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翠鸟(学名:Alcedo atthis,台湾称翠鸟,英语:Common kingfisher、Eurasian kingfisher、River kingfisher),又称鱼狗[注 1]、鱼狮、鱼虎、翡翠鸟、钓鱼翁[注 2],是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属下的其中一种鸟类。[3]这个物种由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于1758年命名,分布于欧亚非三块大陆上的水域边,主要以鱼类为食。[4][5][6][7]目前普通翠鸟共有7个亚种,是世界上最小,也是最为人所知的翠鸟科成员之一。[3][8][9]
普通翠鸟 化石时期:更新世末期至今
| |
---|---|
指名亚种,摄于以色列特拉维夫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
科: | 翠鸟科 Alcedinidae |
属: | 翠鸟属 Alcedo |
种: | 普通翠鸟 A. atthis
|
二名法 | |
Alcedo atthis | |
亚种 | |
| |
分布范围
留鸟
繁殖区
非繁殖区
| |
异名 | |
|
普通翠鸟是在大多数欧洲地区唯一可见的翠鸟科物种,在温暖的地区为留鸟,而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时它们则会向南迁徙。[10]:141[7][6][11]其外观上是明显的蓝绿色及橘色,以及背上一条宝石蓝色的条纹。[7][12][13]雌雄之间可由下半鸟喙的颜色区分:雄鸟跟上半喙一样为黑色,而雌鸟则带有红色。[6]这种鸟类易与其他数种翠鸟混淆,但通常可从其横贯眼睛及耳羽之间的橘色条纹区分。[14][7]它们相当适应于潜水,并有著特化的视觉构造而能看清水面下的猎物,甚至能够穿越薄冰层去捕捉猎物。[15]:93[16]
这种鸟类通常采一夫一妻制,在沿岸的河床边掘洞筑巢繁殖后代,每次约产5—7枚蛋,19—21天后孵化,并在24—27天后离巢。[10]:172[17][7][18]在文化层面上,普通翠鸟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出现在相关的神话及艺术创作内,并有一定程度的正面意涵存在。[19][20][21]但这个物种的数量因对水质跟沿岸环境需求甚高,且同时对严冬的耐受性相当低的因素,其族群正在逐步减少。[22][23][13]不过目前其数量仍然众多且分布广泛,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无危物种。[2][22]
物种发现与命名
该物种于1758年前就已被其他动物学家所描述。[4]1758年,卡尔·林奈在其著作《自然系统》第十版中以二名法以不同资料命名了两种现今都被归类在普通翠鸟下的物种,一种为Gracula atthis,出自其学生之一的弗雷德里克·哈塞尔奎斯特的旅行笔记中,与八哥、鹩哥等一众现今为雀形目的鸟类一同被分类在鹩哥属下。[3][4]而另一种当时则命名为Alcedo Ispida。[4]现今的分类将Gracula atthis作为指名亚种,而Alcedo Ispida则成为了其亚种之一,后者也同时是翠鸟属的模式种。[3][24]Gracula atthis的模式产地位于埃及。[10]:238
其属名Alcedo是“翠鸟”或“鱼狗”的拉丁语。[25]:40[13][12]而种小名atthis则是来自莱斯沃斯岛一位美丽女子的名字,她深受古希腊抒情诗人莎孚所喜爱。[25]:60整体学名意义即为“倩女般美丽的鱼狗”。[13]
在进入现代之前,中国大陆的翠鸟就已拥有多种称呼,包含“𫁡”(原指天狗)、“北翠”、“翠碧鸟”、“鱼师”、“鸼鸟”及“(翠)鹬”等。[26][27][28][29][30]其名称可能来自于一种可追溯至东汉时期,被合称为“翡翠鸟”的鸟禽:其“形如燕,尾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源自于其振翅时所发出的“翠翡翠翡”声。[28][31]《本草纲目》中记载体型较大者为翠鸟,小者为鱼狗,而翠鸟颜色似翡翠,尾巴可做饰品。[32]而钓鱼公的名字则来自其等待猎物时如钓者在池畔静坐等待的模样。[33]
形态描述
普通翠鸟的体长15—18公分,体重19—46公克(平均31.1公克)。[10]:239[34][6]其鸟喙宽平均约5.7公釐、深平均约7.4公釐、长介于37—47公釐(平均约42.2公釐)之间;翼展约24—26公分,翼长介于67—80公釐之间(平均约73.3公釐);跗跖平均长约9.9公釐;尾长介于26—37公釐之间(平均约32.3公釐)。[10]:239[34][17]寿命平均5—10年,但有记录的最年长个体活了约21年。[17][35]
成鸟的头部为深蓝绿色带亮蓝斑纹,眼睛虹膜为暗褐色。[6]耳朵上的覆羽橘黄色至红褐色之间,耳后为白色,口角红色,而喙大而尖。[6][7][13][14]喉部白色,胸腹羽毛为橘色。[6]肩膀及上翼为墨蓝或翠绿色,带蓝色斑点。[6][36]其背部上有一条自背部至尾部的宝石蓝的亮色条带,这种亮蓝色在英文中会以“翠鸟蓝”(kingfisher-blue)形容,并也分布著蓝色的斑点。[7][13]它们短而结实的腿呈橘红色至红色之间,脚趾也较短,但爪子狭窄玵锐利,这使它们成为抓握树枝的理想工具。[10]:169[6][36]尾巴短且方,为蓝绿色。[18]雌雄基本上相似,但雄性的鸟喙为全黑色,而雌性的则是上黑下红的颜色。[6]
这种翠鸟身上的绚烂蓝色及绿色的羽毛并不是来自其羽毛本身的颜色,而是一种彩虹色。[37]这种拥有特殊结构的羽毛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下,会导致其上半身的颜色会呈现出不同变化的蓝色及绿色。[37][38]
幼鸟的颜色较为黯淡而略带褐色。[6]整体光泽较少,喙端具有斑驳白斑,且腿为带有黑色的红色。[36][17][7]
自喜马拉雅山脉到所罗门群岛之间,普通翠鸟跟其他翠鸟分布有所重叠且形态相似,但普通翠鸟有一条横贯眼部及耳羽之间的橘黄色至红褐色条纹,是这种鸟类与其他六种相似翠鸟(包含西兰三趾翠鸟、蓝胸三趾翠鸟、蓝带翠鸟、蓝色三趾翠鸟、蓝耳翠鸟及斑头大翠鸟在内)区分的识别特征之一。[14][7]但须注意这种特征在蓝耳翠鸟的亚成鸟身上也有。[7]而与斑头大蓝翠鸟比较时,普通翠鸟体型较小,而眼斑颜色与前者的黄色不同。[39]
亚种、分布与系统分类学
普通翠鸟分布于北纬60度以南的欧亚大陆、北非、印尼及新几内亚地区。[6][7]在大多数欧洲地区、北非、中亚、尼泊尔以北的区域中,是唯一可见的翠鸟科物种,并也是除了在北美洲的白腹鱼狗外分布最北的翠鸟之一。[10]:141[7][12]
| |||||||||||||||||||||||||||||||||||||||
根据2007年及2017年的相关研究所建立的亲缘关系[11][40][41] |
这个物种在较早期的文献中认为与分布在东部跟南部非洲的半领翠鸟是超种的关系,后者曾被认为是其亚种之一。[10]:239但现在较新的研究则认为是与小蓝翠鸟关系最近。[11][40]而这两个物种与半领翠鸟及亮蓝翠鸟为姊妹群的关系。[11]
包含指名亚种在内,目前被承认的亚种一共有七个。[3]其中在中亚、阿富汗和克什米尔的翠鸟族群有时会因嘴巴较短且下半身颜色较淡而被分为第八个亚种A. a. pallasii。[10]:239[42]这些亚种的差异主要在于颜色的变化,其中上半身有绿蓝、亮蓝色和紫蓝色的变化;耳羽有赤褐色或蓝色的变化,而下半身则是浅橘至深红褐色的差异存在。[7]
- 指名亚种(A. a. atthis):分布于西班牙和北非到西伯利亚中部、中国大陆西北部和印度西北部之间。冬季时会南迁至埃及、苏丹东北部、叶门、阿曼和巴基斯坦一带。[7]相较于北欧亚种,其头顶较绿,而腹部颜色较淡,体型及嘴部也略大。[7]
- 北欧亚种(A. a. ispida):分布于挪威、不列颠群岛和西班牙北部至俄罗斯西部。冬季时会南迁至葡萄牙南部及伊拉克。[7]亚种名ispida是中世纪拉丁语的“鱼狗”之意。[25]:208其下巴的白斑较指名亚种暗。[43]
- 普通亚种(A. a. bengalensis):分布于印度中部至东南西伯利亚、日本、台湾和东南亚。冬季南至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北苏拉威西岛、苏拉群岛、哈马黑拉岛和菲律宾。[7]亚种名bengalensis指的是孟加拉地区。[25]:69其颜色较前两个亚种更亮。[7]该物种的描述最早由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所改版的《自然系统》内出现。[44][注 4]部分文献中会将日本的普通翠鸟独立为A. a. japonica,但现被认为是普通亚种的同物异名。[3][39]
- 斯里兰卡亚种(A. a. taprobana):分布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亚种名taprobana为拉丁语直译的塔普罗巴纳,即指称现今的斯里兰卡岛。[25]:379其上半身是明亮的而不带绿色的蓝。[7]由德国鸟类学家奥托·克莱因施米特据锡兰(即斯里兰卡)所采集的标本于1894年描述,并认为在该地翠鸟的翅膀前缘颜色比普通亚种还鲜艳而另立亚种。[46]
- 小巽他亚种(A. a. floresiana):分布于小巽他群岛中,包含峇里岛、龙目岛至韦塔岛和帝汶岛之间的范围。其外观与北欧亚种相似,但其蓝色的体色几乎迥异,且其耳羽同时带有蓝色及红褐色。[47][7]该物种由英国动物学家理查德·鲍德勒·夏普首次于1892年描述,该亚种在其描述中居于佛罗里达群岛以及摩鹿加群岛。[47]
- 摩鹿加亚种(A. a. hispidoides):分布于苏拉威西岛、摩鹿加群岛、东至东南纽几内亚、当特尔卡斯托群岛和路易西亚德群岛、俾斯麦群岛至格林群岛等地。亚种名hispidoides是合成词,由北欧亚种的亚种名ispida及拉丁语-oīdēs(“相似”之意)组合而成。[25]:193其头部是紫蓝色而非蓝绿色,而耳羽则为纯蓝色。[7]这种亚种跟蓝耳翠鸟相当类似,但两者的分布区域有所差异。[7]该亚种由勒内-普里梅韦勒·莱松于1837年以摩鹿加群岛中的布鲁岛上所获得的标本描述。[48]
- 索罗门亚种(A. a. salomonensis):分布于所罗门群岛北部至东南部,如布卡岛、马基拉岛,但不包括佛罗里达群岛或大部分偏远岛屿。其亚种上半身颜色较摩鹿加亚种更偏紫,耳羽也同样带有蓝色,体型也更大。[7]该亚种于1905年由第二代罗斯柴尔德男爵沃尔特·罗斯柴尔德与德国鸟类学家恩斯特·哈特尔特所一同发布关于在索罗门群岛物种的文章中被首次描述。[49]
栖息环境
这种翠鸟主要生活在中低海拔(约海拔243公尺以下)的水域周边,例如平地的河川、溪涧、池塘、湖泊、运河、渠道、鱼塘甚至是水库等地。[5][36][50][14]但这种鸟类更偏好清澈与流速和缓的中小型河流,同时提供足够合适大小的鱼类,及带有芦苇、纸莎草跟突出枝干的灌木的栖息地。[10]:141[7]最高可至海拔1500公尺处发现其身影(另一说可达海拔1830公尺处)。[14][51]但到了冬季的非繁殖季时节,受到大多数内陆淡水水域结冰的影响,它们被迫迁徙到沿海地区,并在盐水湖、河口、港口和有遮蔽的岩岸上生存。[10]:141[9][12]
在东南亚的热带地区,普通翠鸟面对著许多相似物种的竞争,而会出没于红树林溪流、湿地草地和沼泽等第,并也可在大型花园发现它们。即使在竞争较少的欧洲,这个物种也会在安静地在花园的池塘中捕鱼。[10]:141
习性
普通翠鸟通常单独或成对行动,并在冬季时是完全独居的鸟类,任何踏进领域内或甚至是前伴侣的鸟只都会被其驱出领域外。[36][12]这种鸟类的个性通常较为胆小,一旦受到干扰就会迅速飞走,但有时也会被允许以非常近的距离的观察它们。[17]
这种鸟类主要以鱼为食,不同地方的翠鸟在观察中至少有60%的食物都是鱼。[5][11]并也会以虾等甲壳动物、水生昆虫、蛙等两栖动物、软体动物、小型爬虫类或是一些悬钩子属及接骨木属植物的浆果跟芦苇为食。[8][36][7][11]其猎物最大为12—12.5公分左右的鱼。[8][7]在冬季的观察中,一只翠鸟每天会吃掉13—21条小鱼,即约需要成功地潜水38次以获得46公克的食物,能占其总体重的50—60%。[7]在克什米尔,当地的普通翠鸟会在上午10—12时和下午17—19时捕鱼,回避了白胸翡翠及斑鱼狗的主要捕食时间;但在马来西亚则无观察到此现象。[11]这种翠鸟每天会吐出几次一小块无法消化的鱼骨和昆虫残馀物质所形成的食丸。[11]
目前被记录过的鱼类猎物包含棘背鱼、鱥鱼、杜父鱼、拟鲤、魮鱼、茴鱼、鳟鱼、鲈鱼、狗鱼、花鳅、条鳅、鲫鱼、𬶋鱼、雅罗鱼(包含欧白鱼及欧雅罗鱼)及云斑𫚔。[7][11]这种广泛的食性并不限于当地的鱼类,在一次于西班牙的观察中发现在冬季时普通翠鸟的食物中,有94.9%为鱼类,且全为外来物种(最主要为欧白鱼以及霍氏食蚊鱼)。[52]
非鱼类的食物则包含了甲壳类(淡水的钩虾属、螯虾属、长臂虾属、利莫斯螯虾)、水生昆虫(苍蝇、蝴蝶、蛾、水虿、龙虱科、蜉蝣目、脉翅目、𫌀翅目、毛翅目、半翅目和异翅亚目),并还有一些蜥蜴属、欧螈属生物。[38][12][11][53]但这些非鱼类的生物似乎是这种鸟类偶然地误判这些物种为鱼类的结果,而并非它们本来就会食用这些生物。[53]
这种鸟类通常在浅滩上觅食,多伫立于1—2公尺的高处或定点滞空,伺机而动。[8][5][7]在捕食时,它们会根据猎物的位置决定捕捉的方式:不是在水面上直接抓取,就是潜入水中抓取,不过选定的猎物通常不会深于水面下25公分,且更偏好于容易捕捉的猎物。[10]:153[7][54]在后者的情况下,翠鸟会将翅膀向后拉收拢,使身体呈流线型入水以减少阻力,并用瞬膜保护眼睛,抓到鱼后再振翅个一、两次以利用自身的浮力,垂直飞出水面,返回岸边。[10]:153, 154[8][5]通常会先把鱼对著树枝、石头或地板敲击,待鱼昏死之后才一口从鱼头吞下或饲喂给幼鸟。[5][7][39][13]
这种翠鸟相当适应于潜水,并也因此有能力穿越一层薄冰以捕捉在冰面下的猎物。[10]:153通常一只翠鸟只需要1.16秒就能从离水面1公尺高的地方潜水,捕捉到水面下12公分下的鱼。[7]在视觉方面上,这种鸟类也有著像其他同类一样具有两个中心凹:在空中使用主中心凹,而在水中时则切换到次要的中心凹。[15]:93但普通翠鸟还有特化的卵状晶状体以及多达52度的中心凹夹角(鹰或隼通常仅12度),这使它们进入水中时能保有其视觉敏锐度,甚至可能在水中会有更为优越的视野。[15]:93[16]其眼中所具有的红色小油滴,也能过滤掉部分特定波长而增加一定的颜色对比度,并减少色差和眩光。[15]:94[16]
普通翠鸟的翅膀较短而宽,能在狭小的飞行空间中提供极佳的机动性。[12]它们常常贴近水面、快速地拍打翅膀并直线飞行。[5][36]其速度可达每小时40—45公里,被形容为“蓝色的巡弋飞弹”。[5][36][7]这种飞行特性让它们尽管色彩鲜艳,但在水面上方快速旋转跟短滑翔时,往往只能看见一片蓝色和橘色的模糊身影而难以辨认。[9]
通常在不封冻的温暖地区,普通翠鸟是留鸟;反之则多受到水域结冰的影响而向南迁徙,并通常在夜间集体移动。[7][6][11]例如,在中国大陆东北地区的个体就会迁徙。[6]在欧洲的个体,会在北部和东部度过夏季,而在冬季时向西南方向迁移。[17]其中在英国的个体移动距离不超过500公里,而比利时和法国的繁殖鸟类会迁徙至少500公里,捷克及斯洛伐克的翠鸟则迁徙1500公里左右,在俄罗斯的则会需要迁徙3000公里左右。[7]
总体而言,普通翠鸟是可持续多个繁殖季的一夫一妻制,其繁殖季介于1—7月之间,并视其是否是留鸟会有时间上的差异。[51][7][12]但一只雄鸟与多只雌鸟交配的情形也不罕见,例如在瑞典的个体就有观察到此现象。[12][11]通常一对成鸟每年会养育2—3窝幼鸟,最多4窝,例如在4月份有一巢,7月底时一巢,有时候10月初时还会有幼鸟。[8][7][17][38][55]雄鸟具有强烈的领域性,在秋季时,它们会在领域中心做出包含挺直身体、翅膀垂下、颈部伸直、嘴巴张开、向前伸展及身体左右摇摆等一系列展示行为以吸引雌鸟注意。[7]雄鸟在吸引到异性后会以求偶喂食的方式向雌鸟提供食物示好,并随后交配。[7][5]
在配对后,两只翠鸟会一起在砂质河岸、无石砾的河岸、采石场、砂坑、泥炭形成的河岸或土岸中挖掘洞穴。[8][43][7][11]这些洞穴常选择在河面较浅、碎石较少且水体含氧量高地方挖掘,通道不曲折而有些微斜度,通道的宽度为5—8公分,长度平均60—90公分(极限值在15—137公分之间),通道末端则是一个宽度为9—15公分、高10公分的空间。[7][39][56]有时候也会利用白蚁、崖沙燕或水䶄的旧巢穴,或是腐烂的树桩及运河的混凝土通道为巢。[38][11]并距离水面有90—180公分高。[11]
雌鸟每次产5—7枚蛋,最多可至10枚。[10]:172[17]卵为白色且光滑的近圆形,平均大小为长20.9公釐、宽17.6公釐,重3.2—4.0公克。[51][39]雌鸟会每隔一天就会产下一枚卵,并从最后一枚开始孵卵以确保这些卵同时孵化,但因体型缘故,有时会有几枚卵因无法被其覆盖到而不能成功孵化。[10]:172[11]雌雄都会在白天孵卵,但到了夜间时段只会有雌鸟负责。[7]雌鸟产卵的时间视地区会有所落差,英国在3月—7月之间(主要在4月);瑞典则主要在5月;西北非在3月—4月;克什米尔在4月—7月;马来西亚在1月—6月;巴布亚新几内亚则在6月。[7]雏鸟会在19—21天后破壳而出,并与卵同时待在一层鱼骨头及食丸所形成的平面上。[7][18][8][38]
刚孵化的幼鸟为全盲,全身只有蓝色的稀疏细毛,并有著比例相当大的腿。[38][12]幼鸟们平均每天会被双亲轮流喂食约10—15条鱼,一开始每45—50分钟会被喂食一次,随著幼鸟的成长,喂食频率会逐渐增加,直到离巢不久前的18天大时,幼鸟可能每15分钟左右就会被喂食一次。[10]:183[8]双亲通常会将鱼头朝向幼鸟的方向喂食,并在喂食后进行沐浴,被认为是确保环境整洁的行为。[10]:183在一次于北伊比利亚半岛地区的育雏观察中,这种鸟类并未被发现对能提供较高能量的鱼类有所偏好,其喂食的食物与热量、营养成分均无关系。[57]
幼鸟约会在巢内待上24—27天后才离巢。[7][18]而离巢后的幼鸟通常会在第四天时第一次尝试冲入水中捕食,此时不够强壮的幼鸟常在下水时就因此淹死,是其生存中最大的试炼。[12][13]成功存活的幼鸟会在1岁时达到性成熟。[12]繁殖成功率在英国为80%,瑞士为54%,德国为58%。[11]
这种鸟类并不会鸣唱,其叫声大多是带有颤音的哨声。[5][43]雄鸟在飞行时常会有响亮而尖锐的“唧——”(“cheee”或“chikeee”)作为领域叫声,并重复两至三次。[36][43][7][58]在焦虑时,则发出带有粗糙感的“shrit-it-it”声音。[7]雌鸟有被记录到有“tsuk、tsuk”的兴奋声音。[11]而雏鸟在一开始会发出“cheep、cheep”的声音,十天后乞食时则改为发出咕咕声响。[7][11]
生态地位
食鱼鸟类常导致在渔业和鸟类保育之间的利益冲突。[59]普通翠鸟所食用的鱼类有在不同研究中有2%—55%为鲑科鱼类,曾因有捕食身为保育种的大西洋鲑幼鱼的可能而被研究是否会危害其生存,但被证明其危害“几乎是微不足道”。[59]反而是因捕食钩虾的行为而被认为有助于鳟鱼的卵不被虾所食。[38]
威胁与生存率
普通翠鸟在成年后天敌较少,但家猫以及部分地区的老鼠仍会对其造成威胁,而欧洲狗獾及赤狐会掠食其巢穴。[23][11][37]因为这种鸟类具有攻击性,虽然蛇等地面掠食者也可能会侵害幼鸟但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37]而对其最致命的威胁是冬季的严寒,当这种恶劣条件持续下去并导致浅水内陆水域结冰时,它们的生存风险因此而更加上升。[50]在英国,普通翠鸟在1962—1963年间遭遇到最严重的寒冬,并一度导致有些地区的族群完全消失,而其他地区的则减少了多达90%的数量。[50]其种群可能需要数年才能从一次的严冬中恢复过来。[23]但也有观点认为因为相当多产的缘故(至少有双胞胎),其影响可能并不会如此严重。[50]
这种鸟类也对河流的变化相当敏感。[13]工业废弃物和农业相关的物质流入这些翠鸟所生存的水域、河流遭人为改道或开发为堤防或护岸等情形严重影响其筑巢及繁殖后代的能力。[22][23][13][58]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也导致普通翠鸟在部分地区遭到了迫害。[22][11]自1970年代以来,普通翠鸟的数量下降通常都归因于河流的污染,它们的存在已成为是河川品质的良好指标之一。[23][12][58]
因为普通翠鸟占据较高生态地位的缘故(捕食鱼类的高级消费者),目前已被证实多氯联苯会在普通翠鸟的体内累积并导致生物放大作用,并也有汞、HEOD及DDE等杀虫剂被发现曾堆积在翠鸟体内。[60][11]
目前其他死因还包含交通事故、撞窗和人类的干扰。[23]在过去则有来自渔民的迫害、羽毛用以提供钓饵和满足时尚潮流等情况,但现已几乎不发生。[23]
幼鸟除了严冬之外,夏季的洪水或坏天气也容易使成鸟无法会其提供食物而饥饿死亡。[23]只有一半的幼鸟能够存活超过一、两个星期,并只有四分之一的幼鸟能活至下一次的繁殖季节(78—79%个体死亡);而成鸟也是只有四分之一的个体能活过冬季(71—73%个体死亡)。[23][11]
数量与保护情况
普通翠鸟总体数量在2001年被估计约有近60万只。[22]在欧洲,1970年代估有约10000—15000对,2015年时则约估有97500—167000对翠鸟,预估若不调整现有做为,未来会在三个世代内可能减少约30—49%的数量。[22]其中,在英国1970年代大约有5000—9000对,但现在数量逐渐下降至估计大约有3850—6400对。[7][61]威尔斯的普通翠鸟最多一年可达400对,但也随著人类活动的扩张而逐渐消失。[50]在2009年的估计中,中国大陆及俄罗斯各约有100对—10万对;日本及台湾各有1万对—10万对普通翠鸟。[22]
现已有团队组织相关行动,将河川沿岸形塑成翠鸟所喜爱的陡坡地形,并设立巢箱以吸引这些翠鸟前来筑巢,目前也获得了一定成效。[58]并利用了日渐轻盈的小型且防水的GPS以追踪这些小型鸟类的活动。[62]
因为其分布范围广大,且数量下降并不符合易危物种的标准,故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无危物种。[2][22]在欧洲的地区名录中则因预期的下降趋势曾一度被归为易危物种,但2021年后则回到无危层级。[63]
- 《伯恩欧洲野生物种保育和栖地公约》附录二物种[22]
- 欧盟《鸟类指令》附件一物种[22]
- 中国大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三有保护动物)[64]
文化意涵
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普通翠鸟在汉文化中占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唐朝官员杨巨源曾以其姿态赋诗:[65]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擘破得全鱼,一点翠光去。
人们以其外观为参考做为墓葬品使用的情形可追溯至汉朝,并有象征富裕、富足、吉利等相关吉祥寓意。[66]当地人也利用其羽毛发展出一种称为“点翠”的手工艺,这是一项利用普通翠鸟、白胸翡翠和黑头翡翠等翠鸟羽毛进行金银首饰加工的技术,该文化最早追溯至战国时期,并应用于京剧等传统戏曲上。[19][67][20]但因追求进行活体拔羽而被挞伐,以及这数种翠鸟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等名录内等缘故,现多以染色的鹅毛替代,且有著相关技术流失的问题存在。[19][20]
在古希腊神话中,风神埃俄罗斯的女儿阿尔库俄涅与刻宇克斯结婚,在刻宇克斯因宙斯的惩罚而溺水后,阿尔库俄涅也随之殉情。[16][21]这件事引发了诸神的同情,便将两人的灵魂化身成了翠鸟,而能一同度过馀生,在海面上孵育后代(尽管翠鸟科成员内可能仅斑鱼狗会在海洋中生存)。[37][16][21]埃俄罗斯见此,使冬至前后七天的海面平静,以保护这对夫妻,而这七天也因此得名“Halcyon days”(意即“平静的日子”,现多做为“(过去)美好的时光”)。[16][68]翠鸟在古希腊时期被视为纯洁和真爱的象征,并相信其平静大海、控制风与水的能力。[21][69][37]而这些相关典故在现代分别成为了翡翠属(Halcyon)及三趾翠鸟属(Ceyx)的语源。[25]:98, 185
在传说中,其平静风的能力在死后有会存在,将翠鸟的脚悬吊在空中时,其鸟喙会永远指向风的方向。[69]威尔士的杰拉德在其十二世纪作品《爱尔兰地理》提及他收藏了一只永不腐烂的翠鸟。[69]并也有观点翠鸟被认为会保护衣物而免受蛀虫侵害。[69]翠鸟同时也是都尔的玛尔定的神圣代表动物之一。[10]:179而在欧洲神话中,啄木鸟和翠鸟都具有冬天和男性的象征意义。[10]:179
翠鸟在基督教中也有相关意义,在《创世纪》的挪亚方舟就承载了翠鸟。[21]在这个故事中,翠鸟原为灰暗无色的鸟类,但却是挪亚最受信任的动物之一。[21]在大洪水消退过后,它们是第二批被放出去寻找陆地的动物之一,却因为贪玩而直至翠鸟身体被天空及太阳染为蓝色及橘色之后,才想起原先的任务。[21]内疚的翠鸟在其馀下的一生中都栖息在河边,希望能看到方舟并向挪亚赔罪。[21]基督徒将翠鸟视为悲伤和内疚的象征,并提醒自己遵守诺言的重要性。[21]
在研究方面,普通翠鸟因其较高的生态地位,常被用以做为一种生态指标研究。[70]例如它们曾做为鼎湖山生态保护区的生态指标分析如多氯联苯、PBDEs及两种溴化阻燃剂的污染物质。[70]小行星8975即以普通翠鸟的种小名命名。[71]
注释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