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经济民族主义(又称经济民粹主义)属于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比其他市场机制更倾应该只向于经济干预主义的意识形态,其政策包括对经济,劳动力和资本形成的控制,比如施加关税和其他限制劳动力、货物和资本的流动的方式[1]。经济民族主义的核心信念是市场属于国家,应该服务于国家利益(例如国家安全和积累军事力量)[2][3]。经济民族主义者反对全球化,质疑自由贸易的好处,赞成保护主义并主张自给自足[4]。重商主义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变种。经济民族主义者倾向于将国际贸易视为零和博弈,目标是获得相对收益,而不是共同收益[5]。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4年6月12日) |
经济民族主义倾向于强调工业化,并要求国家支持帮助工业,因为他们认为工业对其他经济具有积极的溢出效应,增强了国家的自给自足和政治自主性[5]。
虽然经济民族主义一词的最早使用经常被归于1993年法国国会议员伯纳德·卡恩[6][7],但有证据表明该词早在更早之前就已被使用。1985年,美国作家威廉·萨菲尔在使用它捍卫雷根总统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导弹防御系统的提议时,就说过“我们的共同点是民族主义——军事和经济爱国主义——这使我们倾向于 全民国防。[8]”
在1800年代中后期,意大利经济思想家开始倾向于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理论。 在亚历山德罗·罗西 (Alessandro Rossi) 等意大利经济学家的领导下,支持保护主义的政策势头强劲。 意大利政府此前一直无视意大利工业,转而支持与法国的贸易, 似乎对其他欧洲大国实现现代化并通过其殖民地获得影响力一事没有太大的担忧[9]。在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下,从纺织品到陶瓷制造商的各种团体开始向意大利政府施加压力,尽管意大利政府其后愿意征收关税,但工业家们认为这还不够。 1887年,工业化和保护主义的推动使意大利迅速陷入经济危机,暴露了意大利的工业困境[10]。
消费者对本地商品的偏好赋予本地生产商垄断权力,使他们能够提高价格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生产本地产品的公司可以为该产品收取溢价。 喜欢本地生产商产品的消费者最终可能会被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地生产商所剥削。 例如; 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对外国汽车征收关税,赋予当地生产商(福特和通用汽车市场)市场权力,使他们能够提高汽车价格,这对面临更少选择和更高价格的美国消费者产生了负面影响。 如果消费者对本地生产的商品表现出偏好,则本地生产的商品可以吸引溢价,因此如果外国商品的生产成本低于本地商品,公司就有动力将外国商品冒充本地商品。
雷蒙德·莱斯利·比尔批评经济民族主义,认为它助长了国家之间的竞争和战争,因为它们有动机吞并包含资源、市场和海港的领土[11]。
以下清单将是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的示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