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新兴国民中学

位于台北市中山区之一所公立学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北市立新興國民中學map

25.0619756°N 121.5257455°E / 25.0619756; 121.5257455

事实速览 台北市立新兴国民中学, 地址 ...
台北市立新兴国民中学
Thumb
新兴国中校门
地址台湾地区台北市中山区林森北路511号
邮政编码104
类型市立国民中学
创办日期1969年 (1969)
创始人台北市政府
学区台北市中山区
教育部学校代码343505
校长杨启明
主任教务处:郭育如(分机201)
学生事务处:杨素冠(分机301)
总务处:吴佳芸(分机501)
辅导室:彭绪颐(分机601)
人事室:袁淑霞(分机611)
会计室:许佩施(分机621)
教师人数47人
职员人数15人
年级国七到国九
学生人数七年级100人
八年级100 人
九年级80人
总人数280人
校园类别市区
校训朴、实、知、行[1]
校色校徽标准蓝色C100M100
校徽标准红色M100Y100
校徽标准浅蓝C87M50
校徽标准黄色Y100
电话号码+886-2-2571-4211
传真号码+886-2-2537-2769
学校网址www.hhjh.tp.edu.tw
关闭

台北市立新兴国民中学,简称新兴国中,成立于1969年,校址台北市中山区林森北路511号,为行天宫旧址[2],紧邻捷运中和新芦线中山国小站。新兴国中以网球成绩出众而知名[3]

校史

Thumb
新兴国中网球称霸纪念碑。

新兴国中创立前,校址的林森北路侧为“关帝庙行天宫”(今名行天宫),庙旁庙后另有土地公庙及二百五十户民宅。1966年,政府为推动九年国民教育,将当地划为新兴国中预定地。台北市政府采取“以地易地”的方式,让行天宫换取当时仍为河川地的民权东路、松江路口东北角之土地。[2]1968年1月,行天宫在新址举办庆成典礼[4]

1969年8月,首任校长詹出锥奉命筹办国中,由国宅会发包兴建校舍。詹校长协商迁移所有民宅,并将土地公庙安排迁至校址东南角。同年首届新生入学,暂借民生国中上课。1970年7月,学校迁回现址。[2]

2017年6月,成立首座“职业试探与体验示范中心”,规划电机与电子、设计两大职探场所,其中设计教室有十馀台廿一吋的苹果电脑。该中心与松山工农、泰北高中合作,导入业师教学,并安排职场参访与实习[5]

2020年5月,新兴国中公告为109学年度台北市公立国民中学“大学区”学校,凡设籍在台北市的国小应届毕业生,不受原划定学区限制,均可申请就读新兴国中[6]

历任校长

更多信息 届别, 姓名 ...
届别 姓名 任职时间
第1任 詹出锥 1969年-1980年
第2任 陈醮平 1980年-1990年
第3任 陈永镇 1990年-1997年
第4任 陈今珍 1997年-2003年
第5任 曾文龙 2003年-2007年
第6任 谢胜隆 2007年-2014年
第7任 朱玉龄 2014年-2018年
第8任 杨启明 2018年- [7]
关闭

组织架构

核定总班级数15班(包括普通班、特殊班、体育班),教师预算员额数39人,职员工人数22人(含校长、职员、约聘雇人员、职工、教练及临时人员),下设3处3室[8]

社团

  • 微电影社[9]
  • 吉他流行民谣社[9]
  • 热舞社[9]
  • 口琴社[2]
  • 3D列印创客手作社[2]
  • 创意机器人社[2]
  • 小田园社
  • 美术社
  • 篮球社

网球校队

Thumb
学校设有四座标准的网球场以支应充份教学。

新兴国中的网球校队实力坚强,在历任教练陈南陈名米李秀明谢旺成何智仁等人的指导下,已获得全国中等学校运动会国中男子组网球团体赛23次冠军、国中女子组网球团体赛7次冠军,而在台北市教育杯网球赛国男团体更是已达28连霸。杨宗桦谢政鹏曾俊欣梁恩硕杨亚依谢淑薇詹咏然詹皓晴等都是新兴国中培养出来的[3]

2017年台北世大运里,新兴国中参赛校友有詹咏然、张凯真、谢政鹏、詹皓晴、彭贤尹5位[10]

校友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