歌阵 | 绿脚巾 | 1856年 | 1997年、2000年两科未出香,雇用职业阵头,但因千岁爷不许而再重新组阵[2]:104。 |
公地仔吉安宫 | 天子门生 | 1895年 | 原与义合、三股仔合组,1913年两庄退出而由公地仔自组[2]:104。1961年创下先例,招收女性成员担任歌唱者。 | |
七股市场南千宫 | 高跷阵 | 1984年 | 主委黄金城聘请学甲中洲高跷阵邱土侧教授组团,但参加1985年、1988年两科后中断[2]:106。1994年再组阵,但已非南千宫专属[2]:106。 | |
海寮普陀寺 | 南管 | 1856年 | 原称“南乐清和社”,为西港香宴王专属乐团,也是西港香唯一南管团,且可入王府参礼[2]:106。 | |
海寮普陀寺 | 八美图 | 1950年代 | ||
公亲寮清水寺 | 天子门生 | 19世纪末 | ||
公塭仔万安宫 溪埔寮安溪宫 |
蜈蚣阵 | 姑妈宫13庄时期 | 姑妈宫13庄时期由蚵壳港万安宫组成,蚵壳港毁于大水后[注 33],一部分人在公塭仔重建万安宫[2]:108。另一些人迁到溪埔寮,于1977年建安溪宫[2]:108。两庄合组的蜈蚣阵最初是用肩扛,后来是装轮推动[2]:108。参与蜈蚣阵的“蜈蚣神童”采家族世袭制,代代相传[2]:108。1949年己丑科封为百足真人。 | |
武阵 | ||||
乌竹林广慈宫 | 金狮阵 | 红脚巾 | 19世纪中叶 | 西港香最初的金狮阵,有“狮母”之称,是千岁爷的开路先锋[2]:110。安南区溪南寮、七股区竹仔港、安定保安宫、麻豆区谢厝寮、学甲谢姓、高雄下茄萣仔金狮阵等等皆是乌竹林所传授[2]:110。 |
八份姑妈宫 | 宋江阵 | 绿脚巾 | 1912年 | 相传其八卦阵学自佳里番仔寮,“暗馆”则是学自竹仔港[2]:106。 |
大竹林汾阳殿 | 金狮阵 | 黄脚巾 | 1949年 | 以“狮旦”为特色[2]:112。 |
大塭寮保安宫 | 五虎平西 | 黄脚巾 | 1946年 | |
檨仔林凤安宫 | 宋江阵 | 红脚巾 | 1820年 | |
后营普护宫 | 宋江阵 | 蓝脚巾 | 1856年 | |
外渡头中社仔厚德宫 | 宋江阵 | 黄脚巾 | 19世纪中叶 | |
南势九龙殿 | 宋江阵 | 黄脚巾 | 19世纪中叶 | 原是萧垅香一员(第16角),萧垅香中断后加入西港香,直到1947年[2]:114。1981年时恢复组阵[2]:114。 |
埔顶通兴宫 | 宋江阵 | 蓝脚巾 | 1946年 | |
塭仔内、蚶寮永昌宫 | 金狮阵 | 绿脚巾 | 1979年 | 1986年代表台南县参加台中“第1届台湾省观光节舞狮比赛”获得冠军狮王奖[2]:116。 |
大寮龙安宫 | 宋江阵 | 黄脚巾 | 1983年 | |
竹仔港麻豆寮德安宫 | 金狮阵 | 绿脚巾 | 1924年 | |
树子脚宝安宫 | 白鹤阵 | 浅绿脚巾 | 1928年 | |
新庄仔保安宫 | 宋江阵 | 红脚巾 | 1920年 | |
管寮圣安宫 | 金狮阵 | 黄脚巾 | 1904年 | 西港香仅次于乌竹林的第2阵金狮阵,有“狮公”之称[2]:120。 |
溪南寮兴安宫 | 金狮阵 | 红脚巾 | 1946年 | |
本渊寮朝兴宫 | 金狮阵 | 黄脚巾 | 1940年代 | 2009年首次在西港香出阵[2]:120。 |
中港广兴宫 新市荣安宫 | 宋江阵 | 红脚巾 |
以下所列为“96村乡”时期的参与者[2]:47─55[1]:235─244:
庄头 | 庙宇 | 所在区域 | 阵头 | 加入时间 | 备注 |
---|---|---|---|---|---|
西港仔街 | 庆安宫五角头 | 西港区 | 吉善堂八家将 | 姑妈宫24庄时期 | 原有八家将、车鼓阵,今之八家将是1970年与瓦厝内合组[1]:290。 |
瓦厝内 | |||||
南海埔 | 水族阵 | 原组北管阵,1970年改组水族阵[1]:290。 | |||
堀仔头 | 原有北管阵,日治时期消失[1]:290。 | ||||
茄苳脚 | |||||
中州 | 妙玄宫 | 金狮阵 | |||
槟榔林 | |||||
大竹林 | 汾阳殿 | 金狮阵 | 姑妈宫36庄时期 | 原有北管阵,二次大战后再组金狮阵与天子门生阵[1]:290。1985年北管阵停组[1]:290。 | |
刘厝 | 圣帝宫 | 圣帝宫原有北管阵与纺车轮[1]:290,但1994年北管阵因后继无人而解散[5]:68。另刘厝三王坛曾有八家将[1]:290。 | |||
蚶西港 | 开仙真宫 | 鼓花阵(跳鼓阵)[1]:290 | |||
中社仔 | 约在清末 | ||||
中港 | 广兴宫 | 姑妈宫24庄时期 | |||
东港仔 | 泽安宫 | ||||
溪埔寮仔 | |||||
新港 | 天后宫 | 水牛阵 | 姑妈宫36庄时期 | ||
溪埔寮 | 安溪宫 | 蜈蚣阵 | 1964年 | 1914年“蚵壳港”毁于大水,后来原址又形成“溪埔寮”[1]:290。其蜈蚣阵与公塭仔合组[1]:291。 | |
大塭寮 | 保安宫 | 五虎平西 | 姑妈宫36庄时期 | ||
双张廍 | 保天宫 | 鼓花阵 | 姑妈宫13庄时期 | ||
下面厝 | 慈圣宫 | ||||
乌竹林 | 广慈宫 | 金狮阵 | 其金狮阵是西港香历史最久者[1]:291 | ||
八份 | 姑妈宫 | 宋江阵 | 最早主办 | ||
东竹林 | 保安宫 | 牛犁歌阵 | |||
中周寮 | 日治初期 | ||||
三合寮 | 三安宫 | 清末 | |||
檨仔林 | 凤安宫 | 宋江阵 | 姑妈宫13庄时期 | ||
太西[注 34] | 北极殿 | 姑妈宫36庄时期 | 1928年翻筏事件(反棑事件)后中断参与,1982年新庙落成后才再次参与[1]:292[2]:34。 | ||
后营 | 普护宫 | 宋江阵、天子门生阵 | 姑妈宫13庄时期 | ||
后营 | 周文王圣殿 | 1994年 | 因路过而加入 | ||
后营 | 慈凤宫 | 1994年 | 原本和后营普护宫一起出香,1993年自购神轿后才单独出香[2]:47。 | ||
后营 | 天武宫 | 1994年 | 因路过而加入 | ||
施寮仔、中社仔 | 清末加入 | ||||
砂凹仔 | 金安宫 | ||||
新寮仔 | 新安宫 | ||||
学甲寮仔 | 进兴宫 | ||||
下宅仔 | 姑妈宫13庄时期 | ||||
外渡头 | 厚德宫 | 佳里区 | 宋江阵 | 姑妈宫36庄时期 | 与西港区中社仔合阵[2]:49。 |
塭仔内、蚶寮 | 永昌宫 | 金狮阵 | 清末 | ||
蚶寮 | 福安宫 | ||||
埔顶 | 通兴宫 | 宋江阵 | |||
港墘仔 | 港兴宫 | 天子门生阵 | |||
东势寮仔 | 通圣宫 | 2000年 | 东势寮仔供奉的王府三千岁在未建庙前与埔顶通兴宫合轿出香,2000年新庙落成后独立出轿[2]:49 | ||
南势 | 九龙殿 | 宋江阵 | 日治初期 | 因萧垄香停办而加入[2]:49 | |
慈圣宫 | 2000年 | ||||
三五甲 | 镇山宫 | 八家将、文武郎君 | 日治初期 | 因萧垄香停办而加入[2]:49 | |
溪仔底[注 35] | 青龙宫 | 1950年代 | 该庙前身是“土库青龙宫”,是“姑妈宫13庄时期”加入的村乡[2]:49。该庙保生大帝为西港香千岁爷的随阵医生,地位特殊[2]:49。然而日治时期土库败庄,青龙宫在1926年倾倒,保生大帝寄祀于庆安宫内[2]:49。原土库居民到“三五甲”西边定居,重建青龙宫后才迎回保生大帝[2]:49。 | ||
顶看坪 | 福安宫 | 七股区 | 庆安宫72庄时期(1901年) | ||
下看坪(股尾仔) | 境安宫 | 下看坪境安宫因为没有自己的神轿、凉伞、锣鼓,所以出香的三尊神明是分别搭乘不同交陪庙神轿出香[2]:51。大境主是和塭仔内永昌宫出香,二境主则是和顶看坪福安宫出香,黄府元帅(1963年增祀)则与蚶寮角福安宫出香[2]:51。 | |||
西北寮仔 | 1991年 | ||||
十一份仔 | 文昌殿 | 2012年 | 原本与顶看坪、西北寮仔共祀顶看坪福安宫,2012年建立庄庙文昌殿后独立出香[2]:51。 | ||
七股市场 | 南千宫 | 高跷阵 | 1991年 | ||
盐埕地仔 | 永兴宫 | 日治初期 | |||
三合仔 | 佛龙宫 | ||||
番仔塭 | 隆明宫 | ||||
大寮 | 龙安宫 | 宋江阵 | 清末 | ||
竹仔港 | 德安宫 | 金狮阵 | 清末 | ||
麻豆寮 | |||||
南爿社仔 | |||||
下竹仔港(黄姓) | 代天宫 | 2006年 | |||
树仔脚 | 宝安宫 | 白鹤阵 | 清末 | 位在树仔脚与塭仔内之间,大多为黄姓[2]:51。居民在信仰与参与刈香分成两部分,各依树仔脚宝安宫与塭仔内永昌宫[2]:51。 | |
林投内 | 白鹤阵 | ||||
顶义合 | 保安宫 | 庆安宫72庄时期(1901年) | |||
下义合 | 保兴宫 | 日治初期顶义合、下义合、北槺寮仔、三百二十万、公地仔5庄原本合轿参加西港香,后来陆续分出独立出轿,但顶义合与下义合仍维持合轿[2]:51。神轿平常放在下义合保兴宫,维修费用由两庄分担[2]:51。 | |||
北槺寮仔 | 玉安宫 | ||||
竹桥 | 庆善宫 | 牛犁阵歌 | 清末 | 庆善宫东边为“七十二份角”(黄姓为主),西边是“竹桥角”(张姓为主)[2]:53。 | |
七十二份 | |||||
五块寮仔 | 圣护宫 | 1964年 | |||
新吉庄仔 | 唐明殿 | ||||
金德风 | 正王府 | ||||
九块厝仔 | 神帝府 | 1994年 | 1994年建神帝府后加入[2]:53。 | ||
三股仔 | 龙德宫 | 庆安宫72庄时期(1901年) | |||
公地仔 | 吉安宫 | 天子门生阵 | |||
三百二十万 | 三和宫 | ||||
新庄仔 | 保安宫 | 安定区 | 宋江阵 | 清末 | |
海寮 | 普陀寺 | 南管、八美图 | 姑妈宫36庄时期 | ||
管仔寮 | 圣安宫 | 金狮阵 | 姑妈宫13庄时期 | ||
中洲寮 | 保安宫 | 安南区 | 宋江阵 | 1985年 | 1985年因“旗牌官”为本庄人而加入[2]:53。 |
新寮 | 镇安宫 | 1964年 | 因西港香路过而加入[2]:53。 | ||
十二佃 | 榕王武圣宫、南天宫 | 宋江阵 | 因西港香路过而加入[2]:53。 | ||
本渊寮 | 朝兴宫 | 金狮阵 | 因西港香路过而加入[2]:53。 | ||
妈祖宫 | 天后宫 | 因西港香到此请妈祖而加入[2]:53。 | |||
新十二佃 | 龙安宫 | 因西港香路过而加入,与溪南寮合轿[2]:53。 | |||
溪南寮 | 兴安宫 | 金狮阵 | 庆安宫72庄时期(1901年) | ||
公塭仔 | 万安宫 | 蜈蚣阵 | 姑妈宫24庄时期 | 蚵壳港五角头之一[2]:53。 | |
学甲寮 | 慈兴宫 | 宋江阵 | 庆安宫72庄时期(1901年) | ||
十份塭仔 | 清安宫 | ||||
公亲寮 | 清水寺 | 天子门生阵 | 1927年 | ||
外塭仔 | 和济宫、崇圣宫、兴护宫 | 1988年 | 因西港香请妈祖路过而加入,1997年因影响学生上课改为南巡庙[2]:55。之后有要求恢复请妈祖日的绕巡因西港香路过而加入[2]:55。 | ||
府城(公园路) | 慈云寺 | 北区 | 南巡庙,大竹林郭万裕姻亲所崇祀,并由他牵线[2]:55。 | ||
府城(青年路) | 府城隍庙 | 中西区 | 南巡庙,南海埔境主公祖庙[2]:55。 | ||
府城(开元路) | 胜安宫 | 北区 | 南巡庙,原主委与庆安宫前会长黄图交好[2]:55。 | ||
府城(逢甲路) | 庆福堂 | 南区 | 南巡庙,主神卢府千岁(王令)分祀自庆安宫[2]:55。 | ||
府城(新孝路观光城) | 弘安宫 | 南区 | 南巡庙,主祀吴府千岁,是七股盐埕地仔人所建[2]:55。 | ||
府城(大港寮) | 大兴宫 | 北区 | 南巡庙,主祀谢府元帅,分祀自佳里区外渡头[2]:55。 | ||
土库 | 兴安宫 | 仁德区 | 南巡庙,主神温府千岁分祀自七股盐埕地仔永兴宫[2]:55。 | ||
移民寮仔 | 荣安宫 | 新市区 | 南巡庙,主神梁府千岁分祀自七十二份庆善宫[2]:55。 | ||
竹仔门 | 七显宝寺 | 高雄市仁武区 | 主祀杨府太师,分祀自海寮普陀寺[2]:55。 | ||
车头寮 | 代天府 | 高雄市楠梓区 | 主神三境主是1950年代分祀自南海埔[2]:55。 |
以下列出曾参与过西港香,但因为聚落消失或其他缘故退出的村乡[2]:57:
庄头 | 庙宇 | 所在区域 | 退出时间 | 备注 |
---|---|---|---|---|
芦竹仑 | 西港区 | 1887年 | 聚落因曾文溪改道毁于洪水,迁庄到今安定区新庄仔[2]:57。 | |
蚵壳港 | 1914年 | 聚落毁于曾文溪大水,后来迁到西港区“溪埔寮仔”、安南区“公塭仔”[2]:57。是蜈蚣阵组阵庄头[2]:57。 | ||
土库庄(头库庄) | 日治初期 | 因为瘟疫而废庄,后来部分居民迁居佳里区三五甲,1991年新建青龙宫[2]:57 | ||
打铁庄 | 日治初期 | 因为瘟疫而废庄[2]:57 | ||
许厝庄 | ||||
田仔内(田仔墘) | ||||
福安庄(新福庄) | ||||
谢厝寮仔 | ||||
芋寮庄 | ||||
沙尘仔庄 | ||||
荔枝林 | 二次大战后 | 因人少而废庄[2]:57。 | ||
三五甲 | 北极玄天宫 | 佳里区 | 1997年起连续参加3科,之后退出[2]:57。 | |
濑东场 | 19世纪 | 毁于洪水,1818年在北门井仔脚重建[2]:57。 | ||
洲北场 | 七股区 | 1845年 | 毁于洪水,1848年在北门屿重建[2]:57。 | |
土城仔 | 保安宫(正统鹿耳门圣母庙) | 安南区 | 1958年 | 1961年主办首科土城香[2]:57。 |
砂仑脚 | 清圣宫 | 土城香八家将[2]:57。 | ||
虎尾寮 | 土城香宋江阵[2]:57。 | |||
郑仔寮 | 土城香跳鼓阵 | |||
青草仑 | 紫金宫 | 土城香蜈蚣阵[2]:57。 | ||
中州角 | 保洲宫 | 土城香牛犁阵[2]:57。 | ||
郭岑寮 | 岑圣宫 | 土城香金狮阵[2]:57。 | ||
蚵寮角 | 土城香白鹤阵[2]:57。 | |||
府城(成功路) | 玉皇宫 | 北区 | 原为南巡庙,2003年起连3科,之后因“接待不热忱”而中断[2]:57。一说是开基玉皇宫透过陈荣盛道长居中联系,庆安宫遂在南巡中加入“覆旨”行程,贴出“玉皇宫覆旨”的香条,历经2003、2006、2009年三科后圆满[5]:23。 |
南巡前一个月会抽轿号,以让香阵顺畅[2]:132。而轿号是从第7号抽起,逢4跳过,因为1到6号是固定的不用抽[2]:132。另外还有特殊的“特号”,给合组蜈蚣阵的公塭仔万安宫、溪埔寮安溪宫两庙,以及佳里青龙宫、鹿耳门天后宫、本渊寮朝兴宫使用[2]:132。而出任“副帅”的宫庙,依俗也不用编轿号[2]:132。
过去“副帅”一职长期为郭姓“顶下寮”(大竹林汾阳殿、大塭寮保安宫)出任,直到1979年树仔脚宝安宫有意担任,引发纷争[2]:133。1982年以抽签决定,由盐埕地仔永兴宫担任,直到1991年[2]:133。后来永兴宫不愿再担任副帅,庆安宫有意商请顶下寮再回任但被婉拒,于是改请树仔脚出任[2]:133。1994年,树仔脚宝安宫便联合七十二份庆善宫、溪南寮兴安宫合轿接任副帅,之后2000年加入塭仔内蚶寮永昌宫,2003年加入埔顶通兴宫[2]:133。2006年有加入分祀自埔顶的中港广兴宫,以及分祀自七十二份的移民寮仔荣安宫[2]:133。而从1994年开始,便有不成文规定,说除非“三王二佛”(树仔脚康府千岁、七十二份梁府千岁、溪南寮普庵祖师、塭仔内蚶寮池府千岁、埔顶杨府太师)放弃驾前副帅,不然各村乡不能有异议[2]:13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