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特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夜市以当中的台湾小吃闻名,通常在路边设有小桌子小凳子就地坐下享用,或是打包带走。小吃的潮流快速的更新,但有些极富特色受大欢迎的小吃,例如蚵仔煎、香鸡排、烤香肠、烤玉米、米血糕、珍珠奶茶、地瓜球、沙威玛、臭豆腐随处可见。有些城市,或是某个夜市因为某种小吃而出名,例如台南的担仔面和棺材板。目前大约有300多间夜市分布在全台各县市。
根据交通部观光局于2010年进行的网路票选,台湾前五名夜市分别为高雄六合夜市、台北士林夜市、宜兰罗东夜市、台南花园夜市、台中逢甲夜市[1]。
“2017台北夜市打牙祭”推出由民众透过网路票选的夜市十大美食活动,前三名分别为臭豆腐、蚵仔煎、鸡排。[2]
夜市在台湾,有超过100年的历史。通常是因为当地的交通方便,或是有辽阔场地以及多人群聚集而加以形成。据《台湾日日新报》资料,1908年,有人在凤山厅旗津天后宫庙前空地设夜市,营业时间为18时至24时[3]。
台湾夜市主要分为四种形态:
夜市不但供应小吃也提供各式各样的珍奇货品,例如衣服、书包、鞋子、工艺品、铁器,还有一些小游戏,顾客只要投入硬币就能玩上一段时间。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