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臺灣醫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纪欧惠(挪威语:Alfhild Jensen Gislefoss,1918年5月2日—2010年10月31日),挪威麻醉科医师,长期服务于南投县埔里基督教医院,第一届医疗奉献奖得主。
纪欧惠为1918年生于丹麦哥本哈根[1],生日是5月2日[2]。其母亲为挪威人,嫁给丹麦人,但在生纪欧惠时因难产过世[1]。
1920年,纪欧惠被亲人带回挪威抚养,1939年就读奥斯陆医学院,1949年毕业取得医师执照,随后于1952年赴美国研习麻醉医学成为麻醉专科医师[1]。1960年代台湾流行小儿麻痹,造成不少孩童肢体残障,许多小儿痳痹症需要矫正手术,遂她于1962年受邀来台湾指导麻醉技术[3]。1963年,她被挪威路加信义会指派到埔里基督教医院(简称“埔基”)为偏远山区作医疗工作[4]。在当年的台湾,她是全岛第三位麻醉科医师[5]。该年代东台湾仅有唯一有执照也只有施桂兰[6]。
埔基副院长成亮表示,当时埔基对所有原住民病患,不管吃药、住院全部免费,吸引原住民长途跋涉而来求诊[7]。纪欧惠回忆当时医院仅用竹子搭建,病人一来,往往把全家带来,常把脆弱的房子给挤坏[8]。她会主动到各偏远山区行医,往往走七到八个小时,才能到达一小山村,为原住民看病施药、为长年卧病的老人洗澡,但她不赞成对原住民免费医疗,因他们会随便装病拿药,因此她逐渐酌收医疗费用[4]。
1963年3月12日,纪欧惠与同事徐宾诺(Bjarne Gislefoss)结婚[9]。1966年,他们创办小儿麻痹之家,照顾小儿麻痹患者[1]。埔基工作人员潘桂香回忆,面对肺痨病患,大家都怕得要死,但他们从来不戴口罩[10]。因夫妻两人专注忙于工作,没有生育子女,改以照顾多位孤儿,后来这些孩子成家立业,便经常带著子女回埔基,要他们的孩子叫两老为“阿公”、“阿妈”,于是“埔里阿公”、“埔里阿妈”之名也因此传开[8]。像是1969年出生在彰化乡下的常倩惠,就是由纪欧惠请美籍外科医师魏德生诊治双脚畸型,并找到愿意收养的美国家庭[11]。
纪欧惠曾担任埔基院长职务,但逢妇产科需人手时,七旬的她仍然上手术台帮忙[4]。1997年徐宾诺夫妇退休,但每天仍到院当志工[1]。他们早期在埔里全时间奉献未曾回国,退休后才固定于每年5月到9月回挪威[7]。九二一大地震,他们正好返回挪威度假,知道灾情后,向挪威协力差会募了三千条毛毯给灾民[12]。
2003年3月10日,作家邓向扬为纪欧惠与徐宾诺写的传记《爱在福尔摩莎》在文建会发表[13]。
2010年挪威时间10月31日凌晨2点,纪欧惠于挪威南部小镇康斯谋辞世[14]。
1990年3月26日,中华民国卫生行政会议,表扬纪欧惠[4]。该年11月6日,由行政院卫生署与厚生会合办的第一届医疗贡献奖,卫生署副署长叶金川、台大医学院教授杨思标、许书剑、陈炯霖、国防医学院教育长石曜堂、马偕医院院长吴再成及立法委员杨敏盛等票选出纪欧惠等十五位得主[15]。
1991年4月28日,挪威驻香港领事馆副领事赛蒙代表挪威国王到埔里,颁发挪威国家最高荣誉奖给徐宾诺夫妇[16]。
1996年4月8日,李登辉总统亲颁紫色大绶景星勋章给徐宾诺、纪欧惠夫妇,这是继台东基督教医院美籍创院院长谭维义、花莲门诺医院美籍创院院长薄柔缆后,第三度有外籍医疗工作者获得此荣誉[8]。
2001年耶诞节,获选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颁发第五届促进原住民社会发展有功人员奖[17]。
2002年6月10日夫妻两人获中华民国第一张、第二张外侨永久居留权证[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