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交嘴雀(学名:Loxia curvirostra)是一种稀少的燕雀,为雀科下的鸣禽。交嘴雀以其独特的喙而闻名,喙尖交叉,这使得它们能够从针叶树的球果或其他果实中取出种子。
主要栖息于北美洲、欧洲与亚洲的云杉林里;部份种类则于此三大陆的松树林里孵育;亦有部份在北美洲的道格拉斯冷杉处生育。会于针叶树上筑巢,并会生下三至五只鸟蛋在巢里。
成鸟通常颜色鲜艳,雄鸟呈红色或橙色,雌鸟则是绿色或黄色,但喙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叫声类型都有很大变异,因此不同的变种被归为不同亚种。这种鸟在北美被称为“红交嘴雀”,在欧洲则称为“普通交嘴雀”。
描述
交嘴雀的特征是喙尖交叉,这也是该群体英文名称的由来。交嘴雀使用其交叉的喙尖作为杠杆,能有效地分开针叶树球果的鳞片,并取出它们以此为食的种子。成年雄鸟通常呈红色或橙色,雌鸟则是绿色或黄色,但颜色变异很大。
交叉的喙尖使其与大多数其他物种明显区别开来,但这一特征与相似的白翅交嘴雀共享,两者在分布范围上也有很大重叠。白翅交嘴雀有两道明显的白色翼斑,而红交嘴雀的翅膀则是全棕黑色。
红交嘴雀是唯一一种在大部分分布范围内有暗色翅膀的交嘴雀,但在小范围内与非常相似的鹦交嘴雀、苏格兰交嘴雀及卡西亚交嘴雀至少在季节上有重叠。这些物种以前被认为是红交嘴雀的亚种,尽管它们的喙大小和形状有些微差异,但从外观上很难区分这些物种,通常最好通过叫声来识别。这四种交嘴雀的羽毛差异极小,个体间的变异比物种之间的差异还大。[2][3]
测量数据:[4]
- 长度: 20 公分
- 重量: 40-53 克
- 翼展: 27–29 公分
繁殖与突发性迁徙
红交嘴雀在北美洲和欧亚大陆的各种针叶林中繁殖。它们的行为和出现与针叶树种子的可用性密切相关,这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通常在夏末(6月至9月)筑巢,这是大多数针叶树种子成熟的时期,但如果找到合适的球果产地,它们可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筑巢。
这个物种被认为是游牧性和高度突发性迁徙的,因为针叶树种子的产量每年可能有很大差异,当当地的球果产量不足时,鸟群会广泛分散来繁殖和觅食。在其分布范围内的许多地区,它们被认为是不规则的,因为它们有些年会出现,而有些年则不会。不同类型的红交嘴雀(参见分类学和系统学部分)偏好不同的针叶树,因此它们的迁徙规律、时间和方向可能有所不同。一些群体,如纽芬兰交嘴雀(北美第8类型),是留鸟,并不进行大规模迁徙。当它们不繁殖时,不同类型的红交嘴雀可能会聚集在一起,也可能与其他种类的交嘴雀群居。[3][5]
红交嘴雀在不列颠群岛的突发性迁徙极为罕见,从13世纪以来的作家就有记载。这些迁徙现象导致在20世纪于英格兰建立了永久的繁殖群体,最近在爱尔兰也出现了繁殖群体。首次记录的迁徙事件是1254年由编年史家马修·帕里斯在英格兰记载的;下一次同样发生在英格兰,是1593年(当时早期的迁徙似乎已完全被遗忘,因为交嘴雀被描述为英格兰的“未知”物种)。[6] 雕刻家托马斯·比威克写道:“这种鸟有时会在这个国家大量出现,但它们的造访并不规律。”[7] 他补充说,1821年来了数百只。他还引用了马修·帕里斯的话:“在1254年的水果季节,某些从未在英格兰见过的奇妙鸟类出现,主要出现在果园里。它们比云雀稍大,只吃苹果的果核部分 [pomorum grana],而不吃其他部分……它们的喙是交叉的 [cancellatas],用来像钳子或刀子一样分开苹果。它们留下的苹果部分看起来就像被毒药感染过一样。”[7] 比威克还记录了罗杰·特威斯登爵士在《马修·帕里斯附录》中的记载Additions to the Additamenta of Matt. Paris:“在1593年的苹果季节,无数不知名的鸟飞来英格兰……只吞下苹果的果核,[granella ipsa sive acinos],它们的喙非常适合这个用途,因为喙是交叉的,一边压过另一边,就像……横向的镰刀,一个转过另一个。”[7]
分类学与系统学
红交嘴雀由瑞典自然学家卡尔·林奈于1758年在他的《自然系统第十版》中正式描述自然系统,并给予二名法名称 Loxia curvirostra。[8] 林奈指定的模式产地为欧洲,但在1904年被恩斯特·哈特限制为瑞典。[9][10] 属名 Loxia 源自古希腊语loxos,意指“交叉”;curvirostra 则是拉丁语,意指“弯曲的喙”。[11]
红交嘴雀正处于适应辐射,进入由各种针叶树物种提供的生态位分化环境。[12] 目前已识别出大约10种北美和18种欧亚型态,[13] 许多已知与特定的针叶树物种或类似的针叶树群相关联。虽然每种型态在非繁殖期可能会食用多种针叶树,但它们在特定类型的针叶林中繁殖成功率最高。这种行为导致了不同族群之间的基因隔离,随著时间推移,它们在基因、表现型甚至物种形成上逐渐分化。所有型态的鸟类在外观上基本相同,但它们的鸣声声有些微差异。通常通过单音“啁啾”叫声来识别,这些叫声在不同型态之间有显著差异。经常使用计算机分析来区分叫声类型,但有经验的观察者也能在野外通过听觉分辨出更具辨识度的类型。[3][14]
红交嘴雀的不同族群被称为“型态”,因为它们是由表现型特征(叫声)区分的,并非所有型态都已被证实在基因上具有独特性。那些已被发现基因独特的族群则被视为亚种。曾经被认为是红交嘴雀亚种的三个族群现在被大多数权威机构认定为完全独立的物种:
- 苏格兰交嘴雀(Loxia scotica) —— 原欧亚型态3C
- 鹦交嘴雀(Loxia ptyopsittacus) —— 原欧亚型态2D
- 卡西亚交嘴雀(Loxia sinesciuris) —— 原北美型态9
随著对该物种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型态被发现具有基因上的独特性,并被提升至亚种级别。预计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未来更多这些亚种可能最终被认定为完整的物种。[3][12][14][15]
目前分布于地中海盆地的某些大型喙、以松树为食的族群可能更适合归类为鹦交嘴雀或新物种,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族群包括主要以地中海松(Pinus halepensis) 为食的巴利阿里交嘴雀 (L. c. balearica) 和北非交嘴雀 (L. c. poliogyna);主要以欧洲黑松(Pinus nigra) 为食的赛普勒斯交嘴雀 (L. c. guillemardi);以及一种尚未确认的交嘴雀,它们拥有与鹦交嘴雀相似大小的喙,主要以波斯尼亚松(Pinus heldreichii) 为食,分布于巴尔干地区。这些族群在羽毛颜色上也有差异,巴利阿里、北非和赛普勒斯亚种的雄鸟呈现更黄的颜色,而巴尔干型态的雄鸟则是深紫红色;然而,这仅仅反映了它们进食的球果中花青素的含量不同,这些色素被转移到羽毛中。[来源请求]
不同的欧亚普通交嘴雀 族群 |
关联的 树种 |
Summers 的 叫声分类表 |
The Sound Approach 的 叫声分类表[16] |
叫声类型, 飞行叫声 |
---|---|---|---|---|
巴利阿里交嘴雀, L. c. balearica | 地中海松 (Pinus halepensis) | |||
北非交嘴雀, L. c. poliogyna | 地中海松 (Pinus halepensis) | 3E | ||
科西嘉交嘴雀, L. c. corsicana | 欧洲黑松 (Pinus nigra) | |||
赛普勒斯、土耳其+高加索交嘴雀, L. c. guillemardi | 欧洲黑松 (Pinus nigra) | 5D | ||
克里米亚交嘴雀, L. c. mariae | 欧洲黑松 (Pinus nigra)(?) | |||
吕宋交嘴雀, L. c. luzoniensis | 思茅松 (Pinus kesiya) | |||
安南交嘴雀或大叻交嘴雀, L. c. meridionalis | 思茅松 (Pinus kesiya) | |||
阿尔泰交嘴雀, L. c. altaiensis | 云杉 | |||
天山交嘴雀, L. c. tianschanica | 雪岭杉 (Picea schrenkiana) | |||
喜马拉雅交嘴雀, L. c. himalayensis | 云南铁杉 (Tsuga dumosa) | |||
日本交嘴雀, L. c. japonica | ||||
其他欧亚交嘴雀 | ||||
1A | '英国交嘴雀' | 类型 E - 飞行叫声“Chip” | ||
1B | '鹦交嘴雀' | 类型 X - 飞行叫声“Cheep” | ||
2B | '流浪交嘴雀' | 类型 A - 飞行叫声“Keep” | ||
鹦交嘴雀, Loxia ptyopsittacus | 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 2D | ||
苏格兰交嘴雀, Loxia scotica | 欧洲赤松、落叶松、扭叶松(Pinus contorta) | 3C | ||
'波希米亚交嘴雀' | 类型 B - 飞行叫声“Weet” | |||
4E | 'Glip 交嘴雀' | 类型 C - 飞行叫声“Glip” | ||
'幻影交嘴雀' | 类型 D - 飞行叫声“Jip” | |||
'稀有交嘴雀' | 类型 F - 飞行叫声“Trip” |
根据生物测量法的北美红交嘴雀亚种 | Jeff Groth 的 叫声分类表 |
树种记录 (Jeff Groth 叫声类型) |
---|---|---|
纽芬兰交嘴雀, L. c. percna | 类型 8 | 黑云杉(Picea mariana) |
小型交嘴雀, L. c. minor | 类型 3 | 西部铁杉(Tsuga heterophylla) |
锡特卡交嘴雀, L. c. sitkensis (可能是L. c. minor的次异名) | 类型 3 | 同上 |
L. c. neogaea | 类型 1 | Tsuga 树种, Picea glauca, Pinus strobus |
L. c. neogaea | 类型 4 | 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 |
洛矶山交嘴雀, L. c. benti | 类型 2、7 | 类型 2: 洛矶山黄松(Pinus ponderosa scopulorum) 在西部,东部的各种Pinus树种;类型 7: 可能为广泛的饮食 |
塞拉交嘴雀, L. c. grinnelli | 类型 2、7 | 同上 |
班迪尔交嘴雀, L. c. bendirei | 类型 2、7 | 同上 |
墨西哥交嘴雀, L. c. stricklandi | 类型 6 | 属于三叶松组的松树 |
中美洲交嘴雀, L. c. mesamericana | 类型 11 | |
卡西亚交嘴雀(2009年描述为Loxia sinesciuris)[17] | 类型 9 | 扭叶松 (Pinus contorta latifolia) 的孤立族群 |
与人类的关系
其特征为交叉状的喙,此为其英文名字-Common Crossbill(即交喙鸟)的来源。而其不平常的接嘴形状是为了方便地由球果里取出种子的缘故。也有一个传说,当年在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红交嘴雀用嘴把钉子拔出来,变成了现在这样。因此在基督教,这种鸟被赋予了正义之人的形象。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资料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