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象棋(ᠮᠣᠩᠭᠣᠯ
ᠰᠢᠲᠠᠷᠠ),汉文音译喜塔尔、沙特拉[1]、沙塔拉[2],是流行蒙古的象棋游戏,目前流传的是棋盘六十四格的规则,另一是百格棋盘的蒙古大象棋已少见。
历史
蒙古象棋和国际象棋同出一源。关于它的历史,一般说法是来自波斯象棋,然后传入蒙古。蒙古象棋的将军音可叫“夏剌”[3],也同于波斯象棋的沙阿,此词来自波斯语Shāh Māt。
有关蒙古象棋的来源有人说是源于西藏,之后随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据考证,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首先在西藏并无此棋的流行。再从蒙古象棋名称分析,可以说是波斯象棋棋名沙特兰兹的转音。其次蒙古象棋的子路运行法,在蒙古民间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波斯象棋的旧制,即象走田字但无塞象眼,卒子只能一格一格前进,以及王在左边等旧制。因此,此棋传入蒙古草原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也就是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之际,从古代波斯传入蒙古地区,并在蒙古民间广泛流行起来,只是由于过去几百年停留在原始阶段,其招法毫无改进,连专门着法记录和评论符号都还没建立起来,渐渐地就落后了。[原创研究?]
关于它的起源及传入蒙古草原的年代,在蒙古文献中未见记载。但在民间谚语中却常提到此象棋。直到清代《口北三厅志》转引明人的《艺仙集》介绍蒙古象棋的棋步走法及其规则,才开始为世人所注目。 据《绥远通志稿》中载,以死一方官长为终局。
据清朝叶名澧《桥西杂记》载,蒙古象棋的棋制和着法是:“局纵横九线,六十四罫。棋各十六枚:八卒、二车、二马、二象、一炮、一将,别以朱墨,将居中之右,炮居中之左,车,马、象左右列,卒横于前,棋局无河界,满局可行,所谓随水草以为畜牧也。其棋形而不字,将刻塔,崇象教也。象改驼或熊,迤北无象也。卒直行一罫至底,斜角食敌之在前者,去而复返,用同于车,嘉有功也。马横行六罫,驼可斜行九罫, 因沙漠之地,驼行疾于马也。车行直线,进退自由。群子环击一塔,无路可出。始为败北”。
规则
- 棋盘以前用单色棋盘[4],后来同国际象棋棋盘,一个正方形的棋盘,由颜色一深一浅、交替排列的八格共六十四个小方格组成。
- 棋子分为两色,浅色的称白子,深色的称黑子,一共三十二个,双方各执十六个棋子。以下国际象棋的名称对应即每方都有一王、一后、双车、双象、双马和八卒。
↓车 | ↓马 | ↓骆驼 | ↓王 | ↓虎 | ↓骆驼 | ↓马 | ↓车 |
↓兵 | ↓兵 | ↓兵 | ↓兵 | ↓兵 | ↓兵 | ↓兵 | ↓兵 |
↑兵 | ↑兵 | ↑兵 | ↑兵 | ↑兵 | ↑兵 | ↑兵 | ↑兵 |
↑车 | ↑马 | ↑骆驼 | ↑王 | ↑狮 | ↑骆驼 | ↑马 | ↑车 |
象棋的棋子和规则在各地均有所不同,以1997年内蒙古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的《蒙古象棋竞赛规则》[4]为主。
蒙古文 | 意思 | 汉语音译 | 国际音标 | 蒙古象棋竞赛规则 | 传统规则或部分地区规则 | 与国际象棋类比 |
---|---|---|---|---|---|---|
ᠨᠣᠶᠠᠨ | 王爷 | 诺颜 | nɔjɔn | 纵、横、斜走一格。 | 不能吃到对方只剩王爷,否则和局。还有一种称为图嘿的胜利方式。 | 王 |
ᠪᠠᠷᠰ | 狮/虎 | 伯尔斯 | bərs | 纵横斜步数不限。 | 直横步数不限,可是斜行只限一格,就如日本将棋的龙王,称为无力狮[5]、半能虎或目车。 | 后 |
ᠲᠡᠮᠡᠭᠡ | 骆驼 | 特莫 | Təməə | 斜线步数不限。 | 不能将死王爷,否则和局。 | 象 |
ᠮᠣᠷᠢ | 马 | 毛力 | Məjr | 同国际象棋的马走日字形。 | 不能将死王爷,否则和局。 | 马 |
ᠬᠠᠩᠭᠠᠢ | 勒勒车 | 杭盖 | xangai | 纵横步数不限。 | 车 | |
ᠬᠦᠦ | 兵 | 乎 | xuu | 同国际象棋的兵,直走斜吃。然而除了王前兵和虎前兵第一步可以走两格,其馀的兵阶只能走一格,故无吃过路兵。走至底线时只能升变为狮/虎。 第一回合,双方必须走“王前兵”或“虎前兵”进两格开局,前者称为察哈尔式开局,后者称为乌珠穆沁式开局。先行方选择走“王前兵”或“虎前兵”,后手方必须走对称的“王前兵”或“虎前兵”进两格。 [6] |
到底行后,不能立即升级,往后回合只能往后斜一格。斜后走至达三格才能升级成纵横斜不限的全能虎;或是只往后斜一格升级为无力狮/半能虎/目车。 | 兵 |
汉语音译 | 国际音标 | 意思 |
---|---|---|
码得 | mad | 一般将死 |
巴音码得 | bajan mad | 在残局前就被将死 |
图嘿 | tuuxəi | 在残局时,将赢的一方排成特定可连将的局势,来取得更大胜利点数 |
塔拉宝得 | talbɔd | 图嘿的一种,连将时虎、驼、马、车、兵皆有用到 |
杀嘎 | sag | 以虎、马、车叫将 |
道嘎 | dʊg | 以驼叫将 |
巧得 | tʃʊd | 以兵叫将 |
绰尔 | tʃor | 以马叫将 |
奴其根 | nutʃgən | 吃到对方只剩王 |
吉得 | dʒid | 未被将死却无棋可走 |
扫斯 | sɔɔs | 没有兵配合用驼将死 |
图嘿是一种以点数差距来比较双方实力的传统规则,类同围棋的贴目。指将赢的一方在残局阶段不将对方吃光剩王,而以车或虎开始叫将,接下来每著必须用连将,但不得造成局面反复,最后将死,中途叫将次数即为图嘿数。如果是一般将死、残局前就将死、或吃光对方,则胜方只得一图嘿。其描述一般可以XN图嘿表示,其中X表示途中第二次叫将的棋子名,但若只有一次叫将或用兵叫将则改第一次叫将的棋子名,N为中途叫将的次数。也直接简称XN。
通常将赢的一方会将敌方吃到剩一王一兵,留兵的原因是比较易控制,才能无虑摆成连将的型态。[4]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