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霍普菲尔德

美國生物物理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约翰·霍普菲尔德

约翰·约瑟夫·霍普菲尔德(英语:John Joseph Hopfield,1933年7月15日[2]),美国科学家,1982年发明了联想神经网络,现在通常称为霍普菲尔德网络。2024年,霍普菲尔德与杰弗里·辛顿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

事实速览 约翰·霍普菲尔德 John Hopfield, 出生 ...
约翰·霍普菲尔德
John Hopfield
Thumb
出生 (1933-07-15) 1933年7月15日91岁)
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母校斯沃斯莫尔学院
康奈尔大学
知名于霍普菲尔德神经网络
电磁极化子
动力学校对英语Kinetic proofreading
奖项奥利弗·巴克利奖(1969)
ICTP狄拉克奖章(2001)
哈罗德·彭德奖英语Harold Pender Award (2002)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2005)
富兰克林研究所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2019)
波兹曼奖(2022)
诺贝尔物理学奖(2024)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学
分子生物学
神经科学
机构贝尔实验室
普林斯顿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加州理工学院
论文激子对晶体复介电常数贡献的量子力学理论(A Quantum-Mechanical Theory of the Contribution of Excitons to the Complex Dielectric Constant of Crystals(1958)
博士导师艾伯特·奥弗豪瑟英语Albert Overhauser
博士生戴维·J·C·麦凯
特里·谢诺夫斯基英语Terry Sejnowski
伯特兰·霍尔珀林
史蒂文·吉尔文英语Steven Girvin
埃里克·温弗里英语Erik Winfree
李兆平英语Li Zhaoping
何塞·奥努奇奇英语José Onuchic[1]
关闭

生平

约翰·霍普菲尔德1933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2],父亲是物理学家约翰·J·霍普菲尔德英语John J. Hopfield (spectroscopist)[4]

1954年,霍普菲尔德获得斯沃斯莫尔学院文学士学位[2],1958年获康奈尔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导师为艾伯特·奥弗豪瑟英语Albert Overhauser[2]。毕业后在贝尔实验室的理论小组工作了两年,研究血红蛋白结构[2][4]。之后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物理系、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加州理工学院化学与生物系担任研究员,又回到普林斯顿,担任分子生物学霍华德·A·普赖尔(Howard A. Prior)荣誉教授[5]

1986年,他与其他人在加州理工创办计算和神经系统英语Computation and Neural Systems博士项目[6]

研究领域

1958年,他撰写了关于激子在晶体中相互作用的研究论文,当中创造极化子一词来表示固体物理学中出现的准粒子[7][8]

1974年,他发明一种修复生物化学反应错误的机制,称之为动力学校对英语kinetic proofreading,以此解释DNA复制的准确性[9][10]

1982年,他首次发表神经科学领域的论文,题为《具有新兴集体计算能力的神经网络和物理系统》("Neural networks and physical systems with emergent collective computational abilities"),提出了一种可以用作内容可寻址内存、由可以“开”和“关”的二元神经元组成的类神经网络,这就是后来的霍普菲尔德神经网络[11][4]。最初的霍普菲尔德神经网络存在内存有限的问题,这一问题直到2016年才被霍普菲尔德与迪米特里·科洛托夫(Dimitry Krotov)解决[12][13],两人推出的大内存神经网络被称为现代霍普菲尔德神经网络英语Modern Hopfield network

1985年至1986年,霍普菲尔德与大卫·W·坦克英语David W. Tank共同开发了一个使用模拟模型、基于连续时间动力学解决离散优化问题的方法[14][15]。相关优化问题被编码在网络的交互参数(权重)中。模拟系统的有效温度逐渐降低,效果如同使用模拟退火进行全局优化英语Global optimization[12]

荣誉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