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受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标志中华民国的抗日战争战斗结束的仪式。蒋介石原定于江西玉山机场受降,因大雨冲刷跑道改于芷江受降[1]。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日本第一份投降书正是在湖南芷江(城东七里桥村磨溪口)机场洽降和草签,史称“芷江受降”[2]。关于9月日军投降交接,见日本投降。
当时选在芷江受降,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当时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芷江机场,是保卫重庆之军事重镇,同时也是湘西会战之战略总部[2]。
背景
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战斗最多、最惨烈之主战场之一;侵华日军总兵力35%夹击湖南,中华民国国军总兵力四分之一集中在湖南抵抗,中日双方在长沙、常德、衡阳、湘西4次大会战等大规模绞杀战[2]。当时陈诚建议把中国分为北平、南京、广州三个区来受降,国军参谋总长萧毅肃向何应钦将军建议,中国战区只有一个日本指挥官冈村宁次,他该向谁投降?当时同时芷江既是前方的后方,又是后方的前方,在此受降最适宜。蒋中正最后采纳了其建议,陆军总部一部分人员开始到达芷江准备受降[3]。
受降经过
当日一架日军三菱百式运输机在一队中国空军的P-51战斗机“押送”下,载著日军代表到芷江。[2]日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参谋桥岛芳雄和前川国雄(翻译木村辰男),在芷江向国军参谋长萧毅肃、副参谋长冷欣以及中国战区美军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递交投降书[2]。中方宣读中字第一号备忘录后,今井武夫依备忘录交出了中国战区、越南日军兵力配置图及第一线战斗序列的详细表册[4][3],表明会配合国军在南京设立国军前进指挥所。[5]
纪念
民国35年(公元1946年),在受降地点芷江七里桥建有芷江受降纪念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