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萨克罗博斯科环形山(英语:Sacrobosco)是位于月球正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1],其名称取自英国中世纪数学家及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德·萨克罗博斯科(Johannes de Sacrobosco,约1195年-1256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该陨坑坐落在阿尔泰断崖以西崎岖的南部高地上,西北偏西毗邻阿左飞陨石坑、西北偏北靠近基伯陨石坑、费马陨石坑位于它的东北偏东,它的东南偏东和西南偏南分别坐落着庞斯陨石坑和蓬塔诺环形山[2]。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23.75°S 16.64°E,直径97.7公里[3],深度约3.8公里[4]。
萨克罗博斯科环形山外观呈多边形状,因存续期悠久而严重损毁。陨坑外侧壁已被挫平,环坑壁侵入了各种大小不一的撞击坑,其中东北壁几乎已完全撞毁。碗状的坑底相对平坦,但东北部地表上布满了相邻陨坑形成时溅射的岩石而较为崎岖。坑内坐落了三座醒目的碗形小陨坑-位于南部区的卫星坑"萨克罗博斯科 A"和"萨克罗博斯科 B"以及位于西北区的"萨克罗博斯科 C"。卫星坑"萨克罗博斯科 A"和"萨克罗博斯科 B"之间分布有一道低矮的山脊。
按惯例,最靠近萨克罗博斯科环形山的卫星坑将在月图上以字母标注在它的中心点旁边
萨克罗博斯 | 纬度 | 经度 | 直径 |
---|---|---|---|
A | 24.0° S | 16.2° E | 17 公里 |
B | 23.9° S | 16.9° E | 14 公里 |
C | 23.0° S | 15.8° E | 13 公里 |
D | 21.6° S | 17.7° E | 24 公里 |
E | 26.1° S | 17.7° E | 13 公里 |
F | 21.1° S | 16.7° E | 19 公里 |
G | 20.7° S | 16.2° E | 20 公里 |
H | 23.7° S | 18.7° E | 13 公里 |
J | 23.6° S | 14.6° E | 5 公里 |
K | 22.9° S | 14.7° E | 6 公里 |
L | 25.6° S | 15.1° E | 9 公里 |
M | 25.3° S | 16.3° E | 8 公里 |
N | 27.0° S | 16.5° E | 6 公里 |
O | 21.1° S | 16.0° E | 6 公里 |
P | 20.6° S | 17.3° E | 5 公里 |
Q | 21.6° S | 17.5° E | 42 公里 |
R | 22.3° S | 15.7° E | 21 公里 |
S | 26.5° S | 18.0° E | 19 公里 |
T | 24.9° S | 16.8° E | 12 公里 |
U | 24.0° S | 14.3° E | 5 公里 |
V | 24.5° S | 16.1° E | 4 公里 |
W | 24.3° S | 17.3° E | 2 公里 |
X | 26.5° S | 16.3° E | 23 公里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