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坎伯
美國神話學家,作家和講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约瑟夫·约翰·坎伯(Joseph John Campbell;1904年3月26日—1987年10月30日)是美国的神话学家、作家和教授,其著名的研究领域为比较神话学和比较宗教学,他的研究工作涵盖诸多人类经验的面相。坎伯的巨著是《千面英雄》 (1949年),其中讨论了全世界神话故事的英雄旅程与其转化过程,并且从中揭露同一原型的英雄。此书出版之后,坎伯的理论已广泛受到许多现代作家和艺术家有意识地运用。他的哲学可以由他自己经常重复的一句话加以概述:“从你所好。”(follow your bliss).[1]
Joseph Campbell | |
---|---|
出生 | Joseph John Campbell 1904年3月26日 White Plains, New York, United States |
逝世 | 1987年10月30日 Honolulu, Hawaii, United States | (83岁)
职业 | Scholar |
国籍 | American |
母校 | Columbia University (BA, 1925; MA, 1927) |
配偶 | Jean Erdman (1938–1987; his death) |
受影响于 | Adolf Bastian, Friedrich Nietzsche, Jiddu Krishnamurti, Oswald Spengler, James George Frazer, Sigmund Freud, Carl Jung, Heinrich Zimmer, James Joyce, Thomas Mann, Arthur Schopenhauer, Leo Frobenius |
施影响于 | George Lucas, Alan Watts, Jim Morrison, Dan Harmon, Buddy Nielsen |
生活
约瑟夫·坎伯出生在纽约州白原市[2] ,父亲查尔斯·威廉·坎贝尔,母亲约瑟芬(原姓林奇),[3]属于中上阶层的爱尔兰天主教家庭。童年时期,他与家人搬到附近的新罗谢尔。1919年发生火灾致使他的祖母过世。[4]
1921年,坎伯毕业于康涅狄格州新米尔福的坎特伯雷学院。
随后坎伯在达特茅斯学院学习生物学和数学,并加入Delta Tau Delta学会,但他决定投入于人文学科,并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于1925年取得英语文献的文学士(B.A.),1927年取得中世纪文学文学硕士(M.A.)。同时坎伯也是杰出的运动员,曾获得田赛和径赛运动的奖项,并且曾是世界最快的半英里长跑运动员。[5]
1924年,坎伯与他的家人前往欧洲。在回程途中,他遇到了神智学会的弥赛亚:克里希那穆提;他们讨论了印度哲学,引发了在坎伯对印度教和印度思想的兴趣。[5][6]
1927年,坎伯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前往欧洲研究的奖学金。坎伯在法国巴黎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研究古法语、普罗旺斯语和梵文。他同时学会了读说法文和德文。[5]
他在1929年返回哥伦比亚大学,坎伯表示除了中世纪文学之外,希望继续研究梵文和现代艺术。由于教师不予批准,坎贝尔退出研究生课程。此后的人生当中,他曾笑说没办法靠博雅教育取得博士学位,但学术训练足以支撑他的研究工作。[7]
随著大萧条来临,坎伯靠著租赁棚屋在纽约伍德斯托克度过未来五年(1929-34年)。[8] 他在那里规划了下一阶段的人生目标[9] ,同时进行密集和严格的独立研究。 他后来说:“他会把一天分成四份四小时的时间,用三份四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并保持一份时间的空闲,因此我一天会有九小时的充分阅读时间,持续了五年。”[10]
坎伯前往加利福尼亚州一年(1931-32年),并持续独立研究,并作家和早期营养学家(Nutritionist) Adele Davis 介绍,结识新锐作家约翰·史坦贝克和他的妻子卡罗,并且成为亲近的朋友。坎伯与 Adele Davis 的父亲在1929年12月在加勒比海乘船游览中认识,并保持密切的关系。[11][12] 在蒙特雷半岛,坎伯和约翰·斯坦贝克结识海洋生物学家艾德·李克兹(Ed Rickett,即约翰·史坦贝克小说《制罐巷》中的 “Doc”的原型以及其他几本小说的主要人物),并深受著迷。[13] 坎伯住在艾德·李克兹隔壁一段时间,参与了里克茨的专业活动,并于1932年同他与 Xenia Cage 和 Sasha Kashevaroff 一起前往阿拉斯加州朱诺进行旅程。[14] 坎伯试著写一本以里克茨为英雄的小说,但最后并未完成。[15]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