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艺圃,明代宅邸园林,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文衙弄5号。全园占地仅为五亩,以池水为中心,池岸低平。池北以建筑为主,池南以假山景观为主,园景开朗,风格质朴,较多地保存了明末清初建园时格局,是典型的文人园林。
明嘉靖(1541年),为袁祖庚所建“醉颖堂”。后为文征明之孙文震孟购得,更名“药圃”。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山东莱阳人姜埰(字如农,号敬亭)重予修葺后,更名“颐圃”,又名“敬亭山房”,后由其子姜实节易园名为“艺圃”。艺圃由几代人营建,颇具规模,且几代园主均为气节高尚之士,成为明末清初苏州园林中名声最大者。
姜氏之后,由吴士玉嫡堂兄吴斌(号紫臣,1663-1744)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前后购得艺圃。[1][2]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园归绸业公所,改称“七襄公所”,艺圃现有建筑多为当时所建。太平天国时为听王陈炳文住地,引入湘莲,为苏州之冠。
1950年后,艺圃先后为机关,剧团,艺工社用作托儿所,车间仓库之用,住宅散为民居,使艺圃范围不断缩小。1982年苏州市人民政府迁出工厂,修复艺圃。1984年10月竣工验收,历时两年,耗资五十万元。
1963年,艺圃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增补入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园占地3967平方米,分住宅、花园两部分,宅分五进,布局曲折,厅堂古朴,有世纶堂、东莱草堂,园在宅西,面积2830平方米。水池居中,池北以建筑为主,有博雅堂、延光阁等,池南以山景为主,临池处则以湖石叠成绝壁、石径,既有变化又较自然。池水之东有乳鱼亭,是明代遗构。从水榭南望,山水交融,林木葱茏,颇具山林野趣,为园中主要对景。此种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末清初苏州一带造园家常用的叠山理水方式。
园内布局简洁明了,从北向南为建筑-水池-山林,为苏州园林最基本的布局手法。西南角布置数座小庭园以为辅景,似有通幽之感。造园者根据小园的特点,不求面面俱到,舍去一切繁杂琐碎的因素,尽心顷力于营造一方山色空朦、水波浩渺、林泉深壑、亭榭虚凌的园林艺术景观,以取得“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效果。此园的住宅部分不似其它园林以围墙来分隔,而是直接临水,与园林相交融。临水的水阁为住宅的一部分,在此可将全园景致尽收限底,是全园最佳的观景点。水阁与两侧附房,形成了水池的北岸线,岸线平直开阔,略显单调,但有利于从建筑内部毫无遮隔地感受对面的天然画境,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艺圃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明 |
编号 | 6-529 |
认定时间 | 2006年 |
博雅堂是艺圃的主要厅堂,此堂面阔五间,中间三间为厅,东西两间辟成套房。堂内梁柱等为明代之物。此堂在清初为姜氏艺圃中的念祖堂,也是袁祖庚的醉颖堂、文震孟之世纶堂旧址。博雅堂之南为一小院,四面环廊。院南即是凌驾于水面的水榭---延光阁。
延光阁水榭系七襄公所时期建筑,原位置为主厅博雅堂前平台。延光之名取自阮籍《大人先生传》中“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寓延年益寿之意。延光阁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长约15.5米,进深6.27米,南部架空凌于水面。顶面为卷棚顶,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水榭,也是艺圃中静观对面城市山林的最佳位置。
旸谷书堂在延光阁东侧,此名沿用姜氏园时旧名。当时书堂是姜实节讲学的地方,坐东朝西,是以上古神话中日出之处为名。书堂朝南,大部分临池,西北缺一角,有天井,用来采光。书堂南有小方亭,即乳鱼亭。
乳鱼亭是明代遗物。其为四角亭,单檐攒尖,西,北,南三面临水,高3.1米,边长3.3米,井字形天花,隐约可见早期彩绘痕迹。柱间下部砌半墙,上部设鹅颈椅。其名来自“观乳鱼而罢钓”,也有解释为“乳”即饲养的意思,当为人鱼相乐之亭也。
度香桥为水池西南角一曲桥,造型古朴,线条简练。有别于多为凌驾水面的江南拱桥,度香桥仿佛是水面上的一道影子。清朝文人汪琬在《艺圃十咏》里咏了“度香桥”:“红栏与白版,掩映沧波上。两岸柳荫多,中流荷气爽。村居水之南,屣步每独往。”从诗中可见,以前的度香桥上是装有红色木栏的,据说现在度香桥的位置是重修时调整的,去掉了红栏杆,使得桥像素面朝天的出水芙蓉一般,与池边的山石有机结合,似浑然天成。
浴鸥池在艺圃的西南,以一圆门与主园联通,门上书“浴鸥”二字,此池甚小,与大水池成对比。浴鸥池萦回多姿,又被两座精致的小桥分割,显得很有层次。艺圃的第二代园主文震孟之弟文震亨《长物志》中认为:“阶前石畔凿一小池,必须湖石四围,泉清可见底,中蓄朱鱼翠藻,游泳可玩。四周树野藤细竹,能掘地稍深,引泉脉者更佳。忌方圆八角诸式。”浴鸥池与他的理论相合。池南有低矮的湖石花坛,上植柿、枫等树,西南角用竹掩去墙壁。小院西为一组“品”字形的建筑群,北为香草居,南为南斋,中间为湖石花坛小庭,有门与小院相通。两厅之西凸出的小室取名鹤柴轩
响月廊位于水池西面,此廊沟通南北景区。响月廊本是姜氏园之西廊,“响”通“向”,“响月”即对月之向往,与“旸谷”指日出相对应。
池南的山林景区为园内各观赏点的视觉中心,似一横轴山水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与中部水景区形成了一幽一畅、一密一疏、一高耸一低平的对比关系。从水池两侧可分别通过石板桥而进入山林区,数条登山石径或沿危石盘折而上,或入怪洞隐遁而去。渐入山林,可见山石磷屿,高林蔽目,蝉噪鸟鸣,愈见林深山幽;涧水深深潜流而出,两岸绝壁夹峙,形成深邃的峡谷;危径、池水、绝壁三者互为衬托,通过艺术处理,再现自然山水的精华。这座山林是苏州园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虽在叠石手法上略显不足,稍嫌琐碎,但在整体山林的处理上,特别在与树木的结合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山上有一六角亭置于主山峰之后,名为“朝爽亭”。通过树林隐约露出亭顶,加深了空间距离感,反衬出前景的高耸。
作为明王朝的遗老、遗少,姜埰父子传奇式的经历及誓不事清的刚烈风范,为艺圃带来了更多的荣誉。姜氏父子对艺圃的各种景致名称,继续加以富含深意的改易。有的寄托了明显的处世道德,如念祖堂、香草居、思嗜轩。有的暗喻了主人的政治理想,如旸谷书堂、响月廊、朝爽亭。其中,“旸谷”指日出,“响月”指应之以月,旸谷、响月,合而为一“明”字;朝爽两字,实际上是“大明”两字分别加了“+”、“×”而已,暗寓了“大明”受到刀斧钳制。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